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认为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很多时候你以为的付出)(1)

付出

今天想聊一个关于人与人关系之间的一个话题,这就是付出和索取的话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人将付出当成了索取的条件。

两个人恋爱,其中一个人很抱怨地说:“我对你已经很付出了,你为什么还是那么对我?意思是我付出了大量的爱,你却如此吝啬你的爱!

公司老板用心良苦地培训员工,员工翅膀硬了就想飞出去,老板几乎是痛心疾首:“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这样对我?

类似上面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鲜见,人们 做什么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对方相应的“做什么来回报。当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的期望来回报,就产生失望和抱怨,认为自己的付出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白费了心机、精力和金钱。

管理者认为出现这些状况,是人们对付出的意义并不真正了解。

第一,付出和索取这对反义词,是关于心态的,并不是指人们做了些什么;

第二,人们争执的时候,忽略了付出与索取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投资。

一个人倾其口袋帮助别人,有可能是付出,也有可能是索取。其中的分别不是他拿东西资助别人这个动作,而是他站在什么角度去做这件事情,他的焦点在哪里?如果他这样做的出发点完全是考虑对方,那他就是在付出,如果他的焦点是想通过帮助对方得到某种好处,那他就是在索取。

付出是一种为对方考虑的真心,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公司有职员另谋高就,老板很真诚地说:“我尊重你的选择,支持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你想回来,随时欢迎。”有些老板不仅将渴望创业的职员扶上马,还帮助他快马扬鞭,送上一程。老板的心中,考虑的不是我能得到什么好处,是对方的发展和前景。

索取是一种事事为我的封闭心态。有些老板听到职员想离去的消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损失,于是怒火中烧,甚至对职员产生怨恨,索取之心暴露无遗。

员工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考虑公司的利益,而只考虑个人的好处,这便是索取;老板在用员工的时候,不是考虑他的成就和进步,只想到用对方来为自己做事,这也是索取。

有的人认为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很多时候你以为的付出)(2)

索取

索取心态的封闭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是满足“我”的需要,对方提供的满足稍有欠缺,就开始指责和埋怨;

二、“我”的需要永无止境,哪怕得到了很多,依然是不够的;

三、“我有能量,但是不愿意拿出来,即使拿出来,也必须先清楚“我将得到什么”。

人们容易在做了什么事情,做多做少上争论不休,抱怨付出和得到的不成比例,抱怨对方索取的太多。

实际上,人们争论的已经不是心态,而是衡量投资回报的实际标准。交易是人类进步的一种社会形式,是资源流通的重要渠道。

企业雇佣员工,企业投资了资金和资源,员工投资了智慧和时间,双方在做一笔交易,投资讲究回报,交易有交易的规则,双方按照预定的投资回报率和规则探讨协商。

交易不是付出和索取,量化的东西更不能代表付出和索取,它们仅仅存在于人们的心态之中。

索取的焦点是自己,是“你能给我做什么”的思考范式,对方所有的努力应该都是为了自己。

付出的思考起点是“他人”,凡事为别人考虑,善于成就他人,付出不一定是要拿出什么物质上的东西。

索取是把“我放在中心,付出是把“你”放在中心。

无论人们是否在做事情,无论人们在做什么事情,心态在“你”,就是付出,心态在“我”,就是索取。

《老子》有两句话点出了付出的精髓,其中一句是:“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长久,乃是因为它们的一切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人的生命不能天长地久,但是人的精神和思想可以千古流传。

将付出当作为人之道,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优秀的领导者甘愿付出,因而追随者众。

有人把“付出时常挂在嘴边,自我表扬是乐于付出的人。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自认为是付出,却有可能是在索取。要想明白个中缘由,得先看看看付出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人们付出的深层原因是隐含得很深的自私;人们付出的时候获得了心中的喜悦,这是付出的出发点;付出的焦点在对方,其表现形式是“无我”。

谢谢你用心的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图文有价值,邀请你关注、留言或转发,你的每一次点击都在为更多的人创造价值。

我的力量无限的,当然你的力量也是无限的。这个世界不能等着让它变好,因为我就可以站出来让这个世界一点点变好。

我知道屏幕对面一定有个你,一起用行动改变自己、改变身边的环境,为我们深爱的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