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解读的是《布局天下》

在解读这本书前,我先讲一个故事:公元936年,一个叫石敬瑭的军阀在契丹政权辽国的支持下打败了政敌,登基称帝,建立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政权。为了答谢辽国的支持,石敬瑭干了一件特别出格的事,他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他的这个决定深深影响了此后近四百年的中国历史。怎么回事呢?

原来,燕云十六州是在古代长城的东段,也就是大约现在的北京、天津、河北省北部和山西省北部一带。这里是保卫黄河以北平原地带的屏障,拿到了燕云十六州,辽国就能随意侵扰中原地区。这导致后来的北宋朝廷不得不把军队集中部署在河北地区,防御辽国,而只能眼见着西夏政权坐大,最终丧失了西北马场。北宋军队没了马,战斗力是一跌再跌。最终北方女真族崛起,南下抓走了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在南京称帝,宋朝继续在南方苟延残喘。由于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在整整四百年里,中原政权不得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有句俗话这么说“读史不看图,读了也白读”。所以,想要搞懂历史,掌握地理知识是一项入门功课。就好比我刚才说的石敬瑭的故事。如果你不了解燕云十六州的地理特征和战略价值,那么北宋、辽、西夏还有后起的女真族建立的金,这四个国家的历史你就搞不明白。今天要讲述的《布局天下》就是要从地理学入手,分析影响历史进程的地理区域,探寻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1)

其实,以地理学为基础研究历史是我们中国人的强项。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地理学热潮出现在明末清初。当时忠于明朝的知识分子,痛惜明朝末年战乱对国家的破坏,开始把关注重心放到了国计民生上,所以对中国各个地区地理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这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当属清初顾祖禹编著的《读史方舆纪要》,这部130卷的巨著被公认为是古典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集大成之作。但是,这部书也有两个问题:第一,内容太繁琐。280万字的体量,听着就能把不少人给吓跑。第二,这部书是文言文写成的,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理解起来也很困难。因此除非是专业学者,普通读者很少有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但今天咱们讲的《布局天下》那可厉害了。作为一本2006年出版的地理历史学著作,《布局天下》的优势就在于简单明了,它用最少的篇幅,全面分析不同地理区域对古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很了不起是不是,但是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就是把复杂的地理区域抽象成几何图形。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2)

本书的作者把中国地理区域形象地概括成一块不规则的九宫格,这块九宫格覆盖了黄河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并按照河流、山地、高原等天然边界划分成四个角、四条边和一个核心,共九大区域。这九个区域由于山地地势相互隔绝,但又因为河流流经彼此联系,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理系统。作者指出,别看中国的地理区域很大而且复杂,但是由于中华文明是一个以农业灌溉为基础的农耕文明,农业生产对气候和地形有很高要求。所以,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内,中华文明只能在这块九宫格内发展。这样一来,结合中国古代历次统一战争的历史,作者指出一个政治创业集团如果想要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就需要掌握这九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功能。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3)

为此,作者结合秦汉、隋唐和元明清这三次大一统格局形成的历史,提炼总结出实现大一统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在九大区域中的四个角建立基地,作为创业集团立定身基的根据地;第二步,是要控制九个区域中的四条边,把自己的势力对外延伸,掌握军事主动权;第三步,就是要占据中原核心地带,作为最终建立并经营大一统帝国的核心枢纽。另外,《布局天下》这本书并不是要宣扬“地理决定论”,作者想要告诉你的是,地理学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坐标系,但是人类历史发展并不会被地理环境绑架。

好了,说到这里,我也应该介绍一下《布局天下》的作者了。本书作者是饶胜文先生,199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长期从事军事历史、军事地理及战略思想文化研究。这部《布局天下》原本只是饶胜文先生写给军事理论和地缘政治研究者作参考用的。但是没想到本书在出版后,因为对中国地理和历史的透彻分析,吸引了不少军事迷和历史迷,被认为是目前解读中国古典战争史最全面、最精彩的历史地理著作。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4)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概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重点内容:第一个重点,是以战国时期,位于西北角关中的秦国为例,我们来解读四个角的易守难攻的半封闭特性,看看秦国是如何迈出大一统创业的第一步的;第二个重点,是以山西为代表,分析四条边的地理结构洞特征,同时我们会了解在关中站稳脚跟的秦国如何占据山西,践行大一统创业目标的第二步;第三个重点,会分析整个地理格局的核心,中原腹地的特性,并且我会讲述占据军事主动权的秦国是如何开创大一统格局,最终完成“三步走”战略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5)

