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1)

内地情景喜剧,肇始于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我爱我家》,而在本世纪初迎来高峰。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2)

一代情景喜剧人曾奉上色香味俱全的“下饭菜”,让观众大快朵颐。

风云交替,物是人非。

后来这群人遭遇了不同的命运,而那些欢笑都停留在了摄影棚和电视机里。

01

2001年,冯小刚为《大腕》挑演员,又想到了英达。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3)

两人曾在之前的冯氏贺岁片中有过不错的合作。

角色定下来,英达染了一头黄毛,还被送到精神病院挨电击。

遭受了这样的“不公待遇”,英达拍完电影后撂下话:“走着瞧吧。”

不久,英达求冯小刚帮忙给电视剧客串个角色。

冯小刚心虚地问:“你不会把我的头发染成红色的吧?”

英达扔给冯小刚一件又破又脏的棉袄,让他在东北的寒冬里去偷井盖。

最后,冯小刚被抓到派出所,没收了裤腰带,躲在角落里冻得发抖。

这部电视剧就是《东北一家人》。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4)

那几年,内地的文艺圈就像《东北一家人》的片尾曲一样,友情多些,恭维少些。

你的妈就是我的妈

什么钱不钱!

我的事就是你的事

你烦不烦……

也是在这个时候,邢育森刚刚从《极乐世界的下水道》的神坛走下,思考着该干点啥。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5)

右(邢育森)

1997年,邢育森一边在北邮攻读信息工程博士,一边开始上网写东西。

他做北邮BBS“鸿雁传情”Love版”的版主,小说《网上自有颜如玉》等被到处转载,追捧者趋之如骛。

随后《活得像个人样》真正让他走红网络,各大社区无人不知。

到1999年,邢育森已经和网络文学的开山人痞子蔡齐名。

随后台湾一家公司花500美金版权费买下《活得像个人样》,改编成了电视剧。

再后来,邢育森写完《极乐世界的下水道》,思考的结果就是做编剧,他走进了《东北一家人》的剧组。

从此,邢育森开启了他的情景喜剧模式。

后来的《家有儿女》也正是出自他的手。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6)

网络文学风云乍起和情景喜剧重现江湖,是世纪初那几年交叠在一起的两件大事。

与邢育森不同,陈万宁最早是投资期货的。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7)

随着“327国债事件”尘埃落定,亏得血本无归的陈万宁才开始拿起笔写东西。

陈万宁本来想取个文雅的笔名叫“宁采臣”,谁知已被别人抢先注册。

他想了一下,索性就取了谐音叫“宁财神”。

最开始,宁财神在榕树下担纲,凭借着嬉笑怒骂的风格,与李寻欢、邢育森并称“三驾马车”。

随着2001年“网络泡沫”愈演愈烈,叫苦的不只是搜狐、新浪,榕树下的马车们也逐渐各奔前程。

《东北一家人》的热播,让宁财神也逼着自己梁山抢走一遭。

他在随后尚敬执导的《都市男女》中担任编剧。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8)

中国电视剧史上有为数不少作品都像是沙子里的黄金,多淘几遍才能看得见。

《都市男女》就是其中之一。

繁华的都市里,年轻人为了生活奔波,却没有忘记诗和远方。

网络文学1.0时代最后的那几年,属于一个叫慕容雪村的写手。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9)

一部《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引发网友的狂欢。

同样,在《东北一家人》中,有个浑身“艺术细菌”的人,名字也叫雪村。

2001年,网络上开始流行flash动画《阿贵系列》,雪村觉得有意思,就把自己的歌配上flash在网上发布,一下子就火了。

这首歌可以看做是网络音乐的萌芽,《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都是后来的事了。

后来,这首歌成了《东北一家人》的片头曲,就是《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02

《东北一家人》应该说是一座分水岭,在此之前英达式是主流,《闲人马大姐》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此之后新鲜力量登场,情景喜剧也才真正繁盛。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10)

《闲人马大姐》筹备时,后来《东北一家人》中的牛小伟也在剧组工作,名叫吕小品。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自己好友周小斌的电话:“我有一哥们太穷了,但是人特好,给蔡明弄过春晚小品,能不能让他到你们那演戏?”

周小斌后来靠扮演《外国小孩中国爸》中的烤鸭老爸走进年轻人的视野,他口中的这个哥们,就是尚敬。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11)

尚敬

在此之前,出身空政文工团的尚敬为电影《高原如梦》写了剧本,黄海波凭借这部电影拿了华表奖新人奖。

严肃的题材写多了,尚敬想尝试喜剧,吕小品答应介绍他在《闲人马大姐》中客串了一个角色,从此敲开了情景喜剧的大门。

2002年,尚敬的国内第一部军旅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搞出来了,让人耳目一新。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12)

