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最新近况(俄罗斯兼并乌克兰四地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战略利益哪个更大)(1)

卢甘斯克、顿涅兹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地的总面积大约9万平方公里,加之2014年并入俄联邦的克里米亚地区的2.7万平方公里土地,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实际上增加了11.7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在普京任上,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已经由原来的170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了1720.7万平方公里。

其实,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还有可能会扩大。比如说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阿布哈兹以及摩尔多瓦的“德左共和国”等,都是只差个程序操作而已,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也许正是普京“铁粉”多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普粉”们大多都崇拜“强者”,视开疆拓土者为“英雄”。至于为此付出的代价,那不是他们考虑的范畴。

上述乌克兰四地的“入俄公投”已经完成。根据当地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这四地民众赞成“入俄”的比例分别是:顿涅茨克99.23%、卢甘斯克98.42%、扎波罗热93.11%、赫尔松87.05%。这样的投票结果乃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来,这四地的俄族人口比例较大。二来,“公投”又是在特殊环境下举行的。

另据俄媒报道,普京已于9月30日签署法令,承认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两地为“独立”于乌克兰的地区。加之此前2月份已经获得“独立”的卢甘斯克和顿巴斯两地,俄罗斯联邦议会两院预计将会在10月4日例行这四地“并入”俄联邦的批准程序,普京也会随之签署接受上述四地“入俄”的法令。也就是说,在俄罗斯的法律体系下,乌克兰的卢甘斯克等四个州将“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国土。

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最新近况(俄罗斯兼并乌克兰四地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战略利益哪个更大)(2)

毋庸置疑,在上述四地“并入”俄联邦后,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增加了,战略利益似乎也扩大了。但是,凡事皆有两面性,有所得难免就会有所失。正在进行中的这场俄乌冲突已经证明,在得到这四地的过程中,俄罗斯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必将继续付出。因此,也便引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即俄罗斯获得这些土地的战略利益与付出的代价相比哪一个更大?

之所以说俄罗斯获取土地与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得不偿失”还是“物有所值”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因为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后,舆论场上一直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而且争议性极大。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已经够大的了,为了一块土地,付出经济、政治、道义以及国家发展空间层面的代价是“得不偿失”。而与此对立的观点则认为,土地是永恒的战略利益,付出任何代价都是“物有所值”。

我们暂且不对俄罗斯“兼并”乌克兰四地后的代价与战略利益哪个更大的问题下结论,首先分析一下将克里米亚纳入俄联邦领土后,究竟给俄罗斯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哪些利益,以及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在从苏联解体中独立之初的那些年里,由于政治转型和结构重构所带来的“阵痛”,导致俄罗斯的经济一度陷入了崩溃的边缘,军力也大大下降,已与昔日的苏联不可相提并论。一直到普京掌权的新世纪之初,得益于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能源市场的推动,使能源大国俄罗斯的经济好转,财政不再拮据,军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加之打赢了第二次车臣战争,普京的威望大大提高,执政基础终于稳固。此后的俄罗斯,其各方面发展均进入了“快车道”。

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最新近况(俄罗斯兼并乌克兰四地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战略利益哪个更大)(3)

到2008年初普京第一次卸任总统时,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蒸蒸日上,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使俄罗斯内政更加稳定,财政状况的改善也使俄罗斯的军队实现了“重塑”。于是,俄罗斯有了重返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想法。在“俄格五日战争”中“小试牛刀”后,整个俄罗斯都已重拾自信。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势头则依然强劲,照此趋势发展的话,俄罗斯的再度“雄起”似乎已是指日可待。

然而,世事难料,在2014年,历史与俄罗斯开了个“玩笑”,导致俄罗斯的发展轨道被迫“拧了一个弯”,即发生了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事件。2013年底到2014年初的2月份,乌克兰发生了“广场革命”,导致亲俄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随之也就相继发生了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顿涅兹克这三地从乌克兰分离的事件,结果是俄罗斯接受了克里米亚的“入俄”,而对顿巴斯地区的分离采取了“搁置”的方式。

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事件导致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使俄罗斯的国家发展全方位深受影响。比如,在西方国家制裁前的2013年,俄罗斯的GDP是2.29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了1.6万美元。此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和倒退状态。

八年后的2021年,俄罗斯的GDP总量只有1.78万亿美元,人均GDP也下降到了1.22万美元,这还是在俄罗斯苦苦努力之下才复苏的,之前的有些年份,俄罗斯人均GDP甚至跌到了1万美元以下。显而易见,人均GDP大幅缩水之下,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水平不可能“不降反升”。

经济增长的乏力和停滞,自然会对其他领域的发展带来冲击。比如对社会福利及保障体系的影响,就曾因养老金不足被迫延迟退休年龄而引发了不小规模的抗议活动;还比如对俄罗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也是后果严重的。

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最新近况(俄罗斯兼并乌克兰四地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战略利益哪个更大)(4)

俄罗斯每年的军费开支只有500亿美元左右,去除庞大核武库的维护和保养费用,以及顿巴斯冲突和叙利亚战争的消耗后,用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费用也就所剩无几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罗斯海军唯一的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因为缺少维修和升级资金而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

再者,由于西方在一些敏感技术上对俄罗斯的出口限制,也使俄罗斯在常规武器上不知不觉地落后于美国和北约国家了。这种“温水煮青蛙”方式的落后,自然在诸如叙利亚战争这样的低级别战场看不出来,但在乌克兰战场上与美国及北约的常规武器较量时,其劣势也就“一览无余”了。