第一部分

好,我们就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我们会以战国时期,位于西北角关中的秦国为例,来解读四个角的易守难攻的半封闭特性,看看秦国是如何迈出大一统创业的第一步的。这四个角分别是西北角,也就是现在陕西省的关中地区;东北角包含北京、天津和河北省;西南角是四川省,最后东南角在江淮一带。

这四个角分别在中国农耕区与其他区域边界地带,每个角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至少有三面都存在山地、高原或海洋等天然地理边界。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政治集团的首都都设立在四个角上,比如西北角的西安,东北角的北京还有东南角的南京,这些都有几百年的都城史。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位居棋盘西北角的关中地区。可以说,以西安和咸阳为核心的关中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地位无出其右。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6)

中国古代历史有三次大一统局面:秦汉、隋唐和元明清。这其中秦汉和隋唐都是以关中为根据地统一天下的。如果从秦统一六国建立专制帝国开始算起,在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国史上,关中地区作为政治中心的时间长达7个世纪。而以关中为基础统一天下的关中模式也是古代政治家开创的最成功的创业模式。所以,我们就以凭借关中在战国时期崛起的秦国为例,从地理学角度来细致分析关中地区究竟有哪些优势:

第一,关中地区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安全系数高。关中地区的北面是覆盖着厚厚黄土的黄土高原,南面是高大巍峨的秦岭山脉。关中地区则是一个由黄河的支流渭河和泾河冲击形成的狭长河谷。整个关中,中间宽,两头窄,有点像一颗橄榄。这就意味着,在关中的政治力量只要用少量军队扼守住东西河谷的两个谷口,就足以保卫自己。在古代,有“百二秦关”的说法,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你就算用百万大军攻打关中,关中人只需要区区二万人就可以抵挡。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关中的险要地势一点都不夸张。所以,在关中的政治力量往往都热衷于对外扩张,反正即使主力部队长期在外征战,也不用担心敌人在背后捅刀子。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7)

第二,关中地区水源丰富,农业发达,后勤供应有保障,可以形成独立封闭的系统。关中的核心地带有渭河、泾河等河流流过,水源充足。而且关中也是中国版图中最早被开发的地区之一。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800年前,这里就是西周的首都,所以关中人口稠密,农业基础也很好。更重要的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秦国还在关中地区组织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通过开凿人工水渠的方式,把渭河、泾河等河流水系全部打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业灌溉系统。所以,关中每年的农业生产都能满足军队的后勤需要。

第三,生活在关中的民众有尚武传统,也就是在对抗中获得快感,把军事征服当做光荣,因此军事动员能力强。关中地区的北部和西部靠近内蒙古高原,这里曾经先后出现过西戎、匈奴等游牧民族,关中民众在和这些游牧民族周旋的过程中,渐渐也沾染了游牧民族的习气。他们不仅可以就近与匈奴开展马匹贸易,而且还从游牧民族那里学到了骑马射箭的功夫,个个都骁勇善战。司马迁的《史记》就曾经记载,战国时期生活在关中的秦国人在作战时会赤膊上阵,追杀敌人,不割下对方的脑袋不罢休。这是一群天生的战士和征服者。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8)

虽然关中具备我们刚说的这三点地理优势,但如果不懂如何利用,那也不过是空谈。那么首开以关中为基地征服天下的秦国,又如何利用这种地理优势呢?

第一,秦国巩固强化关中的防御体系,打造出一套闭环系统。秦国人在关中东西两边的谷口修建了四大关隘,也就是关卡,分别是东部的函谷关、武关和西部的萧关、大散关。一旦受到外部威胁,秦人只要固守这四处关隘,就可以保全自己。公元前318年,关东的韩、赵、魏、楚、燕五国联合攻打秦国,联军被阻挡在函谷关外。此后关东列国又先后组织过4次攻秦战争,几乎每一次都兵败函谷关,由此可见秦人打造出的防御体系完全是一个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闭环系统。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9)

