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传统剧目。又称《陈三五娘》。传世的明清刻本,有明嘉靖丙寅年(1566)刊刻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明万历辛巳年(1581)刊刻的“新刻增朴全像乡谈”《荔枝记》;清顺治辛卯年(1651)刊刻的“新刊时兴泉潮雅调”《陈伯卿荔枝记大全》;清光绪十年(1884)刊刻的《荔枝记》等。上述刻本基本情节相同。描写潮州黄九郎之女黄五娘,于元宵节偕婢益春上街观灯,与送兄嫂往广南赴任的泉州人陈三相遇。时潮州武举林大(又称林大閟)也上街观灯,见五娘貌美,向黄家提亲,为九郎许纳。五娘属意灯下陈三,对林家婚事不满。一日,五娘偕婢上绣楼赏景,时陈三送兄嫂后返归故里,也有意逗留潮州觅灯下佳丽,于绣楼再见五娘。五娘以荔枝手帕掷给陈三。陈三喜出望外,乃向居住潮州的泉州人李师傅学磨镜,以期再会五娘。一日,陈三挑镜担入黄府磨镜,失手将宝镜跌破,乃卖身为佣抵镜价。陈三入黄府多时,终不得与五娘详叙。后得益春牵引,遂与五娘相会。林大催婚日紧,九郎许以时日,五娘情急万分,只得偕陈三夤夜私奔。林大得知五娘私奔,告发知府,知府受贿,将陈三抓捕,发配崖州。当时陈三的哥哥陈伯贤(又称陈必延)由广南返乡,路经海丰,知陈三获罪,几经查审,乃惩知府受贿枉法,陈三与五娘遂成眷属。这是在粤东闽南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民间还以潮州歌册、歌谣广为流传。20世纪40年代末,舞台尚有《大难陈三》单折演出。1955年,谢吟根据艺人口述,并参考福建梨园戏同名演出本,重新整理,从元宵观灯至陈三五娘逃离黄府,全剧共八场,剧名《陈三五娘》,由汕头正顺潮剧团首演。导演吴峰,作曲杨其国、黄钦赐、陈华。由李钦裕饰陈三,姚璇秋饰黄五娘,萧南英饰益春。1956年广东省潮剧团演出此剧。由黄清城饰陈三。50年代以来,此剧多次到京沪及海外演出。1961年由香港凤凰影片公司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发行海内外。1962年,何苦、魏启光、谢吟、李志浦根据明刻本《荔镜记》并参考民间传说、歌册等,编写《续荔镜记》(《陈三五娘》下集),写陈三五娘私奔后,被官府抓捕,发配崖州,途中遇兄得救,终成眷属。由广东潮剧院一团演出。

【参考书目】:

杨越、王贵忱等编:《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1985。

最新现代潮剧(潮剧传统剧目荔镜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