对于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舆论场上的评价是打得“拉胯”。其实,那不是拉胯,那是常规武器和战场感知能力落后的必然结果。比如,在美国武器库中算不上顶尖武器的“海马斯”火炮系统居然让俄罗斯军队几乎是防不胜防。而俄军战场感知能力的不足则源于在卫星、AI等领域的落后。而落后的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缺钱。二是缺技术。显然与西方的制裁有关。而追根溯源的话,则是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代价。

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俄罗斯又得到了什么样的战略利益呢?毋庸置疑,仅就传统战略价值而言,克里米亚无疑具有极大的地理优势。比如,克里米亚素有“黑海明珠”之称,有塞瓦斯托波尔那样的深水不冻港。从战略上来说,是黑海的咽喉和俄罗斯前出中东和南欧的唯一水道。

克里米亚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确实重要,但是否发挥了价值的作用却是值得商榷的。要知道,现在已经是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作战体系时代,所谓的“堡垒”、“咽喉”等战略利益,在卫星、无人机、远程进攻性武器面前,其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而从现实来说,“兼并”克里米亚后,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得到加强了吗?相反,正因为有克里米亚这个“茬口”,才导致乌克兰更加坚定地倒向西方,并将北约继续“东引”,终至爆发此次俄乌冲突。

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最新近况(俄罗斯兼并乌克兰四地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战略利益哪个更大)(5)

从过去八年的事实来说,“得到”克里米亚后,俄罗斯付出了经济、政治、道义、军力以及国家发展空间等诸多方面的代价,然而,克里米亚的战略利益却并未显示出来。相反,俄罗斯的战略环境反而比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前更加恶化了。所以,以此类推的话,俄罗斯此次对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四州的“兼并”同样是“祸福难料”。

克里米亚被俄罗斯纳入版图已经有8年时间,但至今仅有寥寥几个国家承认。可以预见的是,上述四地被俄罗斯“兼并”后,仍然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和认可。就在2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乌克兰四地被俄罗斯“兼并”事件正式表态,并强调:“任何吞并乌克兰顿涅兹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决定,都没有法律价值,应该受到谴责。”都“谴责”了,自然更不会被承认。

不能被国际社会承认,俄罗斯也就难免会背上政治和道义层面的沉重负担。这对俄罗斯的大国情怀及俄罗斯的国际战略博弈大局都不是有利因素。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长期制裁肯定也会影响到俄罗斯的国家发展空间。八年了,西方国家没有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而此次对乌克兰四地的“兼并”,其后果显然比克里米亚问题更加严重。所以,西方国家长期维持对俄制裁将是个大概率事件。毫无疑问,俄罗斯将会付出比8年前更大的代价。

也许有观点会认为,土地是永恒的战略利益,不管因此付出多大代价,都值得,甚至是“物超所值”。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前提是要能守住,而且不会因此被长期袭扰,要能确保及时止损。然而,不管是从历史来说,还是就现实而论,俄罗斯都将会面临不可预测的局面。极有可能会使俄罗斯的国家发展无法正常进行。

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最新近况(俄罗斯兼并乌克兰四地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战略利益哪个更大)(6)

从历史来说,举凡有领土争议,便等于是结下了“世仇”,除非能够保持长盛不衰,否则,不管是国内和国际局势,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边境地区必然会不得安宁。轻则继续付出代价,重则在削弱时可能又会被人“夺去”。而就现实而论,乌克兰显然不会善罢甘休,而乌克兰背后的支持力量——美国和西方阵营自然也不会让俄罗斯轻易得逞。

卢甘斯克等乌克兰四地的“入俄”,以及“不惜动用一切可用的手段”保卫“俄罗斯领土”的决心,似乎也难以吓唬住有着美国和西方阵营支持的乌克兰。几乎可以肯定,乌克兰仍然会对上述四个已经被纳入俄罗斯版图的地区发动进攻。而就目前的战场形态来看,如果俄罗斯不使用核武器的话,并没有在战场上取胜的绝对把握。而如果动用核武器,后果却更加难以预料。

对于俄罗斯发动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起初,舆论场上冠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然而,现实却是俄罗斯的安全环境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还招致了西方几十个国家的“围追堵截”。此外,还间接促成了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显而易见,俄罗斯的这一拳不仅没能起到效果,反而令美国将欧洲国家更紧地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仅以此点而论,俄罗斯无疑是得不偿失。

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最新近况(俄罗斯兼并乌克兰四地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战略利益哪个更大)(7)

从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另一个目标——结束美国霸权来说,将上述四地“纳入”俄罗斯版图的做法,以及可能会使用核武器的暗示,都可能减弱这个“高大上”目标的道义力量。比如说“夹带私货”的嫌疑。而美国和西方恰恰会借此大肆渲染和质疑俄罗斯军事行动的“正当性”,也难免会影响到正在重塑的世界格局,甚至会因此导致方向“跑偏”。

个人观点认为,“公投”、“国内动员”和“可能会使用核武器”这三个策略并非高明之举,因为很可能将会使普京没有了“回旋余地”。直白地说,结局难以预料。而对于将上述四地纳入俄罗斯版图的代价和战略利益哪个更大的问题,个人认为无法量化。

不过,我想重申的是:在军事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以土地和地理位置作为战略利益衡量标准的思维已经不合时宜。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所谓“战略利益”应该用民众得到了什么利益,以及是否符合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