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杂记(淡极始知花更艳)(1)

鲁迅十九岁的时候写过一首旧体诗《莲蓬人》,其中有两句是:“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装。”诗句咏的是莲蓬,表述的却是作家的审美观。无独有偶,曹雪芹也借薛宝钗的《咏白海棠》中的两句诗歌来表达了自己的美学观点:“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如此看来,艺术大师的灵性是相通的——艺术上的最高境界是淡雅,淡雅是浓艳的极致。

文学杂记(淡极始知花更艳)(2)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开始往往喜欢情节离奇、语言华丽、感情外露、手法怪诞的作品,直言之,喜欢浓艳的风格。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个阶段,而应当逐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逐步抛弃表面的热闹,而感受到淡极中的艳丽。不过,我们在学习创作的时候,切不可一开始就求淡雅。这时我们两手空空,谈不上艺术的积累,这样的淡就只能是淡而无味。我们应当放开手来写,尝试着运用各种手法,甚至不妨堆砌词语和句式。通过写作的实践来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技巧和写作经验。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不妨放开胆子来写,把能想到的内容都写出来,能用上的技巧都发挥出来。

有了这样的积累之后,就要“吃泻药”了。这就是已故著名舞台艺术家张正宇说的:“泻掉一切可有可无、似是而非的东西,留下本质的、引人入胜的部分,达到‘一炬之光,通体皆灵’的艺术效果。”“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我们只有在欣赏了千万朵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最能表情达意的“两三枝”。

苏东坡在《与侄书》中说:“凡文字,少时需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这种“浓——淡——浓”的过程,恐怕是古今学习写作的共同规律。(王昌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