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儒林外史》当中,最广为人知的角色,莫过于中举发疯的范进,他迂腐的书生形象和周围众人的反应,也受到了世人的嘲笑,为何范进会发狂如此?实际上你如果将范进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比他还要疯癫。

我们先来看看,过去考中举人,有多大的难度,根据统计,清代全国建立了23个省,在省内每次乡试当中,每个省只大约录取100-200个举人。

范进中举之前为什么这么悲惨(范进中举后为何发狂)(1)

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只有前两百人才能“上大学”,然而乡试比起高考,却更难,三年才举行一次,每次全国举人的总数,也只有3000人到4000人左右,清朝在全国统治268年,一共出了大约20万到30万举人。

值得一提的是,考举人之前,必须要考中秀才,而想要成为秀才,也并非什么容易的事情,根据史料显示,明朝嘉靖时期,三年全国举行两次府试,总共251个州和1281个县,录取了4万名秀才,平均一个县录取14名,然而每个县参加考试的人达到了200多名,也就是说录取率不足10%。

范进中举之前为什么这么悲惨(范进中举后为何发狂)(2)

很多人一生连秀才的身份都没有达到,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而范进同样也是50多岁才考中,而选拔举人的乡试,更是要从脱颖而出的年轻人中更进一步。难度可想而知。

有人或许会认为,成为举人,就和硕士、博士一样,只是一个头衔而已,那么他有什么权利呢?实际上,到了举人层次之后,读书人已经能算得上是鲤鱼跃龙门,完成了质变。

范进中举之前为什么这么悲惨(范进中举后为何发狂)(3)

从此之后,他们能够收到国家的补助,帮助其完成后面的学业,而最为重要的是,举人有着自己和家人免除徭役赋税的权力,因此古代不少大户人家,都争着招举人入赘,就是这个道理,也就能理解为何胡屠户会如此巴结了。

就算举人不更近一步去京城参加考试,大多数也会上任县令一级别的官职,在地位上基本也和他们平起平坐,这个点,可以参考《九品芝麻官》的方唐镜。而中举的范进清醒后,也是心知肚明,和做过一任知县的张乡绅谈笑风生。

范进中举之前为什么这么悲惨(范进中举后为何发狂)(4)

那么之后的范进成为做了什么样的官呢?事实上,他的故事并没有落下帷幕,在母亲去世后,范进守孝三年,进京会试,没想到又再次高中,成为了一名进士,而后来朝廷授职部属,范进先是充当御史,在数年之后,竟然被皇帝赏识,被钦点为山东学道。

范进中举之前为什么这么悲惨(范进中举后为何发狂)(5)

关于学道这个职务,其主要负责内容包括“掌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试。按期巡历所属各府、厅、州,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可以理解为如今的省教育厅厅长,因此范进放到现在,也成为了一个正厅级干部,要知道数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家中揭不开锅的穷苦书生,人生如此大落大起,富有戏剧性,也就不难理解范进的行为了。因此换做是你的话,可能比他还要兴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