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1、江湖凶险
我们熟知的香港电影,大多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一家独大的邵氏逐渐走向落寞,嘉禾、新艺城等巨头迅速崛起。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好莱坞 。
“香港有个荷里活”,一时传为佳话。
蓬勃的产业急需人才支撑,这时,一大堆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纷纷投身这场造梦的热浪中。
香港演员的一大特点,不问出处。
演员,十有八九都是“半路出家”。
吴孟达,初中没毕业,在药店打杂;成奎安,曾经在夜总会当打手蹲过大牢;陈百祥,生意失败后还跑过中东和海盗收拾烂摊子。
有的,误打误撞。
比如林雪。
1978年随家人初到香港,住木屋,失学,每天混迹街头,打杂工,打群架。
杜琪峰《黑社会》梁家辉逼张家辉吃下汤勺那幕,就是林雪年轻时的荒唐经历。
1982年,快20岁的林雪还整天无所事事,在台球厅混日子,恰好被在附近拍《一眉道人》的林正英“看见”。
一次林雪打架后,林正英对他说:
你现在二十几岁,你有没有想过三十几岁时还能跑多远,四十几岁呢?不如做点正经事,过来帮忙做场务吧。
就这样,林雪踏进电影圈。
场务说白了,就是打杂的。
哪里有子弹,林雪就往哪里挡。
导演拍戏,要封锁街道,林雪整个人横躺在马路上,把车子拦住。戏拍多久,他躺多久。
惨吗?
惨。
这么惨,还有人死皮赖脸想进。
田启文。
听名字不熟?
《喜剧之王》《新喜剧之王》都被踩脚的那个。
入行前,田启文是厨师。
他既没报考无线训练班,也没遇见林雪那样的引路人,只是因为太喜欢电影,一门心思想当演员。
为此,田启文总给来饭店消费的剧组人员开小灶、套近乎。
那些人吃了饭又不领情。
走的时候还甩了一句:
“带你进这个圈不难,让你留下来才难。”
话,残忍了点。
但客观说,没一字虚言。
彼时的香港电影火舞耀扬,却也大浪淘沙。
借狄更斯名言: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最坏的时代;赢家应有尽有,输家可能一无所有;
最终还能站着的,无疑都穿过刀山火海。
2、江湖有江湖的规矩
我们知道,83年周星驰出演《射雕英雄传》,饰演“宋兵乙”,只有几次露脸,几句台词。
第七集,“宋兵乙”要被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一掌拍死。
周星驰不想死那么快。
他跟导演说,可不可以用手挡一下。
导演理都不理。
多年后,当我们听到这段往事,第一反应是,星爷真努力。
却选择性遗忘了周星驰也在《喜剧之王》,借大明星娟姐自嘲了这种过分的努力。
因为电影是一个需要高度精密配合的工业。
导戏的,对戏的,打光的,收音的。
你知不知道因为你不想死,浪费了多少秒、多少格底片、多少钱?还有多少工作人员的时间和心血?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
于香港配角来说,这规矩,就是“丑、坏、癫”。
再准确点说,“尽皆过火,尽是癫狂”,在香港配角身上得到更淋漓尽致的贯彻。
丑的,就要丑到尽。
比如“石榴姐”苑琼丹。
苑琼丹本人其实不丑,却以演丑女为名。
她本人也“认命”,“丑就要做到最丑,不能保留丝毫的美,我觉得这也是在追求完美”。
说说而已?
《唐伯虎点秋香》,一句“我只不过是尿急,抖了一下”的台词,逗得众人大笑,苑琼丹却为了这样一个表情,试到脸抽筋。
坏,也要坏到极致。
“神经刀”吴镇宇。
有一次他演反派,有场戏要被吊死,导演让他哭,他觉得不合理。
我去询问那些死囚,死,他不紧张,反而等待的时候更紧张。
我问导演,‘你想观众哭,还是我哭?’
