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个即将消失的村落(草根春秋第一卷)(1)

网络图片 正如红楼梦好了歌所说道;“古来将相何其多,荒冢一堆草没了”。

我们汾阳演武古镇历史源远流长,从公元前战国时期七雄之一魏文侯时期的招贤馆演武厅说起,至今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况且,我们古镇以前是山西母亲河汾河的故道,汾河原来因洪水泛滥,经常改变河道,现在我们当地的磁窑河就是原来汾河的故道,直到清朝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汾河再次东徒平遥境内,磁窑河才占据原来汾河故道南下孝义归入汾河。而且汾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们古镇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百年来涌现出来的达官贵族,富豪乡绅也是不少,其中虽然没有太出名的人物,可是从当地的众多四合院,楼院,以及坟墓上的那些辉宏高大的碑楼上,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从我们村庄的土地名称上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比如,村庄磁窑河东有红胡子茔(茔,我们当地指墓地),村东北面有田茔,村庄西边有东王茔,西王茔,何茔,两碑(分东两碑、西两碑),臭草茔,村庄东南有九老爷坟,而且还有和尚茔,特别是村庄正东面有道碑,八碑,牌楼等等。

走进一个即将消失的村落(草根春秋第一卷)(2)

图片为演武王家第十二世祖 第十三世祖在田茔的合葬墓坟茔地。

图片为演武王家第十二世祖王尚秋 字 万登(诰赠武翼大夫 清朝官位从三品) 与夫人吕、 田合葬墓,王家第十三世祖王一敬 字 慎懐 (诰赠武翼大夫)和夫人田 、王合葬墓,十三世祖王一機 字 迟宇(诰赠武翼郎)和夫人张、王、李、苏合葬墓,王家第十三世祖王一枢 字 耀寰和夫人李、赵、王合葬墓,王家十三世祖王一楫 字 済川 和夫人刘、王、杨、王在田茔的合葬墓坟茔地。

走进一个即将消失的村落(草根春秋第一卷)(3)

图片为王家十六世祖王如璋关于其高祖茔的说明。

走进一个即将消失的村落(草根春秋第一卷)(4)

图片为王家第十四世祖王邦迪与诰封淑人李、吕、李、史墓志铭。

王邦迪(出生于清康熙六十年正月十八日卒于清嘉庆十年十二月初九日享年八十有五);王家第十四世祖,雍正二年甲辰武举,乾隆庚午,辛未(1751年)联捷武进士(两科或三科接连中进士), 江南建阳卫守备, 引见特升遊撃(清代武官名,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 诰授武翼大夫, 乡饮大宾。

而王帮迪墓志铭的作者,同样在当时均是汾州世家,都是出身侯门,名列汾州清史的显赫人物。

由当时杏花村下堡的任伯寅撰书, 汾阳东遥庄的韩克均书丹、汾阳罗城镇的冯大中录盖。

任伯寅:字子清,山西汾阳汾阳杏花下堡村人。祖父任显代。父任觉任,字天民,乾隆十七年举人,有学行,官解州学正,开诚训迪诸生。赵家震、介嘉楠、李光斗、乔世哲等承其指授,先后擢高第。卒年七十八。

任伯寅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嘉庆四年(1799)二甲六十名进士。任伯寅初为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擢浙江道御史,转掌京畿道监察御史(从五品),暑工科给事中,年六十二卒于官任。

其官刑部最久,勘察慎密,语人曰:“西曹官大不易作,吾初到部,见罪人负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心辄怦怦动,久之习以为常,不复置念。我辈一点恻隐心,不及早持之,恐不至草菅人命不止。”以故每议爰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辞的文书),反覆推勘,务求平允。官御史史时,尝建言:“求治当泽督抚,督抚贵久任。今简用督抚,不为不慎。然或命甫下而改调,或席未暖而他徙,仆仆道途,徒滋劳费,无裨治术。”温旨报闻。这是一道名似批评吏部,实则波及皇上的尖锐奏折,它所涉及的是国家对掌管各省大吏的任用,绝不可采取轻率的态度。这一卓识政见,具有永恒的现实意义,嘉庆帝阅后深以为然。

