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楼糖瓜的由来(济南故事陈楼糖瓜)(1)

亲,有没有见过叫做“糖瓜”的民间传统甜食?圆圆鼓鼓的,小的和核桃一样大,大的快赶上葫芦了;有的周身沾满了芝麻,有的光滑泛着光。是的,这就是糖瓜。每逢快到农历新年的日子,老一辈人总会念叨着“二十三,糖瓜黏,灶王爷要上天”的俗语。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王爷,是我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而糖瓜正是必不可少的物件。

在咱济南的莱芜区,就“藏”着制作糖瓜的能工巧匠。莱芜名吃“陈楼糖瓜”不但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吸引了《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团队。今年的农历新年期间,杨庄镇陈楼糖瓜老艺人陈佃起一共做了两万多斤糖瓜,全都卖了出去,可见人们对中国味儿的热爱。

陈楼糖瓜始于清朝同治年间,为杨庄镇陈家楼村陈孟春所创,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有重达五六斤重的大糖瓜,还有糖核桃、扇车翅子糖、速行糖、拧枝子糖、糖粽子等。“陈家楼、燕家庄,谁家没个破糖筐”,“忘了爹娘,忘不了做糖”是在陈家楼一代广为流传的谚语,可见人们做糖瓜的积极性。

那陈楼糖瓜让人入口难忘的秘方是啥呢?据了解,陈楼糖瓜是用黄米、黏谷子米和大麦芽作为原料。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糖瓜的质量,所以必须选择优质的大麦和黄米。选料之后就是泡麦芽,之后是熬糖稀,接着拔糖。拔糖既是个力气活也是个巧活儿,需要三个人通力合作,像拉拉面一样,来回反复拉制形成糖片,再经过合缝形成糖管子,最后用细绳把一个个糖管子截断,用筛子晃动并冷却定型,可爱又香脆的陈楼糖瓜就出炉了。一道道复杂工序,寄托着浓浓的中国味儿。陈楼糖瓜也成了联系一代又一代人的家乡味道。(济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