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郑永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郑永年在中国教育科学论坛(2022)以“中国智慧教育与教育智慧”为题发言指出:

我个人不太满意现在西方八股式的社会科学研究。发表在西方顶流的社会科学期刊的文章,其论证和观点大多似是而非。这些研究根本没有找到中国的命题,往往依然是西方的命题,再加上一个副标题——the evidence from China(中国证据)。这类研究都没有找到中国的问题和命题,只是用中国的证据来印证西方的理论和命题而已。

社会科学定量研究的一般过程(对社会科学的质量评估不应只有固定的评价标准)(1)

要确立中国自身的评估体系以弥补现在学术界评估体系中的很多缺陷。自英美产生的学术评估体系受上世纪80年代后经济领域的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到现在已经严重异化。早期,美国学界对这个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但教育过度商业化以后,美国学界就不得不对此关注。美国各大学并没有将此作为唯一的评估体系,美国的评估体系非常多元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中,鲜有获奖者的原始文章是发表在主流刊物上的。

比如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John Nash),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最初观点就只是发表在计量经济学上的一封通讯邮件(newsletter)而已,远算不上主流的杂志。再如近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位日本学者,他最初的文章还只是在某个国际论坛上的演讲而已。

这就说明,这些学者之所以过了那么久才获奖,是他们最初的思想难以被当时的人所接受,后来才慢慢被世人认可。反观我们现在有的评估体系,某种程度上是在扼杀人的思维。如果这样的评估体系继续下去,被西方的“新八股”所套牢的话,要产生原创性思想的希望将成为天方夜谭。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所有的学术评估体系,一定的评估体系是需要的。我们可以将文理学科分开评估。理工学科的规矩、语言等具备相对的普遍性的和可量化的标准,但是对社会科学的质量评估不应只有固定的评价标准或语言。

中国的社会科学界近年来在提倡“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很显然,我们不要用中华大地的经验去论证西方的命题。构建社会科学原创性的知识就是要界定中国的问题,确立中国的命题,找到中国的方案。如果没有学术原创性的思想,就说不上成为一个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