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书法作品及书法视频中可以看到,天干地支纪年法给书法作品落款,并在天干地支纪年后面加个“年”字,比如“丁酉年”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这种现象,在很多大型的书法展览作品中,以及一些现代书法名家的墨宝中,我们都能看到,混淆视听,所谓的名家作品的流传,整的不知根底的书友们也纷纷效仿,从而造成了如今很多书友,甚至大师级的书法家也犯这样的错误,今天小编带大家深挖根底,彻底弄明白到底怎么写?

书法落款在最后一行与正文空几格(书法家在书法落款时常用)(1)

壬辰年的落款方式是否正确?

书法落款在最后一行与正文空几格(书法家在书法落款时常用)(2)

干支加年的落款有待传统文化的学习

王羲之——兰亭集序,这才是标准与模板

书法落款在最后一行与正文空几格(书法家在书法落款时常用)(3)

苏轼——前赤壁赋

书法落款在最后一行与正文空几格(书法家在书法落款时常用)(4)

颜真卿请——祭侄文稿

书法落款在最后一行与正文空几格(书法家在书法落款时常用)(5)

启功书法——宁静致远

书法落款在最后一行与正文空几格(书法家在书法落款时常用)(6)

田蕴章 书法作品

古代名家到当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均为出现干支加年的落款方式,也证明了前文的观点,这种干支加年的落款是错误的。

那什么叫做“岁次”呢?

岁次也叫年次。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我国生肖邮票的正式名称,是干支年,如猴年是“庚申年”、“壬申年”、“甲申年”等等。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生肖邮票,龙年邮票上写的是“岁次庚辰”。写“岁次”,是中国传统的表示年份的用语。如1894年,书面纪年文字,就应写“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在文章用语中,也可以写“岁在”。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开头就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用“岁次”、“岁在”表示年份,前边必须有年号年数。但如只写“干支”二字,就可以独立使用。中国近代史上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是用的干支纪年。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开头就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就是指的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当然,当时如果是碑文、表章、文书的后缀纪年,就应写:“宋元丰五年岁次壬戌“。

很多人包括一些著名的书家在落款时喜欢用岁次一词,如“岁次癸巳暮秋某某书",岁次在这里用的就不合适。既然是次,那肯定就有主,岁次是癸巳,那主是什么呢,书者没有交待。那岁次怎么用呢?我举例示范一下,“公元贰千零壹拾叁年岁次癸巳###"或“光绪某某年岁次(天干地支的纪年)在这里“公元贰千零壹拾三年"和“光绪某某年"是主,“癸巳"就是次。

大陆为公历纪年,但是又没有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多数人都是胡乱瞎写,不知其所以然了……因此经常会看道干支加年的落款方式。综上,大家都应该明确了落款的真实情况,所以我们在书画作品的落款中不要写“乙未年”、“丙申年”、“丁酉年”,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岁在丁酉”或者“岁次丁酉”,或者直接写“丁酉*月”。

因此了:书法作品用天干地支纪年法落款,不能在天干地支后加“年”字,另外,一定要注意岁次的用法,有主有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