第二,秦国积极引入国外专利,培养核心竞争力。关中地区的险要地势虽然很适合防御,但是反过来说,交通闭塞,沟通不畅,也导致秦国长期以来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边缘国家。所以,秦国人在创业初期就非常善于利用外来人才,把别国的专利产品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其中最成功的一次专利引进就是商鞅变法。当时,在魏国不受重用的商鞅来到秦国主持变法。他基于秦国农业基础好和民风尚武的特点,确立了秦国的核心竞争力——“耕战”。也就是说,商鞅通过确立土地私有化,鼓励农业生产,又建立军功制度,培养军队的荣誉文化,最终把秦国打造成为一台只知道种田和打仗的战争机器,使秦国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优势进行对外扩张。此后秦国大举进攻魏国,吞并魏国属地少梁邑,解除了函谷关以西的军事威胁,把秦国国界拓展到了现在中国陕西省和河南省的交接地带。由此拉开了秦国长达一百年的征战序幕。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10)

本书的作者饶胜文先生想要告诉你的是,以关中地区为代表的四个角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们是中国地理环境中的半封闭系统。在这个系统内的政治力量,可以安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必担心外来威胁,等到自己羽翼丰满后,再加入到激烈的争霸战争中,给敌人以致命打击。

总之,在古代中国军事政治格局中,棋盘上的四个角一直都是政治创业者们对外扩展势力的基地。因为它们处于中国版图边缘地带,可以利用山脉和河流建构防御体系,同时,像关中这个角还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可以为军队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只要创业者们重视根据地建设,全力打造闭环系统,就可以在创业初期站稳脚跟,并在之后的争霸中占据优势。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我们了解到秦国已经在西北角的关中站稳脚跟,实现了大一统“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11)

第二部分

说完这个,我们接下来说第二个重点:我们会以山西为代表,分析四条边的地理结构洞特征,同时我们会了解在关中站稳脚跟的秦国如何占据山西,践行大一统创业目标的第二步。首先我们解释一下地理结构洞是什么意思?它是指连接不同区域的枢纽地带。这四条边就是连接四个角的地理结构洞,它们分别是连接西北角关中和东北角河北的山西,连接东北角河北和东南角东南的山东,连接东南角东南和西南角四川的湖北,最后是连接西南角四川和西北角关中的陕西省汉中,而这四条边又共同包围着中原腹地。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12)

这一段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乱啊?没关系,我再简单概括一下: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这四条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几乎所有争霸战争都集中在这里。比如,战国后期,秦国和赵国就曾经反复争夺的山西地区;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主要是为了争夺湖北来回争战;宋金两国南北对峙时,汉中又成为了关系宋朝生死存亡的战略要地。那么,中国地理棋盘型格局中的四条边又有怎样的价值呢?我们要以山西为例来详细解读:

首先,山西位于关中地区的东北部,南面是中原腹地,东边则是河北。因此,山西可以作为其他区域的政治势力对外扩张的一个跳板,占据山西就能把自己的势力快速渗透到其他区域。比如,如果关中的秦国占据山西,就等于在中原腹地的北方高悬起一把利剑,使中原的魏国和韩国随时面临秦军南下的威胁。同时秦军还可以通过山西太行山的几处通道向东进入河北,攻击燕国和赵国。也就是说,只要秦国占据了山西,就可以同时震慑四个大国。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13)

其次,山西也是一个缓冲器,它起到对周边区域在侧翼的防卫作用。假如你手头有当代中国的地图,不妨仔细观察一下山西省,你会发现山西省与其他省份的边界从来不是人为划定的,而是天然的地理边界。山西的南部和西部的边界是黄河,而东部边界是纵贯南北的太行山脉,北方边界是依凭阴山修筑的长城。而山西的中部则是由汾河冲击形成的河谷。听到这里你也许会发现,山西在地形上非常类似关中,同样是易守难攻。所以,秦国优先进攻山西,除了可以威胁其他国家之外,还能进一步加强对关中的保护。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14)

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为争夺现在山西省境内的上党郡,在山西的长平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最终长平之战以赵国惨败告终,40余万赵军被秦军活埋而死。当然,秦国也以损失20万人为代价才夺取了山西的控制权。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国家脊梁被秦国打断,关东列国最后一支可以抗击秦军的武装力量全军覆没。而在长平之战爆发前,秦国已经占据了另一条边,也就是湖北地区,那么从赵国手里夺得山西后,秦国就占据了一南一北两条边,确立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体系,从而让秦国可以从南北两个方向对楚国、韩国、魏国、赵国、燕国这五国构成战略威胁。这样一来,秦国完全掌握了统一天下的军事主动权,秦国开创大一统的历史车轮再也无人可以阻挡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15)

