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沈从文《边城》

大学现代文学课上,教授让我们赏析小说上边《边城》的开头部分,当时的感觉就是“哇,好有镜头感”,好像有一个长镜头从空中俯视,群山绿竹环绕中,一条弯曲沧桑的官道,尽头拉近,山城附近的小溪绵延而下,再聚焦,一老人,一孩子,一只狗。让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课后我就马上跑去图书馆,一口气读完了。除了主人公们悲欢离合的故事让我流泪外(当时是文艺女青年,哈哈)。书中的神秘的湘西世界也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我的大学就在长沙,教授们大多是湖南人,所以课上经常会提到让他们骄傲的屈原、沈从文等文化大家,当然还有湘文化,湘西文化。

沈从文边城的独特之处(再读沈从文的边城)(1)

《边城》中独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仿佛向我打开了一扇新窗,对我这个东北女孩儿来说,就好像世外桃源一样,所以那时候沈从文的关于湘西的作品我几乎都看了一遍。 如今再读《边城》,在知道了大概的故事情节之后,也让我跳出了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将目光放到了优美的语言上。

01 一个边城小镇,一个纯洁的爱情故事,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沈从文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刘西渭《咀华集》),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老家湖南凤凰县,苗族人。代表作品有《边城》《长河》《从文子集》等,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他先后在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从事历史和考古工作,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

《边城》算是一个悲剧的结局吧!讲述了在湘西边城茶峒,有一位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两人相依为命,当地的船总有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都爱上了翠翠,但是没有出现什么狗血的兄弟反目的戏码,兄弟俩采用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让翠翠自己选择。

命运的齿轮转动,老大天保坐船出事被淹死了,翠翠的爷爷在一个雷雨天也去世了,而翠翠心仪的弟弟傩送,只身离家出走,没有了音讯,留翠翠在边城默默等着他的归来。

沈从文边城的独特之处(再读沈从文的边城)(2)

沈从文关于《边城》的创作曾经这样说过:“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虽然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悲剧式的结局,然而这本小说,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人物刻画,都对后世作家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边城》的语言美,描写环境的美,最是打动人心。

02 优美的语言,好像一篮子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力”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

比如开篇不久,就以充满淡色水彩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如诗如歌的风水画卷。他在文中写道“‘茶峒’的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好像直接在我们脑海中,刻画了一幅弓箭的画面,非常直观。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

近山一面,以“长蛇”为喻,临水一面,又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这些都是湘西世界之美, 简洁富有刻画力,生动有趣。

沈从文边城的独特之处(再读沈从文的边城)(3)

又如文中写道:“近水人家多在桃花杏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是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前面还是桃花朵朵开,后面又道可买酒,不禁让我想到了唐寅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雅俗共赏,洒脱至极,洋溢着浓浓的湘西韵味。

沈从文边城的独特之处(再读沈从文的边城)(4)

接下来,又对夏秋冬做了描绘,“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桃花杏林,夏日布衣,秋冬墙瓦,用牧歌式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他的语言美,是质朴含蓄的古典美,是朗朗上口的韵味美,读起来让你感到温暖平和,却有着一丝淡淡的哀愁,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思乡和怀旧之情。

03 一座独立于世的城,带你走进湘西文化

《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评论家司马长风

透过他的文字,你也仿佛进入了那个独立于世的神奇小城,山水画般的风景,生动的婚娶丧葬文化,古老的赛龙舟风俗,淳朴的人性之美,无一不吸引着人们一读再读。

我是瑾言瑾语,定居韩国,对外汉语老师一枚,喜欢博大精深的汉字,喜欢触动人心的文学,喜欢看书,喜欢看美剧,欢迎与我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