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年轻人都生病了:社交恐惧症

当代年轻人最害怕的三样东西:突如其来的微信视频、电话、与陌生人社交。

能打字就别语音,能语音就别打电话,能手机上沟通的就别见面了。

科技大发展的年代,我们的社交也发生了变化,年轻人开始害怕社交,不合群,不敢与人交流。

我们好像都生了一场叫做“社交恐惧症”的病。

知乎上,有个网友提问:“不敢与人交流,觉得自己无趣,感觉自己就像个小丑,我该怎么办?”

言语间无不透露着自卑和害怕,这位网友的提问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

刚工作不久的时候,参加了一个训练营,意在锻炼员工的沟通能力。

训练方法很简单,拿一只笔,把它销售给在场50位陌生人。

说实话,听到这个题目我就手心出汗肚子疼,我已经能想象别人拒绝我的尴尬场面了。

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卖给第一个人遭到拒绝之后就放弃了。

可是最后上场的学员却成功卖出了10支笔。

一开始他对第一个客户说:“笔要吗?”对方摇摇头,他卖给第二个客户:“先生,你开会需要笔吗?”对方说:“我有了。”

就这样连续被拒绝了一排人之后,他非但没有退缩,反而越挫越勇,话术也是越来越完善。

从“买笔吗?”变成了:“先生,打扰你两分钟,我知道你可能有笔了,但是这支笔书写极其流畅,而且外观磨砂很适合你这种成功的商务人士,要带一只吗?”

即使别人拒绝他,他也会“厚脸皮”的追着兜售,那一场他成了销售王。

他在分享心得的时候说:“每个人都害怕被拒绝,勇敢迈出第一步,先敢说,才能够改变自己。”

我想,你只要敢走出去,你就战胜了心里那只恐惧的小恶魔。


自卑内向社交恐惧很可怕(你害怕说话逃避社交)(1)


2、社恐星人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很多人会说我就是跨不过自己心里那道坎,小恶魔太强大了。

那么我们就先来剖析下,社交焦虑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害怕陌生人》一书中谈到社交恐惧症人内心的感受:“他们的头脑中经常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自己行走在他人的目光下,当然他们在那些场合里不仅可笑至极而且无力回天。”

作者在书中揭示了社交焦虑症患者的潜意识里,到底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1)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

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来自于别人的评价,在意每个人的看法。

他们一直在不停地对自己发问:“对方会怎样看我呢?”

比如,要当众发言了,他们担忧的绝对不是“我要说什么”,而是“我万一说错了别人会怎么看我。”,和别人聊天,他们也会担忧:“万一我冷场了怎么办?”

对别人的一举一动极为敏感,他们会把观察到的小细节放大,并给这些细节贴上负面评价的标签,也就越来越害怕。

(2)害怕他人的敌意反应

社交焦虑症的人会认为自己说的话一定会遭到对方的反驳和攻击。

比如演讲的时候,他就会预测一定会有人故意提出反对性意见;

如果拒绝别人的请求的时候,会想对方会一辈子不理他;

如果他想请邻居把电视声音关小以免影响自己休息,就会害怕邻居因此而火冒三丈等。

(3)害怕出现焦虑症状

一个人越想隐藏什么就越会暴露什么。

社恐的人越害怕焦虑的症状就会越明显,手心不断出汗,心跳加速,说话结巴。

这些症状一旦发作,就难以停止,并令人更加紧张。

因为害怕而害怕,最终会彻底影响自己的生活。


自卑内向社交恐惧很可怕(你害怕说话逃避社交)(2)



3、为什么你会害怕与人沟通?

以上这种社交恐惧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书中作者表示:“天生与后天如影随形,几乎无法将两者分开来看”。

(1)原生家庭的影响

如果你的家庭中父母有一方患有社恐,那么孩子也有极大机率携带基因。

另一点就是原生家庭的原罪。

我一朋友她父母从小对他是打击是教育。

“你就是赔钱货,不知道生你有什么用。”“你怎么这么蠢”“我很烦,你别和我说话。”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朋友性格越来越孤僻。

就像那个拴小象的故事,大象在还小的时候被拴在柱子上,挣脱不断,等到他变成大象,完全有能力挣脱的了,内心还是停留在那个无能为力的时候,牢牢的被拴在柱子上,它不知道环境已经变了。

(2)自我认知偏差

作者认为:对同样的事件、同样的场景,每个人生成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认知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认知上的偏差加上原本的社交恐惧倾向,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

比如他们喜欢把别人的情绪归结到自己身上,比如对方叹气了,是不是我说话惹她不开心了。

对自我认知偏差,导致自我否定最后把自己关进黑暗的角落,不祸害他人。

4、3招摆脱社交恐惧症,和害怕说再见

听过这样一句话:“社会就是人和人的总和,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我们想要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存,只能走出来,克服社交恐惧。

别怕,我们一点点慢慢改变,战胜那个小恶魔。

(1)罗列清单,提升自我认知

有时候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可以先罗列出自我认知清单,再让周围的朋友进行评判是否符合自己。

比如你的清单里有:我是个无趣的人……我不会说话……我情商不高……

但是当朋友告诉你:“亲爱的,你哪里无趣了,每次我伤心都是你逗我开心,你就是我的开心果。”

这样的肯定会提升你的自信心,告诉自己我并没有这么糟糕,从而更愿意与人交流。

如果对方真的认为你有所欠缺,那么你也找到了根源可以对症下药,让朋友给你真诚的意见,你会变得更好。

(2)直面问题

《小逻辑》里面曾说过:如果你找到了实现总目标的各个小步骤,你会发现实现最终目标就要容易得多。

首先写下生活中你认为难以控制的场合,把它们列成清单,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方法,当你遇到的时候,按照事先已准备好的策略一步一步去实施,能进步一点也是成功,这好过遇到问题就逃避。

然后尝试延长面对某种令人恐惧的场合中停留的时间。社交恐惧症的人很多时候都是困在了自己的想象中,当你多停留看到结局,你会发现并没有发生你所担忧的事情,你也就释怀了。

这种延长效果会提升你的信心,并且更正认知: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令人恐惧。

只有你自己亲身去实践了,才能瓦解之前错误的认知。

(3)主动培养社交能力

社交障碍可能是天生的,但也是能通过后天培养和纠正的。

如果你害怕被拒绝,就去各种场景练习,直面拒绝。

有个TED演讲叫《我从“被拒100天”学到的》,主讲人蒋甲为了拯救自己的社恐,他决定去大街上专门“找拒”,给自己治病。

去麦当劳、甜品店等向服务员提出请求,在经历了100天拒绝后,他发现只要迈出来敢于交流,被拒绝后不是逃避而是解释,结果就大有不同。

如果你觉得自己说话无聊,就看各种搞笑段子,说给周围人听,知道他们真的笑了,你就成功了。


自卑内向社交恐惧很可怕(你害怕说话逃避社交)(3)


5、写在最后

至少逼自己一次,你才能站在食物链顶端。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说到:亲爱的,外面没有被人,只有自己。

当你放下对社交的恐惧,对他人的眼光,你就战胜了自己。

更多干货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我们这届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