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五千言,万古流芳。坊间多认为老子的青牛是耕田的水牛,因为老子所处的时代是农耕社会 ,其实不然。

在道教传说中,老子是太上老君下凡渡化世人的一个化身。而在小说《西游记》中,老君骑的这头青牛是独角的,所以它其实不是牛,而是兕:

“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版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全无喘月犁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

现实世界里的犀牛既有长两支角的,也有长一支角的。古人把两支角的称为犀,一支角的称为兕。

而在《道德经》第50章里,也描述了兕: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在道教文化里,兕是类似于牛魔王这样的神兽,而各路神仙都喜欢降伏和渡化神兽,为其坐骑,以显示其神通广大,慈悲无量的胸怀,和降魔护道的手段。这也正是仙道文化为大众所津津乐道,广为流传的原因。

有诗赞曰:

老子骑牛函谷道,

仙人化鹤终南山。

圣人垂裳治天下,

华夏道德万古传。

老子为啥倒骑青牛(老子青牛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