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身后立“无字碑”,千百年来议论不止,专家说出细节

朱玉林

武则天立无字碑之缘由(女皇武则天身后立)(1)

位于乾陵的武则天“无字碑”

说到不刻一字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墓碑,一直是千百年来议论不止的话题。然而,历史学家对武则天“无字碑”有了新的评说,让我们去了解一下。

专家指出这块“无字碑”比较复杂,怎么研究探讨,还是不要就武则天本人来说,而是要从当时的政治形势中,站在李显对她的态度来探究这一事件的细节。

武则天是一个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她在位时任用贤能之人,消除时弊,发展生产,改良科举。

她顺应历史潮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位期间,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继承“贞观之治”,迎来“盛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可谓政绩卓著,有据可查。

武则天立无字碑之缘由(女皇武则天身后立)(2)

与此同时,“开明”的女皇帝的另一面,却是杀害无辜,使许多文官、将军蒙受冤屈;尤其是晚年的武则天,生活奢侈,挥金如土。

据说武则天在位时,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总结,也准备了一篇3000多字的碑文。

考古发掘发现,位于陕西省乾县乾陵的“无字碑”的碑面上,留有3000多字的格子,这可能是当年的证据。

历史走过了1300多年后,在这块“无字碑”正面,有4.5厘米见方的人工刻的细线格子。

武则天立无字碑之缘由(女皇武则天身后立)(3)

仔细数一下,从上到下有84个方格,从左到右有44个方格。虽然历经千年风雨的侵蚀,但今天看到的还是比较清晰的。

对碑子正面的格子进行计算,可以在碑子上刻3000字。据专家考证,碑面的格子不是后人刻上去的。应该是在碑上出现刻格子之前,有准备好的碑文,才刻的格子。

专家们说,碑上的题刻和没有文字的格子,确实存在重叠关系,即碑面的格子在前,题刻在后。

武则天立无字碑之缘由(女皇武则天身后立)(4)

从这里看到,一些题词,一个是一格刻几个字,一个是几格刻一个字。这个实物上格子,也说明了没有文字的巨型石碑上的格子是原来刻的。

当时的碑文写了多少字,立碑的时候才刻多少格。似乎专家的这个推测更科学,更符合逻辑。

特别重要的是,武则天的继任者唐中宗李显不同意武则天的碑文,并将其搁置,这也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李显痛恨武则天滥杀无辜。

武则天立无字碑之缘由(女皇武则天身后立)(5)

李显虽然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长期生活在武则天的骄横之下,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武则天毒死太子李弘,废太子李贤为庶人,并逼其自杀。

当时,李显登基不到一年。没有想到被母亲武则天废黜皇位,后被逐出北京,实在是冤啊!

在这样的20多年来,李显一直生活在恐慌之中。一听说武则天派人来拜访,每次都被武吓得够呛。

那段时间,据说武则天有了新的计划,要让自己武姓侄子继承皇位。

在这种情况下,李显吃了很多苦头,说不出赞美武则天的话。

武则天立无字碑之缘由(女皇武则天身后立)(6)

就这样,武则天的3000字碑文被放在一边。大臣们不敢过问,就只能撂了下来。客观地讲,无意间,为女皇武则天留下了一座“无字碑”。

那么,武则天在世的时候自己写的碑文去哪了?专家推断,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没有退位时,应该让大臣为自己撰写了3000多字的碑文。她去世后,大臣们将碑文作为陪葬品埋在地宫里。

专家推断,武则天的碑文有可能与她的《悬拱集》《金轮集》等珍贵的历史画册一起,埋藏在乾陵地宫中。

由此看来,“无字碑”之谜只有打开乾陵地宫才能向世人揭开。

你同意专家的观点吗?你对武则天的"无字碑"有什么看法,不妨在留言区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