饶胜文想要告诉你的是,以山西为代表的四条边既可以作为政治集团对外扩张的跳板,还可以作为独立的防御系统,保卫周边地区的安全。占据四条边就可以在军事冲突和政治博弈中占据优势。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二个重点内容,看来秦国对外扩张之路走得也是稳稳当当,接下来秦国集团就要“冲击上市”,争取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16)

第三部分

下面,来为你说说最后一个重点:我会分析整个地理格局的核心,中原腹地的特性。并且我会讲述占据军事主动权的秦国是如何开创大一统格局,最终完成“三步走”战略的。与现在河南省基本重合的中原腹地,是一片由黄河冲击形成的大平原,这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但是由于中原地势平坦开阔,所以难免成为各种政治集团角逐的竞技场。秦统一六国首先灭掉的就是中原的韩国;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在中原官渡大败雄踞河北的袁绍集团;后来南宋的岳飞北伐时的主战场也在中原。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无险可守,战乱多发的中原腹地,居然也是很多古代专制帝国的首都所在地,比如洛阳、开封等。那么,危机四伏的中原腹地又有哪些地理优势呢?它对统一中国,经营天下又起到哪些作用呢?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17)

首先,在战争年代,对中原的控制可以巩固强化已占有地盘,我们还是举秦国统一六国的例子。

在发动统一战争前,秦国已经占据了关中、四川、汉中、山西和湖北,九大区域已经有五个握在秦人手里,只不过迟迟没有逐鹿中原的决心。然而,随着秦国版图的扩大,新问题也就来了。第一,秦国连年征战,不停地搞收购兼并,摊子铺得太大,耗费了国力,所以急需重新整合经济体系;第二,秦国国风尚武,盛产军事人才,但是治理国家的文臣却很匮乏,随着集团越做越大,为了维护新征服地区的稳定,迫切需要文人集团的支持。正因为在经济和政治这两方面的需求,秦国在发动统一战争后,首要目标就是中原的韩国,因为占据中原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天然粮仓,可以满足后续灭国战争的需要,而且占据中原枢纽后,秦国可以用最快速度把军队投送到其他不同战场上,同时,别的国家人才进入秦国的通道也被打通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18)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过,秦国在攻灭韩国和赵国期间,曾先后发生过两次大饥荒。但后来占领中原的秦国再去灭楚国时,史书中再没有饥荒的记载。要知道,秦楚之战整整持续了三年,而且战况远比和韩、赵两国的激烈。从中我们不难猜测秦国在吞并韩国和魏国后,有可能就是凭借新占领的中原腹地完成了对自身经济体系的整合。所以在之后的统一战争中,秦国依凭关中天险为大本营,以南北两翼的山西和湖北为支点,利用新占领的中原腹地作为前锋,开创了第一次统一中国的帝国伟业,也开启了2000多年的专制帝国时代。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19)

其次,在和平时期,对中原腹地的经营又可以震慑各地反抗势力,巩固大一统格局。当一个政治集团统一中国后,能否治理好中原成为经营天下,维持长治久安的核心。在这方面秦国在“冲击上市”成为一个大一统帝国后,就做出了错误决策。秦国在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后,战争机器并没有终止,而是继续不停地运转。秦始皇把进攻目标转向了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越族,此后秦国主力军队,一部分被蒙恬带到北方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另一部分南下进入密林丛生的南岭一带。这种军事战略造成了秦帝国在中央统治区的防守空虚。后来陈胜、吴广在江淮一带起义,乘虚而入,进犯中原,一度打到了秦国首都咸阳的外围。虽然这支起义军最后被秦军扑灭,但是此时秦国境内已经遍地烽火,经过这次浩劫之后开始走向崩溃。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20)

而作为秦帝国的继承者,汉王朝在统一中国后,就采取了不一样的措施。首先,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刘邦并不急于对外扩张,而是重在对大一统的巩固,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清除了占据中原的彭越集团和地处淮南的英布集团,解除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其次,汉帝国还开创了两都制,也就是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把政治中心扩展到中原腹地,利用中原的辐射作用,掌控天下。汉帝国统一和经营天下的诀窍,使中国维持了几个世纪的和平。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后一步(想统一天下先学好地理)(21)

想想围棋里的金角银边草肚皮,有没有点曲异同工呢。

感谢你能看完我的这篇文字,你就是我在找的有识之士,点下关注对你来说是件小事,庆祝我们的缘分始于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