主题曲《炊事班赞歌》也传唱大江南北。

大勺握得紧

饭菜香喷喷

我们保障有力

炊事班里练精兵

那时候,还没出名的孔云龙和岳云鹏在庞各庄住,有时候肚子饿,他俩都喜欢看《炊事班的故事》,一看投入了,饿劲儿就过去了。

喜剧的魅力,就在于可以传递温暖和力量,让人们在难过的日子里笑出声。

当时,沙溢刚从军艺毕业,主演名单里甚至排不上他的名字,帅胡的角色本是为空军话剧团一位前辈准备的,前辈排不出档期才轮上他。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13)

第一天拍完,导演尚敬觉得不行,小伙子太害羞了放不开,开始给“帅胡”删台词。

到最后,一集里面30句能删到只剩4句。

记得《喜剧之王》里,尹天仇整日里碰着《演员的自我修养》研究,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都能保持谦虚上进的平常心,这也许就是演员的最高修养。

不得不说,尚敬找演员的水平实在是高,沙溢、高明、洪剑涛、毛孩演得很卖力,靠自己的演技为观众所熟知。

后来,这些人都参加了《武林外传》的拍摄。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14)

后来,拍摄《炊事班的故事3》,有一段剧情就是几个人向《武林外传》的致敬。

就在《炊事班的故事》大火的时候,宁财神写出了《都市男女》。

他和尚敬两个人一拍即合,又把这个本子搬上了电视。

拍完《都市男女》,宁财神找到了套路,开始憋大招。

那段时间,泡两大壶咖啡,备好三包烟,宁财神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有时候一晚上就可以写一万多字。

后来剧本写出来,就是《武林外传》。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15)

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收视报告,《武林外传》在央视八套首播时,第一天的收视率只有1.95%,但第二天就攀升到4.26%。

等到大结局,正好赶上2006年除夕夜,逼得观众不得不在它和春晚之间做出选择。

03

宁财神和邢育森有私交,在《武林外传》里,邢育森被无辜地安排了一个蹭吃蹭喝的人物原型,就是邢捕头,由高明扮演。

就在《武林外传》播出时,邢育森担任编剧之一的《家有儿女》早已北京电视台首播半年多了。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16)

小雪:"我叫夏雪。”

小雨:“我叫夏雨 。”

刘星:“我叫下冰雹。”

那时候,张一山在《小兵张嘎》里出演了集贤居少掌柜佟乐。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17)

杨紫也已经凭借《孝庄秘史》里的少年宛儿让人记住。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18)

尤浩然则是央视“妈妈洗脚”广告里的小孩。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19)

三个小孩一出戏,童年之所以让人怀念,就是因为童言无忌,古灵精怪。

那些美好的剧情,能把人们拉回自己的小时候,你爱谈天我爱笑,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部电视剧在选父母的角色还是颇费了些周折。

负责筹拍的杨伟光曾推出过央视《焦点访谈》《东方时空》。

他邀请宋丹丹来演妈妈。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20)

宋丹丹说:“杨台我不演电视剧了,我之前的3部电视剧都没打响。”

杨伟光一再做工作,宋丹丹才接了这个角色。

演夏东海的高亚麟当时才32岁,面对三个孩子心里犯嘀咕:“我哪有这么大的孩子啊。”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21)

后来,他还是慈父演得很好。

他早年有机会演《炊事班故事》里的老高,后来因为身材没有选上。

无独有偶,出演《东北一家人》时,李琦才四十多岁,而彭玉已经接近七十岁,俩人使劲往中间靠,才让一对老夫妻没有违和感。

2007年,《武林外传》《家有儿女》已经挤进暑期档跟《还珠格格》《西游记》PK,这一年英达正在忙着拍《地下交通站》。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22)

开拍前,什么都没准备,英达就急着定下了一个演员。

电视剧播出后,英达见了人就被问:“这人哪找的呀?演得忒好了。”

此人名叫颜冠英,他在剧中扮演的汉奸贾贵,撑起了很大一部分的笑料。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23)

颜冠英早年是北京西单基层洗衣店做熨烫工,做了30年,后来开始接电视剧里的配角演。

在《候车室的故事》里演了一个偷吃别人包子的盲流,被导演英达相中。

《地下交通站》的成功,可谓是英达式喜剧向观众的告别。

贾贵的许多台词也成为经典。

贾贵(侦缉队队长):你怎么打人啊!

黄金标(警备队队长):我不打人,我打你。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24)

贾贵其人,就像情景喜剧本身一样,用糊涂和狡黠来诠释生活的琐碎。

而正是颜冠英这样无数的甲乙丙丁,才能为情景喜剧的提起点睛之笔。

那对事业的专注,已经超越了人物本身。

随着《地下交通站》的播完,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就此结束。

后来《爱情公寓》《万万没想到》等作品出现,新的时代正式到来。

雷锋一生最经典的一集 活雷锋与点穴手(25)

这就是情景喜剧人疯狂的黄金十年。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曾在给妻子乌娜的情话里写到:

“世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马戏团,它让你兴奋,却是让我惶恐,因为我知道散场后永远是有限温存,无限心酸。”

或许,那也是喜剧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