任伯寅出身山西汾阳杏花名门望族,为官清廉,珍重名节。京邸俸入不足供饔飧(饮食飨宴),授徒自给。为文章有奇气,以昌黎、眉山为宗,及门多所成就,学者称虎卿先生,深受推崇。子晋三,字桂堂,诸生。亢爽有父风,博雅工诗。清.《汾阳县志.艺文》录其咏“汾州八景”诗八首。北京原襄陵会馆存有嘉庆十八年(1813)汾阳人任伯寅所撰《襄陵会馆碑记》。

韩克钧;山西汾阳东遥庄人韩克钧,生于乾隆三十年,卒于道光二十年,嘉庆丙辰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计,庚申科贵州乡试主考官,壬戌乙丑会试同考官,掌湖广道御史,京畿道御史,工科给事中,外放浙江温处道,河南云南按察使,安徽布政史,贵州云南福建巡抚,兼署云南学政,云贵闵浙总督,晚年诰授资政大夫。为嘉庆年间汾阳人中官位显赫的大清朝三品大员、封疆大吏之一。太子太师。

冯大中;字受生,汾阳罗城镇人。嘉庆四年进士,受吏部主事副典。湖南戊辰科试。历元外郎,郎中,擢御史。大中性强干,能自刻苦,少孤贫力学,日仅一餐无愠色,事继母如孝称。官吏部,负俊声。尝奉命偕重臣鞫狱畿辅,或以贿进,峻却之,为当道所器重。巡城时,王府忧人车服违制,重惩不少贷。复请严定服色,辇榖肃然,豪滑屏迹。未之出任宁夏知府,甫抵任,丁母忧归。座师阮伯元相国总制两粤,招之往,卒于途。

走进一个即将消失的村落(草根春秋第一卷)(5)

网络图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牌楼上,还有许多拆除了看坟墓房屋的砖头堆,但是牌楼已经没有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牌楼上,也就是村庄正东四五华里大道路北,我们当地叫牌楼的地方,还有许多拆除了看坟墓房屋的砖头堆,但是牌楼已经没有了。

走进一个即将消失的村落(草根春秋第一卷)(6)

