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典属于语言学词典吗(词典身份identity)(1)

英汉词典属于语言学词典吗(词典身份identity)(2)

插画师:Sebastien

张洪友、赵毅衡

主体符号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身份”此词源自拉丁语idem(相同),原有两义:“身份”(personality)与“认同”(identification)。当两个意义都有时,中文不得不一词双译,叠成“身份认同”。

自我的任何社会活动,不管是作为)思索主体(subject)的表意与解释,还是作为行动主体(agent)的行为与反应,都必须从一个具体身份出发才能进行。

在具体表意中,自我必然以表意身份或解释身份出现,因此,在符号活动中,身份暂时替代了自我。实际上这些身份,有真诚有假扮,有暂时有长久,有深思有本能。如此灵活多变的身份,实际上暂时遮蔽了自我,替代了自我。自我既然被身份遮蔽,最后能集合的自我,只能是自我所采用的所有身份的集合。

身份是与符号文本的意义相关的一个人际角色或社会角色。对于任何符号表意,都有一个身份相应的问题。身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得到符号接收者的认可,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表意活动就会失败。人一旦面对他人表达意义,或对他人表达的符号进行解释,就不得不把自己演展为某一种相对应的身份。他有可能,有能力展示或假扮许多身份,很难甚至完全无法展示另一些身份。

而接受者可以拒绝采取发出者期盼的相应身份。例如采取逆子身份,父亲的话就失去权威性;采取观众身份,教师的话就失去认知价值;采取批判者身份,作者的文本就失去催人泪下的逼真性。因此,同样的符号文本,意义因接收身份而异。反过来说,意义的实现,是双方身份应和(对应或对抗)的结果,应和得出迎合的意义,对抗得出反讽的意义;完全没有身份应和,就没有意义可言。

身份展示出的是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和关系,拥有相同的身份因身份的因素而具有认同感,而具有不同的身份的个体之间往往自觉进行区别。身份所展示的是元素之间以及元素与其所组成的系统之间的关系。个人的身份因为其所处于不同的系统或者语境而发生变化,比如,一个人在学校或许会是一个老师,在家是丈夫、父亲等身份。一个人同时也会有民族、阶级、宗教、性别等各种不同的身份。

参见:族群身份,文本身份,符号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