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暑假里董菲夫妇带着4岁的女儿小瑜儿从宁波出发,赶往350公里之外的上海参加一场儿童滑步平衡车比赛。此行除了帮助女儿达成参加“人生的第一场比赛”的愿望,全家人还计划顺带着去一趟迪士尼。至今,董菲还能清晰的回忆起那次比赛的感受:当时现场的情景把她“吓到了”——在一块仅千余平方米的赛场,不下千人年轻的家长们站在在围栏边,为比赛中奋力争先的自家小朋友发着嘶声力竭的加油声。现场充斥的哭声、喊声及夹杂着所处可见拥抱、抚摸的情景,一直印在董菲的脑海里,以至于游玩迪士尼带来的刺激竟丝毫没冲淡她对比赛的印象。自那以后,董菲和宝贝女儿小瑜儿踏上了一段平衡车“征程”。
年轻一代的家长育儿方式与老一代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一方面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更重视,不是仅仅停留在“乖”的层面,而是注重孩子个性、勇气和竞争意识的培养。2017年开始,无脚踏两轮儿童滑步平衡车①以比赛形式引入中国市场,孩子们骑行过程中展现出的活力和炫酷很好地迎合了当下家长个性化育儿理念。短短的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平衡车及其附带的服务,迅速席卷各地,一大群如董菲这样的家长被圈粉,并出人意外地发展出了一个“小行业”。
两年多过去了,平衡车很快地来到了十字路口——无论是品牌、从业者及用户,市场中出现的一些迹象表明参与各方已经出现了一些分歧、争议甚至担忧。
这辆无脚踏的小车会驶向何方向?前景又会怎样呢?
起源 一段视频引发的20亿级生意
儿童滑步平衡车在国外已经有近30年的左右的历史了,作为学龄前孩子(3-5岁)骑行的玩具之一,此前在国内一直不温不火——相比我们常见的小三轮车(后面带有两个辅助轮的小自行车)其普及率其实并不是很高。早年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家长对这款“没脚踏和链条的小自行车”并不感冒。
2017年初,一段由国外小朋友独自骑车上学的2分多钟的炫酷视频在国内网站上疯传,视频中骑车上学的小朋友和他那辆后来被称之为“平衡车”的无脚踏两轮小车,引发国内家长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同年,一家在深圳较早从事平衡车推广的俱乐部举办了一场儿童比赛,参赛者家长将比赛中小朋友展现出的或萌或酷形象借助于网络的分享到了各地。这进一步扩大了平衡车的影响。就这样不经意中,平衡车逐步进入一些大中城市中的家庭。
据初步测算,2019年平衡车的销量约四百万台,这个销量大约是2年前的15倍。与此同时,随之产生了比赛、培训、改装等相关业务,预计与平衡车相关的市场规模已达20亿元左右。
机会 伴随蜂拥而至的抢食者
如同其他行业一样,当一个机会出现时必定会吸引众多逐利者。短短不足三年,儿童平衡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三年间市场上一下子涌入了300多个平衡车牌子。老家泰州的徐先生在十年多前就在苏州太仓创办了一家小型自行车工厂,由于成人自行车市场不景气,近两年来生意并不很好。平时厂里只有几个人,只在接到订单时才临时雇一些人做短工。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工厂陆续地接到了一些儿童平衡车的代工单子,虽然单子并不大,但利润却比成人单车高出许多。在平衡车兴起的这两年,不但像徐先生这样的小厂能接到此前没有的平衡车单子,很多诸如永久、凤凰、飞鸽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著名传统厂商通过授权的方式介入了童车市场。以永久为例,其旗下的各款儿童平衡车因性价比高,过去一年里在网上销量每月基本上能保持在万辆以上。除了专业自行车厂,童车、玩具厂家甚至婴童电商看着平衡车的兴起,纷纷开发并推出自家产品。2019年的上海CBME母婴童展及CTE中国玩具展上,有超过四十家各类厂商携平衡车及周边产品参展。
在那些经常参加比赛的玩家眼里中,那些较早进入中国“洋品牌”比如STRIDER、PUKY、KOKUA等才是用于比赛的车子。这些牌子虽然价格贵(价格是一般线上销售牌子的4-5倍,甚至更高),但线下经销商多且经常组织比赛而为众多铁杆家长所熟知。只是进入2019年,市场不断出现新品牌,这些高价平衡车的市场地位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登陆淘宝,搜索“无脚踏儿童平衡车”,你会发现各种牌子的数量不会低于300个,价格从不足百元到一、二千不等。平衡车真的很火,不过产品层面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
除了诸多的整车产品,市场还出现了很多改装件、护具及周边厂商,包括轮胎、把横把立、车架、花鼓等以及各类头盔、护肘护膝产品及骑行服等,甚至还有厂商推出了碳素车架及个性化涂装。时有发烧级家长为了使孩子的车跑得更快或看上去更酷竟花费上万元改装车辆及更新装备。这种常见成人单车运动的玩法,如今已被一些商家娴熟地应用在仅仅是玩具的平衡车上。
比赛带动起来的培训课程遍地开花。来自江南小城的颖颖,3岁就开始“练车”了,已在国内荣获过多站竞速比赛的冠军,今年还曾去日本参加了一场比赛并取得了不错成绩。如今快5岁的颖颖已是圈内“大咖”,连同其在国企工作的妈妈也被很多玩车的家长所关注。今年6月,长期泡在平衡车圈内的颖颖的爸妈受到周边城市的启发,加上很多相熟的骑车家长鼓动,在城郊结合处租了一座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开设了一家专门从事培训的平衡车俱乐部。凭借颖颖业内知名度和平常积累的“骑行朋友圈”,新开俱乐部生意还算不错,在周末还有专门从外地赶来接受培训的孩子。俱乐部不定期组织的骑行活动也有很多人参与。还只是兼职创业的颖颖妈妈表示:算上她的,她所在的这个城市已经有三家从事培训俱乐部了。
