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火却一集都没看的6部剧(幸好没错过这部国产剧)(1)

《老酒馆》的讲究,在预期之中。掐掉片头,去掉片尾,一集40来分钟,花3天连着看完46集,这就在意料之外了,有点被自己惊到。时间于我,不算奢侈品,但如此酗酒、纵欲般地耗在一剧上,还是太铺张了。得怪《老酒馆》,嗅了它几集的味儿,就想见它的底。

节奏不疾不徐,情节速度不像这两年一些试图对标美剧的国剧。《脱口秀大会》上,面对上气不接下气的呼兰,于谦觉得语速过快,郑钧则认为非常好,顺便吐槽了一下相声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信息量少。看《老酒馆》时,我也在想信息量的问题。悬念感不是没有,但不强,它的步点特别从容,步态又老派,走着走着,悬念感有时几近于消失了。并非高速运转,离奇反转倒是有,而它的魅力,主要在于味道。一句句台词,一个个人物,即密密麻麻的信息量,它们一起,锤炼出了《老酒馆》的老味道。

开场陈怀海他们初到好汉街,相比遭遇的事件本身,更吸引人的,是他们的言行,他们的性格。闯关东往事,他们不时挂在嘴边,当年如何勇,如何猛。随着故事发展,他们的好汉形象、英雄人格,确实得到了确认。而确立的过程,每个节点、落点,在我看来,是这剧最有意思的地方。

指望收获武侠剧式快感的观众,难免会遭遇一些失望。千呼万唤的复仇,英雄时刻,在千里奔袭、漫长追寻后,却落了个空。陈怀海为儿子报仇,一人重返关东山。走啊走,遇了不少人,用了好几集,像是要去往世界尽头,像是东北林海版的公路片。可最后呢,干饭盆由麻子的老窝,只有一个奄奄一息的将死之人。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讲人性暗面,探向丛林深处的过程,奇观一直在递进,在尽头,自然奇观与人性奇观重叠相交,让人感到震撼。《老酒馆》就朴素得多了,导演和编剧反了俗套,但又不离经叛道,一个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儿,他们无意强化什么,只是从从容容地给拍了出来。

贺义堂第一集亮相时,引出了日本人。考虑到年代背景,后面的“抗日”戏,完全在果然之中,而《老酒馆》根本没走抗日神剧的路子。日本人欺人太甚,陈怀海受不了气,决定与浪人黑木决斗。姜文的《邪不压正》,让李天然纠结来纠结去,把他掰成哈姆雷特的样貌,在to be or not to be的自我墨迹里提炼人性主题。陈怀海不犹豫,很坚定,但《老酒馆》不是无脑的超现实爽片,它让陈怀海VS黑木,在“客观情况”下拖了好久。他的兄弟,他的媳妇,觉得他岁数大了,想方设法阻止他赴约。在这过程中,陈怀海亲友团扮演的并不是懦弱角色,他们是务实,从现实角度考虑,同时,他们在尽力帮陈掌柜,甚至舍出性命。

不是反英雄,更不是反传奇,《老酒馆》是用生活化的方式,耐心细致地复活了一种传奇。那些徐缓的铺陈、反复,是必要的。它的语法,一定程度上像是《邪不压正》的原著小说《侠隐》(风格与电影截然不同),充斥着旧时代的日常细节。酒名、人名、民俗等,处处皆有风味。金小手、老北风等角色身上,明显有着燕子李三、大刀王五那些传奇人物的影子。老二两、白老头等小人物,也有着超于普通人的传奇性。而导演和编剧,以对待日常的态度,对待传奇,敬重而不神化。

把酒当酒,把人当人,把事当事,传奇不会因为落地于日常而被消解,相反,它会重获鲜活的神采。在《老酒馆》的无数顿饭里,无数盅酒里,自有一种与老派并行不悖的现代性。说到底,尽力靠着人的谱儿,故事就不会变得腐朽而不经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