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灭顾命

当初齐明帝吸取了萧昭业做事不果断的教训,临终嘱咐萧宝卷:

作事不可在人后。

所以虽然年纪不如萧昭业但比萧昭业大一辈的萧宝卷杀起人来可果断了,先双杀表叔江祏、江祀,再杀堂兄萧遥光,然后连亲娘舅刘暄也杀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萧宝卷左右以茹法珍、梅虫儿为代表的小人们最不爽的就是时常压制他们的江祏,其次就是性格刚强、心情好的时候管一下的萧坦之。萧遥光死了不到一个月,萧宝卷就突然发兵,把萧坦之父子杀了。

不知道萧坦之临死时会不会怀念一下虽然胡闹不听劝但绝不会一言不合就杀人的旧主萧昭业。

没几天,茹法珍等又打国舅刘暄的小报告。萧宝卷说:“我舅舅也会造反吗?”亲信直阁将军徐世标说:“先帝当初受武帝恩遇尚且杀了武帝那么多儿子,舅舅哪里可信了?”于是,明帝挖的坑把自己的亲小舅子埋了进去。

老将曹虎宾客数百,本就被萧宝卷怀疑,又因为吝啬,家里很有钱,于是也被萧宝卷杀了,财产充公。

梅开二度

下一个大佬的故事要从萧宝卷登基时说起。

当时,太尉陈显达正在统兵北伐,把北魏军围在马圈城,逼得他们吃死人肉和树皮,最后实在守不住了只能突围。陈显达因为急于夺取财物没有穷追,不久在北魏孝文帝亲征下大败,丢下不少军资。虽然孝文帝也就在此战后死于军中从而换了相对平庸的宣武帝登基,但陈显达一生积累的名望也就因此大损了。

萧宝卷是怎么死的 著名中二青年萧宝卷的战斗人生(1)

如果仅此而已,保身还是可以的,陈显达不但平时不张扬,还曾向明帝要枕头表示自己富贵如此知足了,想告老,明帝不让。等萧宝卷登基了,他虽然官居太尉,却总觉得自己呆在建康不安全,人家刘暄是走后门不想被外放,而他被外放到江州就高兴得很,至于他到了江州会不会想起被他出卖过的前任刺史萧子懋就不知道了。到任以后,他曾经得病,以为自己要死了,也不去治,结果竟然自己好了,病好了反而不乐意了。

的确,他永久错过了富贵善终、寿终正寝的机会,当听说大臣们都死了、下一个就轮到他了的时候,从南齐高帝创业起就一直没有站错队的他决定掌握自己的命运,为自己争取C位。

他打出了拥戴郢州刺史建安王萧宝夤的旗号,说等平定京城,就去迎接萧宝夤。求南徐州刺史江夏王萧宝玄的心理阴影面积。

萧宝卷派护军将军崔慧景、后军将军胡松、骁骑将军李叔献、左卫将军左兴盛迎战。

陈显达是身经百战连眼睛都负过伤的老将,先打败胡松,再用障眼法骗过左兴盛,突袭宫城,亲自手持马槊带着数百步兵,又一次大败官军,他更是亲手杀死数人。

然而一时的痛快是有代价的,他的槊折了,偏这时官军也集合完毕了,陈显达眼看不敌,只能撤退,偏又被骑官赵潭注刺中坠马,于是在七十三岁的年纪杀青了。时值冬天,连日大雪,偏偏陈显达被枭首时,雪却不下了。


帽子戏法

下一个抢占C位的是豫州刺史裴叔业。他早先曾出兵,装作帮朝廷讨伐陈显达,其实是观望。萧宝卷调他去南兖州,他不乐意,彼此已经猜忌,而他的兄子裴植、裴飏、裴粲又都抛下官职、丢下母亲逃去豫州治所寿阳给他吹风。虽然徐世标担心裴叔业被逼急了会结连北魏,准许他留任,但他还是不自安,和雍州刺史萧衍通气,萧衍劝他派家人回京为人质,若是投魏,肯定被魏调任到河北去,别想回南方了,于是裴叔业派儿子裴芬之回京。但与此同时,北魏豫州刺史薛真度又诱导他投降。裴芬之回京后听说到处都在传他爹反了,吓得逃了回去。

于是,曾经的抗魏英雄裴叔业最终还是选择了降魏。魏军当然来接应,裴叔业及时病死了,裴植代理州务,和北魏完成了交接。

卫尉萧懿被任为新的豫州刺史,率胡松等直逼寿阳,寿阳城中多有人图谋响应;然而,齐军被北魏打败了。

先前参与平定陈显达的平西将军崔慧景这次也奉命去收复寿阳。萧宝卷穿着戎服,屏退众人,只召崔慧景一人入内说了几句话。显然,如果崔慧景的军队及时赶到,也许能改变战局乃至收复失地。

然而,崔慧景才出城,就窃喜“我再不怕小人害我啦!”他的儿子直阁将军崔觉偷偷跑了出去和老崔会合,崔慧景突然率军回师广陵并得到族人广陵司马崔恭祖的响应,收复寿阳的军队转眼成了逼宫之师!

