三国时的诸葛亮 三国人物诸葛亮(1)

说起诸葛亮,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不被他的才能所折服的。 一篇《隆中对》,就分析了天下大势,《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更是流传至今。

回顾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诸多有名的事迹。比如 【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死诸葛吓退活司马】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空城计】和【死诸葛吓退活司马】这二个事迹。

【空城计】

三国时的诸葛亮 三国人物诸葛亮(2)

公元234年,诸葛亮作了充分的准备,打算发动十万大军进行最后一次战争。并约同孙权一起发起攻势,让魏国两面受敌。诸葛亮的十万大军出了斜谷口,到达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开始让一部分兵士构筑营垒,随时准备作战;另一方面叫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夹杂在一起耕种。这个时候,魏国的司马懿率领魏军渡过渭水,同样筑起营垒防守,两军对峙着。诸葛亮正等待东吴方面的消息,但传来的是孙权的进攻失败了 。本想决定跟魏军决战,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始终稳守营垒,诸葛亮好几次向他挑战没有用。双方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不久,诸葛亮由于过度辛劳,在军营里病倒了。后主刘禅得到诸葛亮生病的消息,赶快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来慰问,李福跟诸葛亮谈了一些军国大事,就走了。没几天,才五十四岁的诸葛亮在军营里去世了。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嘱咐,蜀军将领并没有把他去世的消息透露出去反而把他尸体裹着放在车里,布置各路人马有秩序地撤退。魏营的探子听到诸葛亮病死的风声,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带领魏军追赶上去,刚过五丈原,忽然蜀军的旗帜转了方向,一阵战鼓响,兵士们转身掩杀过来。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拨转马头,下命令撤退。蜀军将领等魏军离得远了,不慌不忙地把全部人马安全撤出五丈原。

三国时的诸葛亮 三国人物诸葛亮(3)

其实诸葛亮留给我们更多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以”的形象。尽力辅佐,亲历亲为,为蜀汉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他的聪明与才智让他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对手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