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查到公元1582年的日历(只因史官忙不过来)(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日历”最通用的解释就是一种历书,记载着年、月、日、节气的本子。不过它的起源却和“随行笔记”分不开。

所谓的“随行笔记”便是皇帝的起居注。史料记载,永贞元年国史馆要求史官用“天”来作为起居注的组成单位。随行史官在每日的空页上记录皇帝言行,每月编成一册,同年十二册组成一年,然后归档。

永贞是唐顺宗的年号,这位唐代的皇帝之所以确定了“日历”制度,是因为当年每一天需要记载的事情实在是太多。

一、唐代朱常洛

明朝最资深的太子可能就是朱常洛了,他爹是那位28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他自己也熬了28年的太子位,母亲不受宠,个人不得志,过得好心酸。

历史何其相似,唐德宗的太子李诵在东宫煎熬了26年。不过更煎熬的是,他看着父皇的诸多弊政慢慢败坏掉了大好的河山。这一堆烂摊子将来都要自己收拾,他几次向父亲谏言,却被误会为想收拢人心架空皇帝。

怎样才能查到公元1582年的日历(只因史官忙不过来)(2)

正逢郜国大长公主案发,唐德宗顺手杀掉了郜国公主的女儿萧氏。可萧氏是太子李诵明媒正娶的媳妇,皇帝本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原则顺手要把太子也废掉。还好宰相李泌及时出手相助,才制止了一场即将陷入混乱的夺嫡之战。太子从此韬光养晦,装聋作哑。

李诵不是懦弱之人。建中四年,帝国中枢关中地区发生大规模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身为太子的李诵留守断后,之前没有丝毫带兵经验的他在奉天(今乾县)坚守40多天,生生把叛军阻挡在门外,让皇帝安全出逃。

当时城中缺少粮草、守军士气低落,面对数倍于己的叛军,太子不仅守住了城池,还敢打防守反击直至赢得胜利。而这样一个血气方刚的汉子,在此之前却要自闭耳目,多么痛苦地煎熬只有他自己深知。

因为李诵仇恨太监干政,宦官怕新皇上位对自身利益集团不利,于是天天围着皇帝说太子坏话。加上太子生母已逝,父子间少了沟通的桥梁,以至于两人积怨越来越大。李诵忧郁成疾终于中风……

毕竟是亲父子,太子中风让皇帝异常悲痛,常常流泪哀叹,结果还没哭够一个月就驾崩西去。这下尴尬了,当时在场的只剩手握权柄的宦官们和几个临时召见书写遗诏的翰林。

怎样才能查到公元1582年的日历(只因史官忙不过来)(3)

因为皇帝不能由中风的人干,唐德宗在临死前犹豫过是否要另立新太子。宦官们依靠这条说废立之事未定,说白了就是不想让李诵即位。在场的翰林们则说:太子虽然有病但是天下归心,再说还有嫡皇孙呢!

在僵持的关键时刻,李诵艰难地爬下病床,强拖着身体召见禁卫军的将军们。毕竟是带兵打过仗的人,握刀的将领们表态全力支持太子即位。第二天,太子又召见文官集团,握笔的官员们同样表态支持太子。

第四天,新皇帝登基,史称唐顺宗,那天还没出正月。

二、卖炭翁的春天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白居易这首伟大的作品还有一个副标题,叫“苦宫市也”。宫市,太监为宫廷采购的市场,也只有他们敢拿着“半匹红绡一丈绫”顶一车千斤炭,甚至心情不好的时候连补偿都没有。既然百姓怨声载道,宫市废除!

宦官还管着供宫廷养花鸟鱼虫的五坊,一并关了!后宫佳丽太多,都放了!这一放就放了将近千人。

先帝贪财,以文武百官进献财物多少来判定忠心大小。最初钱财还是一月一给,后来发展到了一天一给,这便是丧尽病况的“日进”和“月进”制度!这些官员的“忠心”全是挤压百姓的血汗,废除!

