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飞将李广简介(但使龙城飞将在)(1)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有诗《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边塞诗主要描写了秦汉两代出击匈奴的故事,表现了塞外远征的艰苦和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龙城飞将李广简介(但使龙城飞将在)(2)

诗中的“龙城飞将”如此厉害,竟可以拒胡人于国门之外,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

他究竟是谁呢?

李广说

龙城飞将李广简介(但使龙城飞将在)(3)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诗中“飞将”指的是李广。

李广先祖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李信。李氏一族有传习射箭的传统,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因此李广自幼便精于骑射。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作战勇猛,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命为汉中郎。

汉文帝时,爆发了七国之乱,李广参与平乱有功,因此成名。

龙城飞将李广简介(但使龙城飞将在)(4)

此后,他便长期驻守北部边疆以防守匈奴进犯。由于李广擅长骑射,作战往往身先士卒,异常勇猛,他还善待士兵,与其同甘共苦,因此李广部队的战斗力很强。

李广是天水人,这里是伏羲、女娲、轩辕故里,古代就有“龙城”之名。

李广守边时,匈奴畏服,把他称为“飞将军”,长时间不敢进犯汉境。

因此,诗中“龙城飞将”的说法可以说通。

李广在北境驻守的区域大都位于阴山一线,诗中“不教胡马度阴山”,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以上原因,让李广说流传至今。

卫青说

龙城飞将李广简介(但使龙城飞将在)(5)

卫青是汉代自韩信后被封的第一个大将军,后又因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大司马,行太尉职权,掌管天下兵马,可谓是一时无两。

卫青出身低贱,为平阳公主的骑奴,后因为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宠,而被汉武帝重用。

卫青一生数次出击匈奴,累有战功,为最后漠北之战大破单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龙城是匈奴的祭天之处,也是其王廷所在。

龙城飞将李广简介(但使龙城飞将在)(6)

卫青首次出击匈奴,便是奇袭龙城,打得匈奴毫无防备,斩敌首级700余,取得大胜,可谓“飞将”之名。

卫青虽不以擅长骑射闻名,但是他统兵的军事才华却是汉武帝时期的翘楚。

因此,卫青不愧于“龙城飞将”之名

卫青一生对匈奴,7战7捷,

  • 奇袭龙城,斩敌700余;
  • 兵出雁门,斩敌数千人。
  • 奇袭高阙,击败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控制河套地区,全甲兵而还;
  • 兵出高阙,击败右贤王,俘虏匈奴百姓1.5万人,牲畜数几十万头;
  • 二出定襄,斩敌数万人,俘虏匈奴贵族数千人;
  • 漠北之战,彻底打败单于主力,让匈奴数十年不敢南犯。

卫青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再踏足阴山之南,正好和“不教胡马度阴山”相呼应,顺理成章。

此外,王昌龄可以说是卫青的铁杆粉丝,对卫青的崇拜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一发而不可收拾。

可以想象,他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将自己的偶像——卫青代入其中,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再以战功和战绩而论,

  • 李广对战匈奴70多次,大多是小胜,也有战败被俘的记录,因此一生没有被封侯;
  • 卫青对匈奴7战7捷,一次胜利比一次大,直至漠北之战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战功累著,官至大将军、大司马,深得武帝宠信。

显然,卫青更适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

李广卫青说

龙城飞将李广简介(但使龙城飞将在)(7)

  • 李广守卫边境,历经三朝(汉文帝、景帝、武帝),历经大小70余战,作战勇猛,被匈奴人成为“飞将军”,数年不敢犯境,真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 卫青出击匈奴,7战7捷,将汉朝匈奴攻守的形势彻底倒转过来,使匈奴数十年不敢南犯,可谓是汉朝武功最盛时的第一名将。

李广、卫青,一守一攻,各有功劳,都非常重要,因此有人认为“龙城飞将”是同时指李广卫青两人。

  • “龙城”是指奇袭匈奴王廷龙城的卫青;
  • “飞将”是指“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李广简介(但使龙城飞将在)(8)

王昌龄生活在唐朝中期唐玄宗时代,虽然处于开元盛世,但边疆仍然不宁静,

  • 西有大食,蚕食西域;
  • 南有吐蕃,扰乱边境。

王昌龄希望盛唐可以像强汉那样,拥有为国征战的将士,可以折服四周的外敌,让他们不敢犯境。

这么看来,“龙城飞将”应该是泛指保卫边疆的优秀将士。

到底指的是谁?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龙城飞将李广简介(但使龙城飞将在)(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