崔慧景比陈显达靠谱,遵守了长幼有序的法则,寻找到了比萧宝夤更合适的旗帜——镇守京口的萧宝玄。当初徐孝嗣被杀,萧宝卷逼萧宝玄和徐孝嗣的女儿离婚,再赐给他两个姬妾作为补偿,萧宝玄一直怀恨,崔慧景觉得这事可以利用。

然而萧宝玄杀了崔慧景派去的使者,部署手下守城。萧宝卷感动了,好兄弟,这不就相当于七国之乱的梁王吗,于是派马军主戚平、外监黄林夫助守。

没想到萧宝玄的不合作是因为看崔慧景人少,以为必败,等被手下说服了以为崔慧景有希望,就变脸了,杀了司马孔矜、典签吕承绪、戚平、黄林夫,宣布站队崔慧景,合兵杀向建康!

骁骑将军张佛护、直阁将军徐元称抵抗,但崔觉、崔恭祖的军队都善战,而且良心很坏,只要一看敌军做饭冒炊烟了,就发起进攻,最后张佛护战死,徐元称投降。在竹塘人万副儿指路下,崔慧景分遣一千多人趁夜从蒋山上杀下来,吓跑了官军,萧宝卷这边几个据点全崩溃了,左兴盛也被擒杀了。崔慧景为了开辟战场,烧了兰台府署。

这次萧宝卷面临的形势更严峻,台城都丢了,只剩宫城;准新主萧宝玄来到建康,“士民多往投集”。

这时候萧懿、萧衍的弟弟,就是让萧遥光叛军军心崩溃的萧畅又一次站了出来,主持宫城的守卫工作。

崔慧景以萧昭业母太后王宝明的名义,宣布废萧宝卷为吴王。但是,他却没有哪怕在理论上拥立一个新的皇帝。

当初明帝有意杀光高、武二帝子孙,问陈显达,陈显达说不足为虑;在王敬则事件中,明帝也终于在最后关头没对六十多位皇孙下死手。事实上,皇孙们也的确没有翻天,甚至在这当口,客观上帮了萧宝卷一把。

之前说过,武帝的二房孙子萧昭胄,这会儿已经改封巴陵王,是武帝系最近的继承人。陈显达起兵时,萧宝卷召宗室们入宫,但萧昭胄与弟弟永新侯萧昭颖毕竟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冒充和尚逃走了,这会儿又加入了崔慧景的阵营,结果一边是武帝的孙子,一边是明帝的嫡次子,崔慧景的脑子要分裂了。

比脑子分裂更可怕的是军队也分裂了。

其实早在起兵的时候,就埋下了分裂的种子。问题出在崔恭祖身上。

一开始崔恭祖其实没想响应,城门紧闭,气得崔慧景哭着离开了,广陵城其实是他听从手下建议派军主刘灵运用计袭取的;崔恭祖在和崔觉一起进兵时,还有过杀了崔觉投靠表面忠臣萧宝玄的心思;后来和崔觉一起作战有功,又彼此争功;他建议崔慧景赶紧攻城,“以火箭烧北掖楼”。但崔慧景觉得自己早晚成功,这样破坏文物以后还要花钱重建,没意思,反去佛寺里高谈阔论;等他铁了心奉萧宝玄为主了,崔慧景又不知道立谁为帝了;他预料到萧懿会回来勤王,劝崔慧景派两千人阻断道路,崔慧景却觉得等攻破宫城了外兵自然就散了,不采纳。等萧懿的军队果然来了,崔恭祖请求攻打,崔慧景又不肯,派崔觉迎战,结果崔觉不但吃了败仗,还劫夺崔恭祖抢来的东宫女伎。

崔恭祖一怒之下,和刘灵运投降了!

