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游戏学习历史 专家推荐从历史模拟类游戏入手(通过游戏学习历史)(1)

说起游戏与历史,有人觉得两者仿佛是平行线,不能有交集。但带有历史元素、历史背景的游戏,也正不断吸引更多玩家。如何看待游戏与历史的关系?青少年怎样更好地选择游戏?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教师、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刘梦霏。

游戏要遵循大众对历史的一贯认知

中国青年报:您怎么理解游戏与历史的关系?

刘梦霏:关于游戏与历史,公众包括学界存在这样一种声音,认为游戏就是游戏,历史就是历史,甚至认为游戏是玩物丧志。但就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来说,游戏是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现在的青少年,很多和小伙伴的共同记忆是在游戏里的。因此我认为,应该关注每一个时代新的历史记忆媒介,不能用保守的观点将历史与游戏割裂开。相反我觉得,游戏与历史的结合是有条件的,要关注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把游戏应用到历史教育中。

中国青年报:您觉得游戏与历史的结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刘梦霏:在讨论游戏与历史的关系时,需要对游戏进行分类讨论。游戏发展到今天,多样性非常强。但在提到游戏时,大多数人可能只会想到某些热门的手机游戏,实际上游戏还包括单机游戏、主机游戏等。

像之前针对某款手游历史观的批判,人们很容易因为这款游戏历史观有问题,而连带批判所有游戏。但这类游戏,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性。这种游戏可以归结为MOBA类游戏(即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在游戏中玩家操作的是一个历史符号。比如玩家选择了曹操这个人物,他操作的只是一个人物符号,与真实历史中曹操的经历、人生轨迹并没有联系。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游戏,玩家是需要参与到历史进程中的。在这样的游戏中,玩家是可以学习到历史知识的,比如古代社会怎样运行,人类发展过程中各类文明的演进过程,科技、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

因此可以看到,游戏的种类不同,它所体现的历史性也是不一样的。在多人竞技类的游戏中,玩家操作的只是人物符号,跟历史上真实人物没有关系。而在一些主机游戏中,游戏设置可以带有历史演进过程。但是这种游戏相对来说,玩家圈更为小众,普通大众所熟知的还是对战游戏。

中国青年报:带有历史元素的游戏,怎样才能解决好与历史结合的问题?是否需要坚守某种底线?

刘梦霏:肯定是要有底线的,但是我不认为史实是底线,而是要遵循大众对历史的一贯认知。因为进入历史学专业领域后会发现,史实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是非常复杂的。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很多历史人物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符号特征,比如提到诸葛亮,大家会认为他是聪慧的,提到关羽,会认为他是勇武的。我觉得也可以借鉴一些西方的经验,他们在游戏中会更多地使用神话人物而不是历史人物。因为历史人物本身有原型,但神话人物形象可以在每个时代不断被塑造。

我建议游戏不要轻易地解构历史人物符号。游戏不可避免地会传达价值观,一个大众消费类的游戏,特别是有许多青少年玩家的情况下,解构历史符号影响很大。比如,白起在历史中是一个残暴的形象,但在某款手游中被塑造成一个好用的人物,他的杀戮技能越强,玩家对他的好感就越强。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前,先通过这款游戏认识了白起,那么对他理解这个历史人物就会产生影响。

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家长要站在身后帮助他

中国青年报:您觉得在选择游戏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刘梦霏:我们不能放弃流行游戏的阵地,因为这类游戏已经具有广泛的玩家基础了,引导得好可以发挥社会影响和教育功能。就历史与游戏的结合来看,如果青少年想通过游戏来学习历史,我推荐从历史模拟类游戏入手。因为这类游戏都是单机游戏,没有二次收费,玩家不需要为游戏道具、升级等付费,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在游戏里乱花钱。另外,这类游戏通常在本地玩,不需要联网,方便家长掌握孩子的游戏时间。

除了历史类游戏,在选择其他游戏时也需要进行分辨。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游戏,设计得容易让人沉迷。比如像下载免费、道具收费的游戏,玩家想要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就需要购买道具。游戏都是有开发成本的,正常的设计逻辑是,产品本身很好,玩家愿意一次性购买去玩。但下载免费、道具收费的游戏,需要玩家在游戏中不断消费,设计者才能获得收益。对于这类游戏,我是不推荐给家长的。因为家长没办法弄清楚游戏中的付费问题。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在游戏中乱消费,其实孩子在进入游戏时是没有准备的,他觉得游戏免费下载,看起来很友好,但其实要想有更好的游戏体验就要付费。这种游戏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来说是不利的。

中国青年报:除了要挑选合适的游戏外,家长还要怎样引导孩子?

刘梦霏:在面对游戏问题上,家长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上来控制孩子,游戏不应成为亲子关系的障碍。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如果一味地禁止他们游戏,可能会适得其反。

具体来说,在孩子玩游戏上,家长一个主要的担心就是游戏时间长。对此,我觉得家长首先要判断孩子玩游戏的动机是什么。现在很多青少年把社交关系寄托在游戏中,如果完全切断游戏这个社交方式,对青少年也是有影响的。因此,要合理地把握游戏时间。我建议家长与孩子进行协商,让孩子自己规划每天玩多少时间,怎样分配游戏和学习时间,然后落实到纸面上,同时制定好奖惩方案。

另外,家长要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自我负责意识。很多沉迷在游戏中的人,恰恰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随波逐流,而在游戏世界中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孩子真的因为玩游戏影响了正常生活,比如作业没写完等,不要帮他写或帮他向老师解释,要让他自己去承担这个后果。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负责的意识,他就会自己思考玩的时间是不是太久了。

最后,我觉得家长要和孩子表个态,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家长会站在他身后帮助他。一些家长禁止孩子玩游戏,结果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问题不敢跟父母说,从而选择了一些极端的处理方式。因此,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真的在网络世界中遇到问题,一定要寻求家长的帮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