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肖光明可以说是佼佼者之一。

  此人参军不久就赴朝作战,在朝鲜参加过多次战役,多次立功受奖。特别是值得一提的是他亲历闻名遐迩的上甘岭战役,成为全国人民崇拜羡慕一时的“可爱的人”。回国后,他又先后参加了青海省果洛和玉树剿匪战斗和1962年10月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著名的西山口战役。

  在肖光明的档案中这样记载着:

  肖光明生于1934年10月,四川省叙永县东街6号,1950年4月参加工作,1956年2月入党,8月转正。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1950年4月~1951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期间,在该军医培训队学习。

  1951年3月~1954年5月赴朝志愿军135团3营8连战士。

  1954年6月~1955年12月15军炮训队4分队学员,45师独立4分队任班长,在此期间去炮兵大队学习侦察。

  1956年1月~1956年9月天水第一步校学员。

  1956年10月~1962年8月兰州军区163团75炮连排长,在此期间1958年10月~1959年8月培训T75防坦克炮,在石家庄炮校学习。

  1963年~1965年12月兰州军区55师16团防坦克连副连长,代连长参谋,在此期间1963年1月~1963年12月天水步兵学校学员。

  1966年3月~198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11师7团卫生队副指导员。

  1980年7月~1984年2月西湖农场10队、12队副队长。

  立功受奖情况:

  1951年5月在朝鲜五次战役中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立集体二等功和个人三等功及多次受奖。

  1953年3月在朝鲜元山反击敌人两栖登陆战役中受团奖励一次。

  1954年6月朝鲜返国途中表现突出受团物质奖励1次。

  1954年10月在河南明港工作积极受团物质奖励1次。

  1959年5月在石家庄炮训大队受奖1次。

  1964年7月在青海163团受团奖励1次。

  参加战役情况:

  1958年~61年在青海省果洛和玉树参加剿匪战斗。

  1962年10月参加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西山口战役。

  授衔情况:

  1956年10月彭德怀授予肖光明少尉军衔。

  1962年8月张达志授予肖光明中尉军衔。

  阅读肖光明的档案,我仿佛又回到那在朝鲜上甘岭地区我军依托坑道工事所进行的坚守、防御作战时的场景:

  1952年秋,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全线性战术反击作战中节节胜利,“联合国军”处境愈加被动。在停战谈判中,美方坚持所谓“自愿遣返”原则,企图强行扣留中朝军队被俘人员,于10月8日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时值美国总统选举和联合国第七届大会召开前夕,“联合国军”为适应政治斗争需要,谋求在停战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并伺机夺取志愿军中部战线要点五圣山以改善防御态势,摆脱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于10月14日发动“金化攻势”,向上甘岭地区的597.8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实施进攻。

  “金化攻势”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J.A.范佛里特亲自谋划和指挥。进攻前,“联合国军”以为只需投入2个营的兵力,即可占领该两高地。进攻发起后遭到志愿军顽强抗击,遂陆续投入兵力,参战部队先后有美军第7师(配属美军空降第187团、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南朝鲜军第2师配属第37团和第9师,共计步兵11个团又2个营,18个炮兵营(计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和170余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总兵力达6万余人。

  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先后担负防御任务的部队为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指挥的第15、第12军。战前,第15军做了防敌进攻的准备,以第45师第135团2个加强连防守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并在该两阵地构筑10米长以上坑道48条,全长760多米。在战役过程中,志愿军又陆续投入大量兵力,计有第15军第45、第29师,第12军第31师和第34师1个团,炮兵9个团各1部另4个营,有山炮、野炮、榴弹炮114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总兵力达4万余人。整个作战由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指挥。

  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联合国军”炮兵和航空兵,对两山头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高地的土石炸松1~2米。志愿军防守部队贯彻“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依托坑道工事,坚决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整个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0月14日至20日),争夺表面阵地,抗击敌军进攻,实施连续反击。“联合国军”经过两天的炮火准备后,于10月14日5时开始,以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各一部共7个营的兵力,在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次的支援下,采取多路多波的方式,连续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发动猛攻。志愿军第45师防守部队顽强抗击,先后击退1个排至1个营兵力的10余次冲击。野战工事被摧毁后,转入坑道继续战斗,并于当夜以4个连的兵力进行反击,恢复了表面阵地。15~19日,“联合国军”又投2个团另4个营的兵力继续进攻。第45师调整部署,增加防守兵力,依托坑道工事,白天阻击,入夜反击。至20日,第45师共毙伤敌7000余人,在大部表面阵地被敌占领后,防守分队转入坑道继续作战。

