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这句诗出自清代女诗人席佩兰之手,记录在我的读书笔记里,更深深地刻入我的心髓,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红袖添香相见恨晚?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红袖添香相见恨晚(红袖添香伴读书)

红袖添香相见恨晚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这句诗出自清代女诗人席佩兰之手,记录在我的读书笔记里,更深深地刻入我的心髓。

中国古典文学的情结,红袖要与香伴。读书的是才子,添香的是佳人。“红袖”两字写尽女儿的柔媚,己是很美了。再加“添香”一词,柔而清雅、媚而不俗的佳人形象尽在眼前。红袖添香伴读书,是古人读书和生活的一种淡雅从容的境界。

古典文学对我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红袖添香”这个成语,催生了我的满腹情怀。多少年来,有一个画面常常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夜深人静,一个苦读的书生正在寂寞困倦之时,一位青裳红袖的女子缓缓而入,以优雅的姿态燃起一炷香,为他驱蚊,又摇起蒲扇,帮他纳凉;苦读的书生重振精神,磨砚研墨,念咏朗朗,直至东方泛白……

啊,红袖添香伴读书,那是怎样的意境呢!又是多少书生的向往呢!

古人之读书,有“头悬梁、锥刺股”之形,亦有“凿壁偷光”之势——这样的读书太过枯燥乏味啦。倒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老先生笔下的鬼孤仙女,带着修炼千年的圣洁和灵性,“夜半来、天明去”,一声轻唤送温暖,一个浅笑含甜蜜,一杯香茗润心神,让寒窗苦读的书生化解掉了清夜的沉寂,享受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浪漫。因此,“红袖添香伴读书”的美艳故事,在古诗文里比比可寻,成为那些朝代读书的一种时尚。

一轮初月,一扇闲窗,一盏银灯,一袭红袖,一炷焚香,这又是怎样地芬芳,怎样地怡情呢!

现在的读书人,有没有“红袖添香伴读书”的风情呢?我说不清,或许有,或许没有。我虽不是书生,但在闲余读书时,很是渴望能够有一位红袖知己相伴左右,添香夜读的。

所谓闲余读书,那是自我标榜。我很清楚,我之读书,不是为学求知,仅仅是消磨时间的一种手段而已。对于八小时之外的光阴如何打发,我颇感纠结——不会棋牌,不善交际,不知调节,只好凭着兴趣看一些休闲的书籍,平添几许情绪色彩罢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心拥一丝渴望的。试想啊,屋外,夜雾沉沉,月华渺渺,清风徐徐;屋内,一位佳人,两只如葱玉手从凌凌红袖中伸出,款款移步,轻焚香炷,烹茶煮水;她面容恬淡,眉目传笑,顾盼生辉,一如深夜静放的百合,衣袖摇曳中,有幽幽的暗香在厅堂徘徊浮动;书郎勤读不倦,漫漫长夜熬出了雄鸡鸣唱,日出东方……是的,这种美好的梦境,就是我的渴望。我明白,“渴”后而去“望”,已是无可救药地“绝望”。我的所谓夜读,没有“红袖”,没有“添香”;有的只是一盏孤灯,一身孑影……

近日闲读,偶然读到一位当代女作家的一首诗:“人逢喜事精神爽,簇簇黄花正当行。醉倚新楼邀明月,梦中红颜舞霓裳。红袖添香夜读书,卿正欣喜吾欲狂。携手相看徘徊处,知音鸳侣共徜徉。”读罢此诗,我神情大悦,心中又“死灰复燃”出点点希望,“红袖添香夜读书”,不仅是古代书生的隽永意象,也是当代文人的孜孜追求。

一书一世界,一读一心境。物欲横流已经玷污了读书的高尚。褪去世俗的浮华,淡化了物质的欲望,求得一份淡然平和的心境,实乃读书之乐。文字入眼,意境入心,丰智增慧;假如再有红袖知己,相伴读书,锦上添花,美中加美,谁说不是人生一大幸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