更别说癫。
装疯卖傻,几乎是每个香港演员的必修课。
罗家英。
他在粤剧方面的成就其实远大于电影。
第一次跟周星驰合作是《国产凌凌漆》。
罗家英48岁,是有名有姓的“艺术家”,对那种天外飞仙式的幽默无感,他觉得太闹腾了,“像猴子一样”。
为了生计,硬演。
但到了《大话西游》,罗家英就适应,甚至驾轻就熟了。
他把戏剧的荒腔走板完美嵌进周式无厘头,在看似自轻自贱的狂欢中,将一切崇高与宏大消解如烟。
严肃又戏谑的《ONLY YOU》是他自创。
唐僧那段,“你想要啊你想要说出来啊”,是周星驰现场逼他想出来。
对了,唐僧这角色原本属于一位内地演员,因后者无法适应无厘头风格,自动请辞。
罗家英是临场救火。
原本也没有什么戏,后来越拍越久,戏份越来越多,直至创造出一代黄金绿叶。
3、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再爱香港电影的人也得承认,港片,就是不高级。
但多想一层,这不也是我们曾经疯狂热爱,至今依念念不忘的原因。
对,港片不高级,但至少,它不伪装高级,强行高级。
狮子山下是什么精神?
是平民百姓逆境自强,不屈不服的励志精神。
一部香港电影的辉煌史,就是香港配角的奋斗史。
前些日子,《流浪地球》大火,吴京当年那段心酸又被翻起。
《杀破狼》,吴京和甄子丹的后巷刀棍战,这20年香港电影经典动作戏之一。
怎么来的?
当时叶伟信导演说,诶,子丹你练了三十多年,吴京你练了二十多年,你们别套招了,直接打吧。
两个一对视,咔咔咔,一顿打。
打到一半,实心木头断了。
怎么办?
再来。
那场戏仅仅45秒种,吴京被打断了4根棍子,到最后,手都抓不住刀。
看花絮时他的表情,是真疼。
要知道,吴京当时已演了《太极宗师》《小李飞刀》,被称为“功夫小子”,算小有名气,更别说比吴京还小的咖。
黄一飞。
《少林足球》这场被酒吧老板爆头戏。
拍了8次,黄一飞脑袋也被拍了8次。
说是道具瓶,依然血肿。
混到主角呢,也得“忍”。
2003年,林雪终于男主角。
——在《PTU》饰演一反黑组警长。
电影这一幕,林雪追贼,踩香蕉皮,摔倒。
这场戏,林雪摔了一个多小时,40多次,彻彻底底摔成猪头。
《PTU》断断续续拍了三年,头上那块血布也跟了他三年。
用林雪的话说:
都臭了,但不知为什么,一戴上发臭的血布,闻到那阵臭味,就会自动入戏。
今天,提起香港电影,我们总爱说,“港味”。
港味,是追随自己初心就能成功的娱乐传奇吗?
港味,是鱼翅捞饭一秒钟几十万上下的大富大贵吗?
在Sir看来,所谓的港味,本质就是不起眼但坚韧的烟火气。
当不了大明星,脚踏实地当一个普通演员,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当不了武林霸主,安分守己当一个平凡百姓,同样值得赞美与拥抱。
反过来说。
没有这些江湖小人物的“丑”、“坏”、“癫”。
没有他们敬职敬业的“忍”。
又何以托起香港电影的辉煌。
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配林雪第一部电影是《鬼掹脚》,片酬两顿盒饭。
黎耀祥拿了三届TVB视帝,为此十年没离开过香港,没日没夜拍戏,一件T恤穿了10年。
罗家英的演技其实被低估,抛开“达文西”,“唐僧”,他早已凭《女人四十》拿过金马、金像双料最佳男配。
这些默默奉献,奇形怪状的异色,不也是香港电影必不可少的绝色?
他们不应该,也不能被遗忘。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