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历史上的诸葛亮真像传说中的那么厉害吗)(1)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是唐代杜甫的《蜀相》,生动描绘了诸葛亮的形象,高度总结了诸葛亮一生的功败垂成。

当代人对诸葛亮的认识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但作为小说其历史参考性并不高。

相反,倒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最为真实和中肯。

01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

诸葛亮不仅品格高尚,而且在治国理政方面的能力也很强,但绝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神乎其神。

司马懿就曾这样评价过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墮吾画中,破之必矣”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更是一语中的:“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以上两人对诸葛亮的评价非常相似,说明诸葛亮擅长治国理政,但不擅长军事打仗。

02为什么说诸葛亮并不擅于军事指挥

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往往要看这个人做过什么事,取得了哪些成绩。纵观历史,诸葛亮的一生战绩平凡。

自刘备三顾茅庐以来,诸葛亮便一直按照三分天下的战略宏图进行规划。然而其实真正的实施者并不是诸葛亮本人。比如,攻略益州真正的功臣其实是法正和庞统,以及益州当地士族集团的支持。

诸葛亮真正第一次以全军主帅的身份领导全军的其实是南下平叛,也就是“七擒孟获”。

在随后的五次北伐中,第一次丢失街亭,挥泪斩马谡;第二次缺粮退兵;第三次无功而返;第四次同样是无功而返;第五次病逝在五丈原。

由此可见,诸葛亮并不适合带兵打仗,而且实战经验较少,其在军事上的功绩并不值得夸赞!

03诸葛亮到底有哪些值得夸赞的功绩

年轻时,为刘备规划战略蓝图,赤壁之战中促成了刘备与孙权的联盟。

赤壁之战后,帮助刘备取得了部分荆州领土,积极协调兵马粮草,为后来攻取益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攻取益州后,能够安抚民心,拉拢地方士族,为刘备选拔了一批当地才学之士。

04总结

诸葛亮最为擅于搞治国内政,如果在太平盛世一定能够成为治世能臣。

可惜,生在一个乱世之中,却要与天抗衡,无论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