比赛催生了很多称之“平衡车俱乐部”的新业种。这些俱乐部除了销售相关产品、提供车辆改装服务之外,主要业务是开设骑行培训课程。如今这种趋势已经从一线城市下沉至三四线城市,甚至很多几十万人的县级城市也在出现了平衡车俱乐部。俱乐部的培训收费不低,每课时收费标准大多在100-300元之间不等,具体视这个俱乐部的知名度及过往所培训的孩子取得的“成绩”而定。有些俱乐部还会不定期地找一些“知名教练”前来为有潜力或有意愿提升比赛成绩的小选手开设“特训营”。参加这样的特训营价格更是不菲,二天的特训家长可能需要支付四、五千元。
如今,全国各地每月平衡车竞速比赛的场次加起来的要接近200场,甚至微信上还出现了多个专门发布全国各地赛事信息的公众号及报名小程序。这些在比赛中站上领奖台的小选手,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平衡车代言人,让很多家长产生了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培训进而提高成绩的想法。那年,董菲带孩子参加完上海的比赛后不久,就在当地的一家平衡车俱乐部为小瑜儿花了9800元报一个为期一年的培训班,每周进行2-3次的竞速培训。
分布在各地的俱乐部经营者大多是各地的平衡车经销商以及乐衷于这项运动的家长,他们此前可能从事各种行业,有运动培训、早教甚至销售的从业人员,也有很多像颖颖妈妈那样的家长。而俱乐部的培训教练基本上由成人健身教练、自行车运动员转行而来。
怀揣良好愿望的狂热家长。表面看是孩子喜欢玩车,还不如说是家长们更愿意看到孩子骑车。父母们普遍认为:平衡车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孩子平衡能力和协调力,而参加比赛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度和意志力,也能培养不放弃的精神和竞争意识。“骑平衡车不是为了他拼命拿奖,只是想让他学会在摔倒后自己努力爬起来,在怯懦的时候能勇敢面对”,一位武汉的妈妈想法很有代表性。家长的着眼点显然是在对孩子性格及精神层面的塑造方面。当然还有部分家长认为,频繁去各地比赛,除了想体验比赛的你争我夺或争取荣誉之外,还将此视为一种亲子间有益的陪伴,认为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加孩子见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平衡车保有量应该已经已经超过了500万辆,约有超过5万学龄前孩子在进行平衡车训练,而全国各地提供平衡车培训服务的大大小小的俱乐部应该不会少于3000家。
隐忧 骑车带来的运动过度值得关注
平衡车作为运动玩具,有很多其他玩具不具备的特点,比如良好的操控性、适用性,即可骑行玩乐,也可作为代步工具。只是对于孩子们在家长的引导下参加培训和比赛,已有从业者和部分理性的家长逐渐产生了一些担忧,他们心中有个疑虑:这项“运动”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伤害吗?
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3-4小时的适度运动,但前提是安全、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国家教育部颁发《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②中明确指出了学龄前儿童运动应以游戏为主且方式需要多样性,同时对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就学龄前儿童而言,其身体包括大脑、四肢、脏器都处于早期发育阶段,依据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其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戏为主,运动量也必须合理控制。平衡车作为依靠下肢蹬踏产生驱动力的玩具,每次在可控的时间玩乐骑行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大量运动训练和长时间从事单一运动可能造成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可能会对孩子未来成长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国外运动医学和生理界早就对过度运动给儿童带来的伤害形成了共识:运动过量容易造成儿童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甚至会因缺氧、心脏负担过重影响大脑发育;其次,过度运动还会对包括肌肉纤维化、韧带、软骨及膝盖造成损伤。这些损伤轻则影响发育及长高,重则可能在未来带给儿童带来难以恢复的后遗症。
目前的平衡车市场的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专业培训早龄化:忽视儿童身体发展规律,过早地让3、4岁的孩子投入专业训练并参加竞技比赛;二是儿童运动教练或老师缺乏早期教育专业背景。现在绝大多数的平衡车从业者并不具备儿童早期教育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多数教练对儿童科学发展缺乏系列认识。他们往往更多地采用训练成人的方式错误地地培训孩子,更过分的是,培训过程中出现教练打骂孩子的现象也是有发生。
今年7月合肥的赛场上,一位年轻的妈妈明明知道孩子因训练、比赛已经造成了膝盖积水,依旧让孩子参加比赛,并心平气和地旁人表示:坚持从事一项运动并想获得成绩,受些伤总难免的。持有“受伤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代价”这样观点的妈妈并不在少数。殊不知如此认知可能会毁了孩子的健康。
一方面是俱乐部遍地开花,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使得俱乐部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对过度运行的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危害的质疑声越发高涨。平衡车的发展已经到十字路口,该何起何从呢?