  第二阶段(10月21日至29日),坚持坑道斗争,为实施决定性反击做准备。从10月21日开始,“联合国军”一面围攻志愿军坚守坑道的部队,一面调整部署,将遭重创的美军第7师在汉滩川以东的防务和进攻597.9高地的任务交给南朝鲜军第2师,将南朝鲜军第9师调至金化以南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第15军根据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关于抓住敌成营成团冲击一有利时机予以大量杀伤的指示,令第45师重点转入坚守坑道作战,准备进行决定性的反击。21~29日,该师坚守坑道的部队,在“联合国军”进行轰炸、爆破、放毒、熏烧、堵塞、封锁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团结一致,克服缺粮、缺弹、缺水和空气污浊的困难,坚持作战,并先后组织班或战斗小组向坑道外出击158次,毙伤敌2000余人,夺回7处阵地。此间,志愿军纵深部队以2个班至5个连的兵力,多次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实施反击,并及时向坑道内增派人员补充物资;炮兵19个连进行火力支援,配合坚守坑道作战。为了准备决定性反击,第3兵团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指示,将第12军调至五圣山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以第15军第29师接替第45师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外的全部防务;给第15军增加7个炮兵连和1个高射炮兵团,给第45师补充1200名新兵。

  第三阶段(10月30日至11月25日),实施决定性反击,彻底粉碎敌军进攻。10月29日开始,志愿军第15军进行两天的炮火准备,摧毁“联合国军”所占表面阵地的工事。30日夜,该军以第45师5个连、第29师2个连与坚守坑道的3个连相配合,在百余门火炮支援下,对597.9高地进行了反击,夺回了表面阵地。11月1~5日,“联合国军”每日以1~6个营的兵力,对597.9高地展开猛烈攻击,一度突入阵地。志愿军第12军以第31师第91团和第93团1个营先后投入战斗,与第45师防守部队紧密配合,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多次进攻。11月5日,第3兵团调整部署,以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指挥第31师及第34师2个团担任巩固597.9高地和夺回537.7高地北山的作战任务,并组成五圣山战斗指挥所,该指挥所归第15军直接指挥;第45师除炮兵、通信、后勤保障部队外,撤出战斗进行休整。11日16时25分,第31师第92团以2个连,在1100余门火炮支援下,分两路发起冲击,激战至17时夺回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入夜该团增强兵力,抢修工事。12~14日,打退南朝鲜军1个排至1个团兵力的冲击70余次。18日,第34师第106团接替第93团加入537.7高地北山作战,激战至25日,打退南朝鲜军多次进攻。第12军加入作战后,在第15军作战胜利的基础上,巩固了597.9高地,恢复、巩固537.7高地北山阵地。“联合国军”由于伤亡惨重,被迫停止进攻,上甘岭战役遂告结束。

  此役,志愿军15、第12军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冲击650余次,进行数十次反击,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击毁击伤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最终守住了阵地。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15万余人。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范例,表明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对抗击强大火力的突击、增强防御的稳定性有着巨大作用。此役之后,志愿军在整个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拥有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在正面战场已经是攻则不克、守则必失,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窘境。

  每当同事们提到上甘岭时,肖光明总是心情沉痛,两眼泪花,反复说:“那场战役太残了,牺牲的同志太多了。”甚至在看“上甘岭”影片时,他也会半途而归,不忍再看,更不想再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悲壮情景……

至今他的腿上和屁股上还有朝鲜战场上遗留下来的弹片。

  近日,看了一篇有关上甘岭战役的报道后才知道真实的上甘岭战役比电影中描述的残酷多了,山上已经没有一滴水,敌人封锁太严了,战士们开始喝自己的尿。后来,大家互相把自己的尿给别人喝,那可是救命的尿。而最感人的是伤员,他们强迫连长和战友们喝他们的尿,战友们说什么也不肯,受伤的战士说:“你们还得打仗,你们要喝。你们不喝,我们就自杀。”

