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段抖音,其内容是,一个衣着打扮很不讲究的人,去亲戚家做客,到吃饭的时候,亲戚朋友像躲瘟疫一样,没有一个人愿意和这个人在一起坐,那尴尬的场面让人哭笑不得。

这一场景使人想到了清代文映江的七绝《咏针》:

百炼千锤一根针,

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

只认衣冠不认人。

这首诗,诗人把文人骂该骂之人的骂人艺术升华到了最高境界。

这首诗作者以绣花针为描写对象,通过对绣花针形象的刻画,将势力眼骂得体无完肤。

诗的首句“百炼千锤一根针”,写针的来历,所谓“铁杵磨成针”,绣花针自然是百炼千锤而来的。第二句“一颠一倒布上行”, 描写缝衣绣花时针的穿行动作,所谓穿针引线,手势正是一正一反,来回穿引。诗人选用“颠”和“倒”这两个字来描写这个过程,实则讽刺那些势利小人混淆黑白美丑的可耻行为,含蓄耐人寻味,用词恰如其分。第三句“眼晴长在屁股上”,脱口而出的白话文,听来似乎不雅,但用来描写针的形象却恰到好处,这样的语言接地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含蓄地讽刺了那些有眼无珠的人。最后一句“只认衣冠不认人” ,是全诗的诗眼,是点睛之笔,“只认衣冠不认人”,这确实是针的特性,但这与世间狗眼看人低的势力小人一模一样。那些小人只凭衣着打扮,来判断人的贵贱,他们往往对达官贵人溜须拍马,对平民百姓仗势欺人。

这首诗句句是在写针,却通过对针的生产过程、针的特点、用途的描写,讽刺了那些只根据外表判断人的好坏而不注重内在本质的人,把势利眼一类的小人骂得痛快淋漓,那些小人只能刃受如坐针毡的痛,却又无法反驳。所谓讽刺诗的最高境界,就是多一分则显得过了,少一分又不够解气,而这首诗以针为描写对象,讽刺的火候拿捏得十分到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讨厌狗眼看人低的那些人,这首诗只字不提讽刺的是哪类人,全诗看不出一个脏字,但读者能一下子悟出这首诗讽刺的是哪类人,这就是这首诗的绝妙之处。

诗歌句句是在写针,实际上字字都在写人,写那些有眼无珠之盲人,戳那种以衣帽取人之俗人,刺那些狗眼看人低之小人,嬉笑怒骂,痛快淋漓,入木三分。

中古代文人应该是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殊不知泥人尚有三分火气,佛陀也有怒目之时。他们若发起火、骂起人来了,那一定会惊天地泣鬼神。正所谓“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可见文人骂人既能一针见血,又不失高雅优美。特别是诗人骂起人来,骂人不带脏字,却能让对方哑口无言,这才是骂该骂之人的最高境界。

关于骂小人的抖音(由一段抖音想到的)(1)

关于骂小人的抖音(由一段抖音想到的)(2)

关于骂小人的抖音(由一段抖音想到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