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头脑精明的人(这类聪明人最难搞)(1)

《史记》在写到纣王时,用过这样两句极妙的话: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大概意思是,小聪明足以拒绝他人的规劝,会说话足以掩饰自己的过错。尤其是第一句,我第一次读到时十分震撼,心道:果然是司马迁,一句就道破千古不变的人性。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几乎都有这样的朋友,当然也可能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某个日子,你好心好意提出中肯的意见,结果对方先肯定下你,接着就开始替自己辩解,找到你话中的漏洞,证明不接受建议是正确的。当然,也有可能我们就是那个拒绝建议、文过饰非的人。

这类人几乎是最难相处的,他们骨子里有着傲慢。纣王作为王者,自然有着傲慢的本钱,当然最后他付出了代价。几乎每个人都明白要善于接受意见,这是成长的资粮,改进的契机。

但是,回想过往,我们到底真的接受过他人的意见吗?我觉得应该很少。大部分人是执拗人性,我行我素的。也许,迫于外力会有一点儿改变,但这种改变与天性冲突,每时每刻似乎都被约束着、折磨着,痛不欲生。

有些孩子会在犯了错误,家长提出批评时,用漂亮话替自己辩解。有些家长会无原则原谅,甚至对孩子会说话这一优点欣喜不已。这就是在培养孩子拒谏、饰非的能力,一旦孩子从中获利,得到正面反馈,就会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到最后也许油嘴滑舌、油盐不进,那时才是真的难搞。孩子是弱者,他们的行为可以理解接受的,他们还有改的机会。

但是,一旦一个成人养成这种习惯,那几乎是悲剧的。我是个不喜欢运动的人,在这方面我就是个执拗偏执的人。而且,我能说会道,有些小聪明,这就导致这方面的建议,我是概不接受的。不单不接受,我还有自己的一套歪理,有观点,有事例,有细节,足以让好心给我提意见的人,碰个不软不硬的钉子。

不管我说得多好,其实我知道自己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能认识到这点,是因为近年来经常写文章,写反思日记,分析自己的心理,对自己认识不断加深,也就是,元认知能力有提高,才让我有机会一窥内心,否则我也是意识不到。

某一天我看到智足以拒谏,我就知道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当我认识到这一点后,近几年确实进步些,对别人的意见愿意听,甚至愿意做了,不小的进步。

有时候,我会回答些同学的问题。对方问我意见,我就会认真思考、给出意见,出于答面试的习惯,往往会一条一条说,一般都是三四条。个别情况下,我会遇到特别会拒谏的,我说一条意见,他给我回复一大段,详细论证我的意见是不行的;我再提出一条意见,他又是一大段话。极端情况,会把我气得跳脚,大为火光。心平气和后,我就问自己,难道我也是这样的?

后来,提出意见前,我会说:你想听听我的意见吗?真诚的,认真的,不想着反驳的,想着接受的,如果是我就说几句。对方往往会说:好的。

嗯,这样做,会好一些,就是这些据谏小能手会被搞得自闭、憋屈。因为每当他们想反驳,我就截图说:你答应的,不想着反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