崔慧景围城才十二天,自以为水到渠成,却不但没能破城还遭此重创,见大势已去,就率心腹数人逃跑,想渡江去北魏;他的军队还不明真相,继续和官军作战,被萧懿拍飞。崔慧景的追随者也跑了,只剩单骑逃到蟹浦,被渔民斩杀,头放在泥鳅篮里用担子挑着送到建康。崔觉扮作道人,也被捕伏诛。

萧宝卷是怎么死的 著名中二青年萧宝卷的战斗人生(2)

反正功臣崔恭祖也没落得好,也被处决了。

官军搜得投靠萧宝玄和崔慧景的名单,但萧宝卷突然被曹操附体,说:“连我亲胞弟江夏王尚且如此,岂可再怪罪其他人!”把名单烧了。被崔慧景胁迫加入叛军的处士何点因为平时只和老崔聊天而不及军事,也在萧畅求情下没有被牵连。

这时候,失去后台的萧宝玄正在逃亡,可能知道了这事,抱着侥幸心理出来了。萧宝卷召他入后堂,用步障(古代的一种用来遮挡风尘、视线的屏幕)裹住他,令左右数十人绕在外面鸣响鼓角、骑马驱驰,派人对他说:“好兄弟,你前几天就是这样围攻我的。”萧宝玄的南徐州刺史当然不用做了,换成庶弟晋熙王萧宝嵩。

不久,萧宝卷又大赦,萧昭胄、萧昭颖都没事了,但萧宝玄赶不上了,他已经被处死了;小人们趁机作妖,诬陷富人为乱党,杀之取财,却放过了没钱的真乱党。


玩家日常

虽然萧宝卷上演了内战连胜帽子戏法,但外战战绩却没有跟上,随着齐将陈伯之的兵败,淮南彻底丢了;客观上他不仅损失了曹、陈、崔三员大将,还损失了被他信任到可以撺掇他杀亲舅舅的爱将徐世标。

事情是这样的:徐世标与小人们争权,还出言指责小人们的作为。在小人们的吹风下,萧宝卷对这个糙汉子也有些厌恶,于是派禁兵找徐将军切磋武功,一不小心用力过猛把徐将军切磋死了。

萧宝卷才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呢。死个武将怎么了,他自己就是个出色的武将。

萧宝卷素有膂力,“牵弓至三斛五斗”,也就是能拉三百五十斤的弓;还好学,练成了用牙齿顶高七丈五尺的白虎幢的本事,即使因此断了牙齿也不厌倦,反正他平时就不爱说话,无所谓;学骑马的时候更是风雨无阻,由于宠臣俞灵韵教导有方,熟练地掌握了骑马技术。

但是,早在取得内战二连胜之后,他便自以为天下无敌了,行事也愈发夸张,经常出游扰民,要求百姓们即使赤着脚也要躲避他,慢了就杀,从而严重影响了居民包括生孩子、办丧事、工商业、樵采在内的正常生活,有一次因为有孕妇行动不便没及时撤离,他甚至还做出向《封神演义》致敬的剖腹验孕之举。有一次他出游,有个和尚因为老病没有及时回避只能躲在草里,他竟然把老和尚当禽兽,命左右百箭齐发送老和尚上西天取经去了。他不让病重的长秋卿王儇回家,导致后者死在路边。他三更天才回宫,奉命躲避他的百姓也就只能夜半回家,还不一定被放行。为此,富人都买好几间房子,而穷人只能困在外面冻得哭。

他不但平时不靠谱,上朝也不靠谱。他从小就爱通宵抓老鼠,长大了也昼伏夜出,所以小编要揭露一个事实:他在十二生肖里是属猫的。

萧宝卷是怎么死的 著名中二青年萧宝卷的战斗人生(3)

新年朝会,他愣是等吃了饭才出现,接受了朝贺就回去睡觉,百官只能呆呆地站着饿肚子。不批奏折更是常事,重要文件都被小人们拿去包着鱼肉带回家。

他宠爱潘贵妃,因为潘贵妃所生的公主早夭,他不但难得地服丧、吃素、穿粗布衣服、戒音乐,而且极尽补偿之能事,比如把一出生就死了母亲的太子萧诵交给她抚养,至于皇后褚令璩,他早就不搭理了;潘贵妃的父亲潘宝庆趁机仗势诬陷富人夺取田地家财,还祸及亲邻,为了避免复仇,还消灭他们家的男丁。

萧宝卷也很爱去小朋友们家里玩、帮忙及出席红白喜事。朝堂中最有势力的是十三四岁的小太监王宝孙,干预朝政、控制大臣、修改诏书都是小意思,他已经可以骑马入殿,对皇帝萧宝卷大喊大叫,更不用说对公卿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顶级权臣。

有一夜后宫失火,萧宝卷出去玩没回来,宫里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不敢开门,最后不但人死了一片,还烧毁了三千多房间。

这事正对萧宝卷的胃口,他是一个天生的建筑奇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正好可以把新的宫殿造起来。他的文艺细胞也因此萌发,创造出了“步步生莲花”的典故。世祖的兴光楼用的是青漆,世人称之为“青楼”,萧宝卷说:“武帝不巧,何不纯用琉璃。”

只是这些事都是要钱的,可苦了百姓。但如前所述,他害苦百姓早就是常事了。只是众所周知,中国的百姓通常并没有攻占巴士底狱的能量。

而萧宝卷的下一个操作,就是赐给反对自己的人一个出色的领导。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