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在山村,身体上只是一些疲劳,睡上一觉就可以过去但精神上的空虚与迷茫确是时时刻刻伴随在我们身边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知青相聚忆往昔?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知青相聚忆往昔(知青们的歌声)

知青相聚忆往昔

插队在山村,身体上只是一些疲劳,睡上一觉就可以过去。但精神上的空虚与迷茫确是时时刻刻伴随在我们身边的。

那个时候的文化娱乐活动,除了下下象棋,可以自娱自乐的就是唱歌了。

除了每天可以耳熟能详的八个样板戏,可以说有(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的唱腔比较好学,(海港、奇袭白虎团杜鹃山)就不大容易学会了。

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这些唱段大家都能唱,难度大的都没有学会。

除了样板戏,歌曲那时候好像唱的最多的是远飞的大雁等这些好像这些歌曲,可以抒发一下我们的思乡之情。

只要是爱唱歌的同学,大概差不多都有一个笔记本,用来手抄歌曲抄歌曲也是我们那个时候的一个很主要的活动。

当时我手里有一本(外国民歌200首)。这个歌本当时可以换到一套崭新的军装,拥有这个歌本儿,也成了其他村的知青来我这里的理由,他们来的目的就是奔着我这个歌本来的。

那些山楂树、小路、卡秋莎、窗外、拉兹之歌、友谊地久天长、都是在那个时候学会的。简谱只有我和几个会乐器知青会,只要谁会唱哪支歌,哼哼上两句我自己就能把它完整的抄写下来。

再就是当时放的电影插曲,卖花姑娘的插曲,鲜花盛开的村庄的插曲,一个护士的故事的插曲,这些也都是我们当年很爱唱的歌。

口琴,笛子,二胡,这都是我们在农村学会的。来上几个外村的知青。酒至半酣之后,还有的同学还会唱周旋的(秋水伊人)等的歌曲,情到深处,唱的也是泪流满面。

每次回城我都要去新华书店去买刚出版的(战地新歌)以及样板戏的歌本儿。我当时还买到了两本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的总谱。

当时几个人凑一块唱一段智斗,那也是很好玩的。我那个时候最爱唱的是沙家浜里郭建光的那一段——朝霞——啊啊——映在——阳澄湖上,和沙奶奶与郭建光的对唱,和阿庆嫂思念芦苇荡里伤病员的那一段那一个唱段。

红灯记里边的唱段,更是信手拈来,看着有女同学进来了,远远就大声唱好闺女。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靠她,哎哎哎,XX快给打点水来。

当创业上映的时候,那首插曲我们马上就学会了。当长征组歌的电影上映的时候,我连续看了5场,把里边的歌学的基本会了才罢休。

最熟练的当属长征组歌了,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和过雪山草地。

每次抄歌本的任务当仁不让的落在了我的头上。因为只有我识谱。音准掌握的还好。我学会了还得教给大家。超好的歌本还被同学拿去在反复的抄。

那个时候可以公开唱的歌并不多。像珊瑚颂、红梅赞、英雄儿女等歌曲,也只能在知青院里唱,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这些歌曲,只能悄悄的唱。

冬天回到市里和其他的知青在一块交流,也在流传着一些各个省的知青歌曲,当时比较流行的有南京知青之歌,沈阳知青之歌。

可惜的是这些歌都能属于地下流传,绝对不能让家长知道,更不能让有些个别同学知道。

这些歌曲也帮助我们度过了那五年的插队生活,也填充了一下我们空虚的灵魂吧。

好了,明天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