怎样才能查到公元1582年的日历(只因史官忙不过来)(4)

嗣道王李实任长安市长的期间,强征百姓服役,不听话的就杀,一夜之间能杀数十人。给吏部推荐亲近人任职,对方不合作直接在大白天绑走。这样的人是首都真毒瘤,贬了!

百姓遭遇天灾人祸,收成时好时坏,可是官府的捐税却只增不减。既然百姓所欠各项苛捐杂税数目巨大,那就不用交了!

以上种种只是顺宗登基后两个月内发布的政策,可见他早已摩拳擦掌准备打造一个新天下。同时,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进入朝廷中枢,他俩还带来了刘禹锡、柳宗元,这些人掀起了一场唐朝中期的改革,因发生在永贞元年,也称“永贞革新”。

三、身边的反击

永贞党与新皇帝牢牢绑在一起,说白了也是一个政治利益集团。他们都不喜欢宦官,于是动了对方的财源。永贞党还有些不便明说的小九九,就开始触犯传统文官们的利益。

王叔文、王伾二人都不是通过科举进入的朝廷,不是因为他俩有什么门路,而是考不上。王叔文善于下棋、王伾善于书法,他们凭借特长来东宫陪太子读书。

二王都出身寒门没有什么背景,又不是正规科举考上的,骤登高位难免飞扬跋扈,这一下就把世家大族和科举清流都得罪了。为了扩张势力,他们要求吏部给大批没有考上科举的进行非正常授官,当年李实绑架吏部尚书都没能要来官,何况他俩。

怎样才能查到公元1582年的日历(只因史官忙不过来)(5)

再加上皇帝李诵中风病复发不能上朝,朝政由“二王”一手把持,为了将新政推行到底,他们反对早立太子。这一下连皇帝都不支持他们。

同年七月,身体实在支持不住的李诵,在当了短短半年的皇帝后禅位给太子,自己成为太上皇。结果可想而知,永贞党无意间把太子打造成为最大的得益者。宦官、世家大族、清流、地方藩镇联手绞杀永贞党,太子也憎恨永贞党阻挠自己晋升之路。

领导者王叔文被逼自杀,其余人一律贬斥到偏远地区当刺史。两个月后,大家觉得处罚太轻,于是永贞党被贬斥到更偏远的地方当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我们现在能够欣赏到柳宗元那些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还真要“感谢”那帮人,否则柳宗元、刘禹锡这样的大家哪有时间钻研文学。

四、不合格的黑暗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涉及到介绍柳宗元为啥被贬官的时候总爱用“朝廷黑暗”来解释过去。可问题在于继任的唐宪宗真的管理着一个黑暗的朝廷吗?

因为父皇的大幅减编,后宫别说嫔妃,连宫女都少的可怜。升平公主为了庆贺新皇登基,一次贡献了50名美女。唐宪宗李纯摆手:父皇拒绝的,我也不能接受。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他甚至终身不立皇后。

怎样才能查到公元1582年的日历(只因史官忙不过来)(6)

下面人不断呈现各种祥瑞用来拍马屁,唐宪宗李纯摆手:我爱的是治国贤才,这些祥瑞你们自己留着玩,不准再给我看!

皇帝每天最高兴的时间就是与几个宰相一起讨论国事,有一次大家看到皇帝太劳累了都劝其休息。宪宗却说:回去也没什么感兴趣的事情,还是在这里有意思。

李纯成为皇帝之后,各个藩镇纷纷上奏“自请入朝”,中央与地方一度中断数十年的联系在新天子手中恢复了,试问谁能说“朝廷黑暗”?

与别人不同的是,唐宪宗喜欢看唐史,他非常崇拜唐太宗、唐玄宗的功绩。而三者相似的是,都是在28岁成为皇帝,上边还都有个太上皇。

永贞元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头一个月还是唐德宗的贞元二十一年,后半年就变成了永贞元年,可在位的却是另一个皇帝唐宪宗。

按照规矩新皇帝第一个年号需要等第二年才能开始。可是李诵的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永贞”也是在他退位后儿子为其更改的。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因为远超前几任皇帝总和,让习惯了清闲的史官们左支右绌,最后被迫创造了“日历”制度。

参考资料:《血腥的盛唐》、《唐顺宗李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