破局 可持续发展之道在哪?
玩耍才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儿童是进化的优势,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在安全的前提下,多样性的游戏甚至适当从事一定冒险性的玩乐活动有利于孩子全面成长。市面上主流的早教机构针对学龄前儿童所提供服务主要是以游戏为主,而非单一项目的运动培训。比如早教头部企业GYM BOREE(金宝贝)、MY GYM(美吉姆)提供的课程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协助孩子身体发展和提升认知能力。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更是他们成长的基石;亲子关系是孩子的港湾,更是他们逐梦的前提”。在网上拥有众多关注者的“聊聊早教”主理人,学前教育专家陈欢博士认为:学龄前儿童的成长方式应该是主要是基于安全环境下自由玩耍、游戏。在这过程,老师和家长仅作为孩子活动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及安全守护着,而非指导者或教练。
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今年10月,一场上海-福冈邮轮亲子旅行活动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这场由平衡车爱好者参与的海上亲子活动,不同于常规的竞速比赛,而更像个海上亲子Party——来自全国28个城市的200余人欢聚一堂,在海上玩乐、交友以及经历难忘的亲密无间的亲子时光。
该活动组织者是在华东拥有一定的知名度的Hilioner(狮臣纪),这个被家长称为“小狮子”的相对小众的亲子玩乐品牌一直致力于将包括平衡车的玩乐与户外运动、亲子旅行融合,过去的一年里,前后在十多个城市组织了多项如亲子闯关夺宝游戏、夏季户外露营等的趣味十足主题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平衡车仅仅是玩具或道具,而不是作为竞技工具。该公司活动总监Selena在今夏上海举办的一次母婴行业论坛上表示: 狮臣纪一直坚持以“儿童运动和亲子娱乐”为经营方向,其内容涉及室内游戏课程、户外玩乐活动、亲子旅行等。
Hilioner已与英国的一个学前教育博士团队合作引入基于英国EYFS早教体系,开发出涵盖学前三个年龄段的游戏课程。他们认为促进孩子在身体、情感、社会化、表达等多方面发展,进而有机会让孩子成为“Special One”。据悉,从2020年开始,狮臣纪原有经销商将按照EYFS早期教育体系逐步转型为HAC儿童成长中心。
将单一的培训服务转向综合性玩教服务,虽然需要经营者投入更多的资源,但相比以卖车和培训为核心的简单的经营模式会拥有更大的市场,可能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尝试方向。
结语
没错,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比赛可以培养竞争意识。但让学龄前的孩子过早地投入单一的运动训练并参与竞速比赛,利大于弊。
著名的教育学家洪兰博士曾经说过:游戏、运动和阅读是锻炼孩子最好的三个方法。在学前阶段,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安全、稳定及愉快的环境,多途径地促进大脑发育并自由地培养TA们全方位的能力,而非人为地通过所谓的专业训练尽早地获取所谓的成绩。在漫长童年成长过程中,想要获得持久的发展,依据阶段不同,循序渐进的缓慢的方式可能更有效。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和市场中的各方都需要一个科学的育儿观。
平衡车作为孩子们的运动玩具或许依就会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从顺应儿童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竞速培训和比赛不应该成为市场主流。违反儿童科学发展的原则,以追求更快、强调输赢的专业竞速培训业务的发展势头可能会进一步减弱。相信市场最终会形成共识,以安全为前提的多元化的玩乐活动会博得更多家长的认可,也更有益于孩子的发展。
快三年了,种种迹象表明平衡车市场原有的简单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作为经营者,现在到了需要作出转变的时候了。
①平衡车在国外称之为Push Bike或First Bike,我国台湾地区叫为儿童滑步车。其是一种通过双脚滑动才能前行无脚踏两轮车。该车引入中国大陆时,从业者称之为“平衡车”。平衡车在国外仅作为一款在能骑自行车之前的两轮玩具,熟练骑行平衡车的小朋友,长大后几乎不需要学就能骑自行车了。
②国内的幼儿园的儿童活动项目都是基于《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原则开发的。在国外,为了促进学龄前儿童的科学发展,各国政府都会制定类似指南,如日本2000年颁发的《幼稚园教育纲要》;在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注册学校或机构,针对0-5岁儿童教育必须强制性执行EYFS(《早期奠基阶段法定框架》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编辑:蔡楷仕
原文链接:http://www.wildto.com/news/495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