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一个北京大学的博士朋友辞掉了已经做了三年的北京某公司算法工程师的职位,打算回到家乡湖北找一份离父母近的工作。当时的他自信满满,北大的硕博头衔 几个做得小有名气的项目让他的能力足以胜任绝大多数公司的算法岗位,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最后却栽在了招聘公司HR的手中。

985本科生会去双非吗(本科双非却遭到了歧视)(1)

该公司对朋友的其他条件都很满意,但是在了解到朋友的第一学历是湖北某双非院校后,便果断地拒绝了朋友的入职申请,纵然我的这位朋友是北京大学的硕博,但最后还是倒在了招聘公司对第一学历的歧视上面。

本科双非,硕博清北也没用,第一学历真这么重要吗?

其实我这位朋友的遭遇并不是求职过程中的个例,现实中仍有许多单位根本不管你能力有多强、拿过多少奖学金、拥有多少奖状,而只看你的第一学历是不是985、211,如果不是,即使你的硕士是在清北就读的,也依然会被单位刷掉。

而说起了,我们国家教育部官方其实并无第一学历的说法,第一学历的称谓也只是行业间、用人单位间自发形成的,第一学历通常就是指通过高考考取的大专或本科。

985本科生会去双非吗(本科双非却遭到了歧视)(2)

第一学历的取得,是百万学子经历了高中三年的奋斗与拼搏获得的,是对其高中以前的学习成果的一种证明,比如考取985大学的总比考取211大学的要“成功”些,考取211大学的总比考取普通一二本大学的要“成功”。第一学历的确很重要,但是当它不仅能决定一个人高考后的择校,还能决定一个人数十年以后的人生时,是否就有点被过度看重了呢?

高考失利后的努力同样被值得看重

985本科生会去双非吗(本科双非却遭到了歧视)(3)

高考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固然值得被肯定,但是那些失利的学生并非是一辈子的失败者。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而发挥失常,错失走入985、211大学的机会;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的贫困而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无法和城市的尖子生争夺名校机会;也有的人单纯因为贪玩,没有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进而高考失利只能就读二本甚至专科院校。

但这些高考失利的人在大学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985名校就不值得被肯定吗?人们总是过度聚焦于一个人的第一学历,仿佛高考这一场考上就能一锤定音、决定人生成败。

985本科生会去双非吗(本科双非却遭到了歧视)(4)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学历门槛的提高,我国每年报考研究生考试的人数都在急剧上升之中,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大学的奋斗来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

我做教育咨询这几年,看过太多的学生大学期间过得比高中还痛苦,他们或悔恨高中的堕落,或叹息高考的偶然失利,或不甘原生家庭贫瘠的教育资源,希望通过研究生考试来实现自己的名校梦,来弥补之前人生的教育缺陷。而很多人也的的确确成功了,从双非院校考上清北的人数每年都存在。

985本科生会去双非吗(本科双非却遭到了歧视)(5)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高考失利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一个人能够汲取其中教训,通过大学四年努力考上名校硕士,何尝是一种值得被人肯定的蜕变呢?看重第一学历的行为固然值得理解,但极端歧视双非学历学生的做法却是不值得提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