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三年(公元501年)十二月一个夜晚,萧衍的军队尚未进城,变乱已在内部发生:萧宝卷在含德殿刚刚吹着笙管,唱了一首《女儿子》歌曲,躺下还没睡着,听到外面乱兵杀入,急忙从北门逃出。担任皇宫禁卫的宦官黄泰平追上去,一刀砍中了萧宝卷的膝盖。萧宝卷跌仆于地,扭头一看是黄泰平,喝了一声:“奴才,你竟敢造反么?”话音刚落,中兵参军张齐已经赶上一步,一刀砍下了萧宝卷的脑袋,并拎着出城献给了萧衍。可怜南齐帝国的这位第六任皇帝萧宝卷在位3年多,还是个19岁的小青年哪。萧衍进城后,又用皇太后王宝明的名义,废萧宝卷为“东昏侯”。这位可怜的皇太后自从萧鸾登基后,就离开了皇宫,搬进原鄱阳王萧铿的故宅,虽然这故宅仍然号称“宣德宫”,其实王宝明不但早已失去了皇太后的待遇,甚至连名份也没有了。没想到彼时彼刻,她又成为萧衍的政治道具,恢复了皇太后的“尊严”——至少废帝萧宝卷的名份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一直被后人称之为“东昏侯”。不消说,萧宝卷的宠臣茹法珍等都不可避免地成了主子的殉葬品。

这一次的情况有点不同:“老”皇帝萧宝卷虽然刚刚“驾崩”,新皇帝却在九个月前就已经登基了,他就是萧宝卷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萧鸾的第八个儿子萧宝融,当年才14岁。还有一件巧事,那就是最早拥戴萧宝融的萧颖胄,恰在萧宝卷被杀之前一个月病逝。这样,南齐帝国的实权就几乎全都落入了萧衍的手中。而萧宝卷既死、建康城已破,南齐帝国实际上已经灭亡。齐和帝萧宝融不过是在在名义上又把“国祚”延续了三个多月罢了。建康既已“平定”,作为皇帝的萧宝融,自然要从江陵“还都”于建康。于是他一路风尘仆仆地沿长江东下,于中兴二年(公元502年)三月抵达距建康城仅仅百余里的姑孰(今安徽当涂)。然而正是这段时间里,萧衍借着“皇太后”王宝明的名义,职位不断攀升: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梁公,最后又由梁公变成了梁王。

萧宝卷后面的皇帝 同样可怜的萧宝卷(1)

萧宝融(488年~502年)

在这种情况下,小皇帝萧宝融只得传下了最后一道圣旨:宣布“禅位于梁”。南齐帝国从萧道成于479年农历四月正式建立,到502年农历三月第七任皇帝萧宝融宣布“禅位”,一共只存在了23年。四月初,梁王萧衍正式登基,一个新的王朝——萧梁王朝建立了。

萧衍起初封萧宝融为巴陵王时,还准备对他宽大处理:把南海郡(今广东广州)作为巴陵国的城邑,让萧宝融到那儿去居住。当他把这个处理意见告诉大臣范云与沈约时,范云低着头,没有回答;沈约却道:“古今的事情有所不同,魏武帝曹操曾经说,不可以因为爱慕虚名而遭受实际的灾祸。陛下怎能不仔细考虑考虑!”萧衍连连点头,就派亲信郑伯禽前往姑孰,逼迫萧宝融吞食金块。萧宝融却道:“我死不需金块,有美酒就足够了。”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于是萧宝融在一连喝了一升酒,烂醉如泥时,被郑伯禽害死了。可怜这位15岁的少年,仅仅当了一年名义上的皇帝,就死于非命了。死后被谥为“和帝”。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