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母爱只是妈妈对孩子(婴儿)单方面的爱吗?婴儿在这种情感中没有付出吗?可能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然而,这种长期的传统看法是错误,看看心理学家的说法吧。

先说明一下,在人类所有的亲密关系中,双方都存在着经常的、密切的互动,完全没有互动的亲密关系是不存在的,这样的亲密关系会迟早结束的,只要你想想你的周围的人际关系就会明白这一点。

实际情况是:双方一旦建立起来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的情感就是促使双方经常互动(或者说经常交往),而双方的密切的互动,又会促使双方的关系更加密切,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凡是说到亲密的人际关系,多数是指两个人的关系。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恋人关系、夫妻关系、亲人关系、朋友关系等,其中最令人动情的亲密关系是母婴关系。

母婴之间的亲情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因而,也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最纯洁的、也是最坚定的爱。自从有人类文明开始,人们就歌颂她、崇拜她。

然而,人们对母婴亲情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母婴之间的亲情是一种母爱,是妈妈的爱,也仅仅是妈妈的爱。也就是说,在母婴的亲情中,妈妈是主动的积极的一方,是爱的发起者,是爱的无私付出者,妈妈为这份亲情付出巨大牺牲;而婴儿是被动的消极的一方,只是爱的接受者,没有付出什么,也不需要付出什么。婴儿似乎只是母爱情感的消费者而已。

多数人认为,在婴儿的年龄阶段,心理机制还没有发育形成,情感还是一片空白,在母婴这种亲情中,婴儿只能是被动的。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这种看法不正确,即使新生的婴儿,在和看护者(通常是妈妈)的亲密互动中,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他不仅能够回应母亲发起的互动,甚至也会主动发起互动,来增强和妈妈的亲密关系。如果你现在正是婴儿的妈妈,或者你曾经是婴儿的妈妈,请仔细想一想,你每次做出亲密互动时,婴儿是怎么回应的;是否也有婴儿意外的发起亲密的互动,让你十分开心。

你可能会问,婴儿阶段的智能和情感还没有发育形成,他能有这样的能力吗?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婴儿和看护者(通常是妈妈)的亲密互动,是人的一种本能,是由基因遗传决定的,有其生理基础。

总感觉妈妈跟我不亲(妈妈我也爱你尽管我还不会说)(1)

快乐的婴儿

为了证明上面的说法是正确的,心理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托尼克、奥斯、阿德姆森、怀斯和布拉兹尔顿等人,在1978年,系统检测了婴儿在实验室中与母亲互动过程,从中看到婴儿为这种亲情所做的努力。心理学们检测的是两个月大的婴儿与妈妈之间进行的,过程如下:

在一个实验室里,婴儿坐在椅子上,望向母亲可能出现的方向。他安静地坐着,表情严肃,面带悲伤,半张着小嘴,嘴角耷拉着,眼神中流露出期待,好像在等谁。婴儿的脸和手都向外,朝向眼睛眺望的方向。当妈妈进来时,他的眼睛一直追随着逐渐靠近的母亲。身体紧绷,脸上和眼中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欢迎,最后他笑了。当母亲开始逗引他说话时,他嘴巴张得很大,整个身子都朝向她。他平静下来,吐了两次舌头,收起了笑容。他再次看了母亲一眼,笑得更欢,眯着眼睛,摸着自己的小脸,嘴里咕哝着,伸出胳膊,想让母亲抱他。

妈妈进来后,陪着婴儿玩耍一段时间后,母亲收敛笑容,把他从怀抱里放下来,起身离开。这时,婴儿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妈妈,闭上嘴,皱起眉毛,腿和手也不动了,一直用目光注视着母亲的离开。

这个实验过程中,婴儿积极的回应了妈妈发起的互动。

在另一个实验中,母亲在进入房间时,保持冷漠的、毫无表情的面容,下面是婴儿反应:

婴儿看着自己的手,他在思考着什么,一只手抚弄另一只手的手指。妈妈进来时,婴儿的手停下了,他看着妈妈,眨着眼睛并微笑着,但妈妈的表情依然没有变化。婴儿的目光很快转向一旁,并安静下来,表情变得严肃。婴儿这样保持了20秒钟,又重新看妈妈的脸,眉头上扬,双手令人吃惊地只是稍微朝着妈妈前伸。很快,婴儿的目光落在自己的手上,凝视了8秒钟,再次看了一眼妈妈。身体的其他部位则保持不动。他有些惊恐地伸出一只手,快速地看了一眼妈妈,胳膊也撤了回来,嘴角耷拉下来,眼睛眯成一条线,呈半闭状。他的脸扭向一边,还是把妈妈放在目光范围内。婴儿又开始玩弄他的手指,脚伸向妈妈,但很快又缩了回来。婴儿弓身向前,下巴顶在肩上,用眼角的余光看着妈妈的脸。这个姿势保持了1分多钟,几乎每10秒钟就要观察一下妈妈的表情。婴儿愁眉不展,表情越来越严肃。最后,婴儿彻底失望了,身子蜷在一起,脑袋低垂。婴儿再也不看他的妈妈……

他看起来非常小心、无助和失望。过了3分钟,在妈妈要离开的时候,婴儿才向妈妈离开的方向望了望,严肃的表情和身体蜷缩的姿态都没有改变。

这个婴儿想与妈妈互动,并发出了邀请,妈妈是按照心理学家的要求做的,所以,婴儿发起的互动失败了。

这两个实验过程,我们看到婴儿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消极的回应妈妈的互动,而是相反,积极的回应妈妈,并想发起与妈妈的亲密互动。心理学家说,婴儿和妈妈的互动应答系统是先天遗传的。

总感觉妈妈跟我不亲(妈妈我也爱你尽管我还不会说)(2)

母婴交流

最后说一点,作为妈妈,积极的发起与婴儿互动,积极的回应婴儿发出的互动邀请,非常重要,对婴儿将来的人格有很大的影响。不要因为妈妈太慢没有时间、妈妈没有注意到等原因而长时间忽略婴儿的“邀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