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我是一朵柳絮,

生来无忧又无虑,

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

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


这首名为《我是一朵柳絮》的小诗,是14岁的东北姑娘陈晓旭所写。

1983年,《红楼梦》剧组从全国选拔演员。尚在鞍山话剧团的她,听朋友建议,给剧组寄过去了这首诗,和自己的一张玉照。

由此,她成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1)

(与诗一起寄给剧组的照片)

柳絮一诗,幽怨中带有浪漫,哀伤中透着惋惜,正中林黛玉的气质。

14岁的姑娘,写出如此意境情绪,貌似有现实经历。

其实不然,陈既非孤儿,又非单亲。

1965年,她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一个艺人之家。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2)

(童年)

父母在鞍山京剧团工作,父为导演,母为舞蹈老师。陈从小跳芭蕾,演《白毛女》,上学路上都一路跳舞。

十几岁时,梦想当芭蕾舞演员的她,在通过考核后,进行政审时,因一句“是资本主义的苗子”的评语,而无缘芭蕾。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3)

她进了鞍山杂技团,后入话剧团,由此渐入演艺界。

1983年,在男友毕彦君的建议下,她自荐红楼梦剧组,希望能演林黛玉一角,“我的性格和气质与她很像”。

多年后,她在北大演讲,回忆自己当年这一幕时说:

“也许我在长相、在表演,或其他单方面不如别人(黛玉候选人),但是在综合素质上,我觉得我是最适合的,演黛玉是为了人生追求,完成一种使命似的宿愿,不是仅仅一个角色追求,除黛玉外无二人选。”

83年报名,84年培训,87年拍摄结束,上映时,她21岁。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4)


198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红利,比其他国家都要晚一些。

电视机在乡村始普及,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综艺IP,春晚、曲艺、电视剧。

《红楼梦》立即成为国民话题,主角林黛玉,一夜成名。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5)

陈晓旭塑造的形象,在当时褒贬不一,褒扬者占多数。

批评者称,林黛玉本是江南女子,现在却找个东北演员,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还有人说,她演得林黛玉,小肚鸡肠,整天酸溜溜的……

曹禺说,从梅兰芳到现在,我看过十几个林黛玉,“以这个最好”。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6)

一个演员成名后,应该说走上了演艺圈的通衢大道,各种大牌剧组的邀约应纷至沓来才是。

但陈晓旭不同。

由于演得太接近林黛玉,以致于成为明星后,没有导演敢再邀她演别的角色,似乎她就是林黛玉,只能是林黛玉。

这让她始料未及。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7)

“《红楼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又关上了一扇窗,我无法进入,只好重新开辟一条路。”2003年,她在接受央视艺术人生采访时说。

成名之后的她,仍然是在北京处于漂泊状态,几次搬家。

1991年,她拿出自己买股票积攒的钱,承包了一家广告公司,进入商海。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8)

在1990年代的中国,市场经济十分活跃,可以说,做任何生意,只要真诚投入,都可以吃到一本万利的红利。

陈晓旭又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当时中国只有几百家广告公司,陈晓旭借着明星效应,很快站稳脚跟,1995年业绩就达4000万。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9)

翌年,她又创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自己出任公司董事长,时年,她年方31岁。

1998年,她又创办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进军传媒影视业。

到2000年代,她的公司,营业额已近2亿。

各种声誉也纷至沓来,“经济年度风云人物”“杰出女广告人”……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10)

2006年,成功转型的她,再一次在北大演讲,说自己其实是个理性的人,不适合做演员,也没有演员的激情。

这是一种弄潮手的自谦。

红利时代的人,都有一种自以为清醒的认识。

其实,一个人到底是因何成功,何以成功,在纷繁交织、相互作用的复杂背景中,谁也说不清。

时代洪流中,一个人弄潮手如果把自己的成功归于水性好,就太狭隘了。

某电视台主持人曾说,即便是一头猪,坐到他们台的主持人位置上,也能红。

时代使然。

张朝阳前几天也说过一句良心话:年轻人如果不看清方向,过度努力是会伤身体的。

这是经历过的人才有的智慧。

陈晓旭两次爆红,无一不与时代的勃兴有关。

如果没有艺术激情,柳絮一诗就不会隔空触魂,激活自我。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11)


在商海搏击吸金的同时,陈晓旭发现,相当好的经济状况,并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反倒是因为投入精力时间,疏忽了对家人的照顾、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打理。

由此,她邂逅佛教,突然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她告诉北大学子,一路走来,发现3个人对自己影响最深:曹雪芹、庄子和释迦牟尼。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12)

有了名,有了利,有了爱情和亲情,最后她却发现,这些东西都生带不来,死带不走。

那么,人这一生来世界走一遭,所为何来呢?

仁爱。

她发现,佛经让她找到了从小到大对清净仁爱世界的向往。

“人这一生是不断学习和觉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富贵时是不是能够体会他人的疾苦,贫穷时是不是能够心里安稳,体会挫折带给你的感悟。”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13)

她找到了自己最正确的道路。

2007年春节的正月初六,她在长春百国兴隆寺进行了剃度,遁入空门,法号妙真。

临行,她告诉媒体,出家是为了修学,“为佛教育奉献我的终身”。

她的丈夫郝彤,也在几天后选择在深圳出家为佛。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14)


其实,陈晓旭选择出家,还有另外一个隐情。

2006年春,她在医院检查时,被告知患上了乳腺癌。

死神在她阅尽人间名利场之后,款款向她走来。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15)

众所周知,乳癌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陈在发现时,是乳癌2期,如果一发现就及时治疗,治愈率是极高的。

父亲也劝她赶快手术,但她对这个有不同的理解。

她说,假如动手术做化疗能治好她的病,而不这样做就只能死亡,“那我选择死亡”。

她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认为如果动手术做化疗,人的身体就不全了。

而且陈的性格坚定,自己认准的事情,谁也无法改变。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16)

也有消息说,陈在接触佛教后,认为念佛可以自愈,选择出家的她,没有及时得到治疗。


2007年4月底,陈晓旭在他人的陪同下,来到深圳丈夫出家的佛堂,在去世前见最后一面丈夫。

此时的她,已经十分虚弱,太阳穴已塌陷下去,低烧不停。

5月初,不能排便,也不再进食,高烧不止。

5月13日晨6时,给她喂米汤,吐了。心脏极弱。

照顾她的法师说,她在6点57分离开了。弥留之际,她断断续续喊着“妈妈”。

而此时,她的父母在北京,尚不知女儿病危已去世……

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去世)(17)

42岁英年早逝,人生如戏。

陈晓旭仿佛是一株转世的绛珠仙草,用柳絮诗歌敲开了红楼梦剧组大门,用演技让林黛玉重现人间,凭才气叱咤商海,最后因个性而悲情陨落。

其人生,如林黛玉一样,令人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