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有名的古代寓言,选自巜列子·汤问》,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愚公移山的对应成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愚公移山的对应成语(通过语法解成语)

愚公移山的对应成语

愚公移山,是有名的古代寓言,选自巜列子·汤问》。

文中说,年近90的北山愚公,家门口正对着方圆七百里高达万仞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每逢外出或归来,都必须爬山过岭。沿着崎岖的山路绕行,实在不方便。

愚公决心把山移走,于是率领着一家人夜以继日地挖山不止,智叟笑愚公过分愚蠢,还说,他到老死也不能把山搬掉,而且移山的想法,也没有实现的一天。

愚公听了之后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的精神,终于感动了上帝,便派了夸蛾氏二子把山背走,“一厝(cuò,安置)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属于主谓结构。

这个成语是比喻作事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

关于成语,大家其实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它们是现实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以万计数。

陌生,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认真地研读过它们,以至于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误解错用。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它比词大,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也有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乃至八个字的。

成语的用字、读音、结构相对稳定,意义具有整体性和稳定性,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这是成语的基本特点。

成语的来源也很多,大致如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民间的约定俗成。

常见的成语的语法结构大致有,(1)并列关系,如披坚执锐,防微杜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承接关系,如见异思迁,先斩后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目地关系,如削足适履,守株待兔,越俎代庖,(4)因果关系,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5)主谓关系,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叶公好龙。(6)动宾关系,如不见经传,歧路亡羊,如丧考妣。(7)动补关系,轻如鸿毛,退避三舍,荒谬绝伦。

知识点:一、成语的特点,二、成语的结构关系三、成语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