网络图片 那些个碑楼高大威武,雄伟壮观,造形别致,全国罕见。

最著名的就是村庄正东面的牌楼,道碑,八碑啦,前面文章已经讲述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牌楼上,也就是村庄正东四五华里大道路北,我们当地叫牌楼的地方,还有许多拆除了看坟墓房屋的砖头堆,但是牌楼已经没有了。在村正东面三四华里的地方,道北面我们当地叫道碑,道南面叫八碑。 那里都是清朝时期演武古镇达官贵族以及富商大贾们的坟茔地,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还记得道碑(当地地名)上,路北面还有两个碑楼,造形别致,全国罕见。笔者留意了许多电影电视剧以及许多老照片上均没有发现相同此碑楼的影像。 那两个碑楼高大辉宏,雄伟壮观,它坐北朝南,差不多有五六米多高,四方形,直径有一米多宽,下面是差不多一人高的石头碑座,一色青石板造就,龟座檐顶,雕刻精美,而且碑身正面还刻有清朝乾隆、道光皇帝诰赠演武王家巡抚,道台,布政使等字样,字迹优美,遒劲有力。 我们小时候掐野菜避雨的时候,或者有时候玩耍的时候还爬进到那个高高的碑身里,里面坐上四五个孩子还是绰绰有余。 道碑路南面是八碑(当地地名),八碑,顾名思义是有八个碑,而且八碑上的碑楼据说比路北面的碑楼规模还要更加高大雄伟。也是整个青石板建造,龟座檐顶,也是清朝皇帝敕封修建。 据上了年龄的人讲述,八碑上大多是清朝中后期演武古镇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广西,太原等地为官以及他们的眷属们的坟茔地。 据附近村庄里上年岁的老人说,八碑上的那些个碑楼高大雄伟,晴天的时候,离碑楼七八里地的地方,还能够看到那些个碑楼。 坟茔里石人,石兽,石头供桌星罗棋布。可惜,由于年代久远,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我们当地磁窑河上的水利枢纽(我们当地叫公路桥),以及各种原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候,就已经留下路北两个牌楼了,到七十年代,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兴起,兴修水利,剩下的两个牌楼也是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了,可能是都拆除修建了桥梁涵洞了。 而且,据上了年岁的人讲述,早以前特别是我们当地西南上西楼院的一个主人的内眷去世以后,水陆道场,音乐响器,旗旗号号,全部官家执事,更加特别的是,为了不让去世的内眷棺柩见到太阳,而用运的是“连茔(阴)站”,“连茔(阴)站”就是从院子里灵棚处开始,至坟茔里差不多有四五华里的道路上,全部用木料支棚,上面用布封顶,一路上不让见到太阳。你说,那是什么样的气派,一般的富商大贾,一般的官员也没有这样的势派,据说主家是在南方那个省当巡抚,布政使什么的官。 而且,据老辈人讲在每年回家省亲的时候,载有金银财宝的骡驼轿就有里数来长。这个在当时还不发达的当地来说是相当气派,相当吸引人们眼球的,故有人们说;“金罗成,银小相,不如演武镇的疙瘩上,西南上”。 我们小时候,依稀记得八碑那个墓地里树木参天,地里均是七八尺,或者更高的土堆。而且一人多深的土坑遍布地里。可能都是各个时期盗墓所为吧!村庄西边东王茔也是如此,甚至更加厉害,差不多有一丈高左右的土丘也是遍布地里,直到后来我们生产队在那里陆续开展平田整地,才将土地整理平整。 而据上了年岁的人讲述,在西王家茔,曾经有人发现一个坟墓的主人就有七八个赔葬的女人,想必这也不是一般的官员绅士,一般的富商大贾。肯定是一些大官,或者王公贵族什么的坟墓。 还有村庄磁窑河东面的红胡子茔,那个时候我们在那里劳动,也经常发现有一二十斤重的墓砖,而且,还有碎了的墓碑,石兽装饰等。还有村庄东南面,我们称之为小官道出来的九老爷坟,我们只知道是叫九老爷坟,但不知道是什么老爷。而附近还有和尚茔,据说是原来我们古镇圣寿寺和尚的坟莹。还有村庄西边的东西两碑,都是有话题的坟茔,只是我们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中的所以然了。 因此,从中不难看出,这些坟茔绝对不是一般贩夫走卒,普通老百姓所建,定是一些达官贵族,富豪乡绅所建。还从中不难看出演武古镇曾经辉煌的过去。不过,不管普通也吧,豪华辉煌也罢,到现在都是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了。 正如红楼梦好了歌所说道;“古来将相何其多,荒冢一堆草没了”。 2014年11月30日

走进一个即将消失的村落(草根春秋第一卷)(7)

网络图片 骡驼轿 一种北方行旅用的轿子

骡驼轿 一种北方行旅用的轿子。用二长杠架于前后二骡背,二长杠中间部分之上置轿,可坐卧其中。 记得小时候跟继母到一个王家娘娘家看牙疼的时候,在那个王家娘娘家的大门洞里,就曾经看见过那个骡驼轿。

走进一个即将消失的村落(草根春秋第一卷)(8)

网络图片 公路桥

公路桥:公路桥位于汾阳市演武镇南开社村东之汾、平公路交界处。建于1956年,由当时省水利局设计,汾河管理局施工。桥带闸呈东西方向,横跨于磁窑河上,总长56米,桥面宽7.6米。桥下设九墩十孔,西侧第一孔(九支渠进水闸)宽为4米,其余每孔宽4.5米;桥墩厚1米,用青石砌筑,石料基本皆为墓地石桌。 笔者有这么一个想法:如果什么时候公路桥改造,那些修建公路桥的石料(好些个庙碑、碑楼碑志、墓志铭等等)就会重见天日,而有关演武古镇的一些历史资料是否也会重显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