  据有关材料获悉,演《上甘岭》电影中张连长的原型老人已在河南信阳干休所找到,他真实姓名叫张计发,老人介绍说,当年在坑道里唱歌的卫生员是有,她的真名叫王清珍,她那时才19岁,是个大姑娘,在坑道中,她一个人照顾30多名伤员,伤员高烧排不出尿,山上没有医疗设备,她就用嘴给伤员把尿吸出来,她当时是个19岁的大姑娘,可为了战友的生命,她做出了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

  1963年11月22日,中共甘肃省委和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发出了《关于成立农业建设第十一师的通知》,师机关设在酒泉,1963年12月1日开始办公。农建十一师成立后,急需人才,就开始大量吸收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官和干部,并招收大量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军垦。据《甘肃省志·农垦志》记载:1966年继续接收复员军人1100人……

  由此可见,肖光明也是在此大背景下转业来到军垦,开始了他新的生活。

  随着环境的改变,从部队转到农建十一师,一次他代表部队与当地老乡在某学校进行篮球比赛时,他健壮的体魄和娴熟的球技,引起一位正值豆寇年华,情窦初开妙龄姑娘的青睐,他们从此相识,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姑娘是当地人,姓陈。自从她认识了肖光明后,她认为这个充满活力的英俊青年就像一颗星星一样,深深地印在她那颗玲珑的心里,她感到有了他,自己的生命里充满了幸福,有了大山一般可靠的信赖。他们很快就结合了,并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接下来,他们生儿育女,先后有了大女儿肖金霞,大儿子肖龙,二儿子肖虎,三儿子肖豹……最后肖光明的爱妻厌烦了农场年复一年的春种夏收单调乏味的生活,夫妻感情每况愈下,经常为一些锁碎小事吵架,甚至动手打架,最终肖妻因悲观厌世,服毒自杀,留下年幼的一女三儿。

这段不幸的婚姻,无疑是肖光明雪上加霜,使他的脾气更加暴燥。

  大概受过残酷战争的洗礼,侥幸活下来的肖光明有了新的变化,打击报复,军阀作风余孽重燃,“老子枪毙你三分钟”成为他的口头禅。

  1970年12月,时任副连长的肖光明,因本连会计孙××曾向团里有关领导反映过自己的问题,就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一日连队文书需买文体用品,朝孙会计借现金,恰巧当时连里没现金。文书汇报给他,他听后认为报仇的机会来了,就领着文书冲到财务室,利用职权,命令孙给文书现金,孙讲连里没有现金时,他勃然大怒,冲向前去,一巴掌将孙的耳膜打穿……事后,他不能冷静对待此小题大作的打人事件,反而说:“老子曾打过政治处的主任,也没把老子怎么样,何况一个小小的会计……”此事发生后,在连队影响很坏,为严肃纪律,以敬校尤,1972年12月8日师党委批复撤销肖光明的副连长职务,给予他行政记大过处分。

  1977年5月他已回复职务,时任团打井队副主任之职。才过半年,他再次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

  11月初,打井队党委看他没家属(爱人),几个孩子穿戴破破烂烂的,就安排有夫之妇女职工×××用半个月的时间为其家拆洗缝补。没想到这女方常往肖家,日久生情,肖更是干柴遇烈火按捺不住性欲之火竟与对方发生两性关系。12月26日夜晚12点左右,被女方丈夫堵在女方家中床上。据女方交待,是肖勾引她,肖先后送给她粮票150斤……此事上报到西湖农场委员会,1978年4月5日该委员会给予肖光明留党察看一年,撤销打井队副主任之处分。

  七十年代末,山东淄博知识青年夏候××因前夫判刑离异,经热心红娘介绍,嫁给了肖光明,至今这对老夫妻相敬如宾还恩恩爱爱的生活在一起。

可爱的她在哪里(13可爱的人)(1)

敦煌农场职工新居

可爱的她在哪里(13可爱的人)(2)

敦煌农场新貌

可爱的她在哪里(13可爱的人)(3)

可爱的她在哪里(13可爱的人)(4)

可爱的她在哪里(13可爱的人)(5)

可爱的她在哪里(13可爱的人)(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