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殡葬业受到颇多关注。“殡仪馆上班一晚1600元”“上海殡仪馆招聘扛尸工月薪4.8万”等消息热度还未散去,又有殡葬店因为选址引发争议。

8月30日,据媒体报道,武汉市一殡葬店因开在地铁口遭居民强烈抵制,商家称其经营手续齐全,属于合法经营;无独有偶,7月30日河北廊坊也曾发生过居民堵门抗议殡葬店开业的事件。最终两事皆以社区和警方介入协调而结尾。

殡葬店开在哪有限制吗(天目有话说地铁口对面开殡葬店)(1)

网络上的相关话题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殡葬店无论是开在居民区还是地铁口,只要手续齐全合法经营,就没有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只不过,中国人向来忌谈生死,且有风水之说,做“死人产业”的殡葬业不可避免地带有神秘性,居民会担忧殡葬生意坏了自家的福气也并非不能理解。

只是,这种根深蒂固的生死观难免会使一些商家举步维艰。殡葬店选址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很多商家既担心租不到房,又时刻需在“客流量”和“社会情绪”间做平衡——选址太偏的话无法盈利,选址太好又可能引得居民不满投诉。同样,殡葬业“暴利”与否也一直惹人质疑,其从业者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误解,被贴上“晦气”的标签,层层压力之下,踏实从业的商家觉得委屈也是情有可原。

客观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谁是谁非的问题,大家各有各的难处。但社区和警方一味协调也不是治本之策,关键是要想办法破题,比如说能不能专划街区供殡葬业经营,既满足居民购买的需求,也解决殡葬业租房难无处去的困境?再比如说能不能防患于未然,使生命教育常态化、大众化,让居民能够直视死亡,坦待其衍生产业?或许这些事项正在推进中,但做的依旧不够。

红事白事都是重要事,就像电影《人生大事》所表现的那样,殡葬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人生的最后关头,每个人都需要它来帮助自己体面地离开;丧事礼仪也不是晦气,而是对生者的治愈。抵制丧葬业的居民不妨换位思考,如果仅因为“不吉利”就将合法经营的丧葬业拒之门外,待到需要时无“丧”可寻又该如何?

归根结底,“生死之外无大事”,无论是救死扶伤的医疗行业,还是送人最后一程的殡葬业,都被社会所需要。我们除了监督殡葬店经营是否合规合法之外,也需扪心自问,过多的诟病抵制到底是有助于市场公平和权益的维护,还是会使本不容易的从业者寒心,让商家纷纷谈“葬”色变,从而不再从事殡葬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可能不是殡葬业出了问题,而是社会出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