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富商于文斗18岁的女儿于凤至与张作霖15岁的儿子张学良结婚。1940年,赴美就医,在美国度过50年。1990年,93岁的于凤至因病辞世。她的人生历程,让世人懂得了什么叫生死相许和忠贞不渝。

清初,于氏家族持朝廷招垦令开发东北,家业越来越大,于文斗在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南崴子乡大泉眼村建起了“目”字形三进四合院,该四合院就是于凤至(1898-1990)的娘家。于凤至婚后曾骑毛驴视察东辽河灾区赈灾、为家乡出资创办小学、主办东三省体育运动会、支持张学良将军联共抗日等历史事件,她这种好善乐施和抗日爱国的高尚情怀,至今让家族后人骄傲和仰慕。

于凤至一生有几个孩子(贤妻慈母好善乐施)(1)

于凤至的第四代后人于至辉根据其爷爷于兆赢写的回忆录讲,他的祖籍是山东省登州府海阳县司马庄。那时于氏家族在明末清初出了一位司马大臣,因为官清正廉洁,该家族一直受到朝廷的恩宠。咸丰年间,其前八代先人于宾、于朋、于友三兄弟受皇帝恩赐,奉“招垦令”举家千里迢迢,到东北开发农业。从烟台上船,沿水路经辽宁省营口,转船沿辽河行至东辽河西岸的吉林省梨树县蔡家乡大榆树村落户,开始拓荒耕种,繁衍生息。

两新人在郑家屯小住半年,张学良常称于凤至为大姐。1916年,“大帅府”在奉天(今沈阳市)完工,已经升任奉天督军的张作霖为儿子张学良补办了婚庆大典。当年11月,73岁的于文斗在郑家屯病逝,安葬在大泉眼村。1921年,于文斗夫人钱氏(于凤至生母)病逝。于凤至与张学良赶往郑家屯奔丧后,将二老在家乡大泉眼村合葬。

贤妻慈母,张家刮目相看

好善乐施,非常受人仰慕

于凤至进奉天大帅府后,曾被张作霖送到东北大学文法科进修,她既是贤妻慈母,又是孝顺儿媳,同张作霖的大小六个妻妾相处得非常和睦,张家上下对她刮目相看。于凤至对下人从不摆少奶奶架子,她的博学多才、好善乐施和善解人意等诸多美德,非常受张家人仰慕。

婚后,张学良与于凤至生有张闾瑛、张闾珣、张闾玗、张闾琪一女三儿。于凤至来到奉天沈阳后一直惦念家乡。1928年为家乡在大泉眼村和怀德县城南门里创办了初小(1至3年级,后命名为凤至小学)、高小(4至6年级)两所新民小学。于凤至和张学良非常重视中国的体育事业,1929年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分别担任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1932年,赞助辽宁人刘长春8000块大洋,让他“一个人”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他们还先后举办过两届东三省体育运动会。“

补充一句,2008北京奥运会,于至辉入选了松原市奥运火炬手。

协助将军支持联共抗战,赴美50年与夫天人两隔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遇害,于凤至冷静应对,一面秘不发丧,一面急召张学良回沈。杨宇霆和常荫槐密谋造反,她密令卫队暗中保护,张学良化险为夷,并顺利接任东三省军政大权。张学良主政后,每遇到重大事项都与他这位最信赖的大姐商量。东辽河发生洪灾,于凤至在南京请梅兰芳到场举办慈善义演,又骑着毛驴到辽河两岸观察灾情,号召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捐款。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在英国陪读的于凤至返回中国,先后陪伴张学良在南京、奉化、西口、重庆等地辗转过了4年的流迁幽禁生活,共同经历着由副总司令变为阶下囚的惊天突变,相濡以沫地度过了艰难的1000多个日夜。1940年春,积郁成疾的于凤至患乳腺癌,赴美医治,不幸摘除左乳。这一别,这对结发夫妻50年天人两隔。

在美期间,于凤至记起父亲当年说过的一句话:“我闺女要是做买卖,肯定是把好手”。她炒过股票,投资房地产,辛苦挣钱,由民国时期东北第一夫人变成一位杰出的事业家。在美国洛杉矶比佛利山上为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买了一套别墅,为张学良和她自己以及孙男弟女后代共买了9块墓地。不幸的是,于凤至的三个儿子先后早她离开人世。

于凤至一生有几个孩子(贤妻慈母好善乐施)(2)

1990年3月18日0时半,于凤至在美国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于凤至去世后,安葬在洛杉矶玫瑰园公墓,墓碑用中英两种文字镂刻着:张学良先生之发妻张于凤至女士之墓,墓旁留下一个空穴,等待着她永远的丈夫张学良,期待着他们夫妻在天堂相会。

1991年,张学良前往美国探亲时,含泪在于凤至的墓前说:“大姐呀,我来得太迟了,没能见着你最后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