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徒司直(大司徒府执行官)陈崇,与张敞(著名的画眉京兆,以善于给媳妇儿画眉闻名,详见拙文《张敞:给媳妇儿画眉就是耍流氓?》)的孙子张竦关系很好。张竦学识渊博,是有名的笔杆子,公元3年,陈崇请张竦捉刀了一篇奏书,大拍王莽的马屁。奏书说:

应该恢复公国制度,安汉公应像周公那样封公国(周朝把鲁邑二百五十公里土地,封给周公)。公爵的嫡长子称公子,地位跟伯禽(周公之子,鲁国第一任国君)一样,各种赏赐的数量、等级,都应向伯禽看齐。其他的儿子,则跟周公其他六个儿子一样(伯禽的六个老弟,分别封到凡国、蒋国、邢国、茅国、胙国、祭国,担任国君)。

衣赐履说:我们这里采取《通鉴》的说法,《汉书》的原文实在太长,极尽马屁之能事,对汉朝以来的大功之臣,全部贬低,周勃、卫青、霍光等人都不配给王莽提鞋,只有周公才能与安汉公媲美。突然想起韩非同志说过:儒以文乱法。又想起汉武帝为什么喜欢大儒公孙弘,因为公孙老兄特别善于“文饰”,啥事儿只要经他一“文”,读来都赏心悦目,呵呵。

太皇太后王政君把奏书拿给公卿们看,大家伙儿正在商议此事期间,吕宽案事发。吕宽案的核心人物之一是王莽的长子王宇,莽哥毫不手软,处死儿子,随后借机清除异己,诛杀王公、大臣、高官数百人(此处不赘述,详见拙文《王莽第二次向亲儿子举起铡刀》)。

【传说中的阿衡伊尹】

衣赐履说:很难想像八千多八杆子打不着的老百姓上书要求重赏王莽,感觉比搞传销的还利害,刹那间星火燎原。我们不得不佩服莽哥发动群众的能力,更佩服的是:他是怎么想到要这么做的?

注:伊尹是商初的名臣,最初为奴隶,后来辅佐商汤灭了夏桀。

有关部门研究之后奏报:

将先前安汉公辞让的召陵(河南省郾城县东)、新息(河南省息县)两个县,跟黄邮聚(河南省新野县东北)、新野(河南省新野县)两地的耕田全部赏给安汉公;加封安汉公为宰衡(阿衡和太宰的杂交产品),位居上公;三公向安汉公报告工作,要称“敢言之”(我的理解是:“我们斗胆向您报告”);所有官吏不得与安汉公同名(皇帝的名字要避讳,安汉公直追皇帝);出行有随从期门二十人,羽林军三十人,前后大车十辆;封安汉公的母亲为功显君,食邑二千户;封安汉公的儿子王安为褒新侯,王临为赏都侯(长子王宇、次子王获都已被王莽杀掉了);增加皇后聘礼三千七百万,合为一万万,以表明大礼。

太后亲临前殿,主持封赏拜官的仪式。王莽在前面下拜,两个儿子在后面下拜,和从前周公受封时一模一样(胡三省注:周成王封伯禽为封国国君时,老爹周公在前面叩拜,伯禽在后叩拜)。

衣赐履说:突然想起三届奥斯卡影帝得主、方法派男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所谓的“方法派”,大体意思是,演员在拍戏期间完全化身为所饰演的角色,比如刘易斯演林肯,戏里他是林肯,戏外他也是林肯,整个电影摄制期间,他都穿着林肯的衣服,用林肯的语气说话,以林肯的身份对待他人,他甚至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不管在什么场合都称他“总统先生”。看到莽哥这块儿,我发现他才是方法派的鼻祖,他自以为是周公,那就完全按照周公的那一套来行事,周公怎么干,他就怎么干,并且让所有人相信,他就是周公。刘易斯三封影帝,莽哥则超越周公!

注:王莽封爵为新都侯,“褒新”和“赏都”,就是“褒赏新都”。去年(公元3年)给王莽女儿王皇后聘礼六千三百万,再增加三千七百万,达到一个亿。

冲哥品评叙府大曲蓝标(酱香通鉴方法派男演员王莽官至宰衡)(1)

【方法派演技男神刘易斯】

王莽叩头辞让,上奏说,给我老娘的封号可以接受,但不敢接受对王安、王临的封爵和采邑。

太师孔光等人一力坚持,说,这些赏赐哪能配得上安汉公的功德!谦逊退让,是安汉公一贯的节操,太皇太后万不可以批准!

之后,王莽是边哭泣边推辞,孔光们是跳着脚嚷嚷给王莽的赏赐还不够,拉锯似得搞了几个回合,王莽终于开始上班了,其他封赏都接受了,但推让了召陵、黄邮聚和新野的封地。王莽上书说:

我抚心自问,爵为新都侯号为安汉公,官为宰衡、太傅、大司马,爵位尊贵封号崇高官职重要,一人蒙受五项恩宠,对我这个凡夫俗子来说,真是难以承担。去年(公元3年),天下已恢复丰收,以前灾荒时省免的官职应重新设置。我的愚见以为,宰衡的职责在于统率百官安定天下,却没有印章,名实不副。我才能有限,不能兼任太多的官职,如今既蒙错爱,我请求御史刻宰衡印章称“宰衡太傅大司马印”。刻成之后,我将交还太傅印和大司马印。

王老太下诏同意。

衣赐履说:这里可能需要澄清一下,王莽的爵位是列侯,安汉公是“”,柏杨先生认为王莽此时已封公爵,并不正确。

官至宰衡,莽哥下一步的小目标不是“五个亿”,而是“加封九锡”,关键还在姑姑王老太。于是,莽哥从增加的三千七百万聘礼中,拿出一千万来送给王老太左右的侍奉人员,为了迷惑取悦王老太,连给王老太铺床扫地倒尿盆儿的宫女,也都奉送巨额钱财,王老太身边供使唤的小厮生了病,莽哥都亲自前往探望。还建议封王老太的三个姐妹为君,各有汤沐邑(男封侯,女封君)。因此,王老太从早到晚,耳边听到的都是对王莽的赞美之言。

此外,莽哥没事儿就陪着老太太到长安附近踏春赏秋,使老太太回忆起年轻时的欢乐岁月。随后,又奏请尊宣帝刘病已为中宗,尊王老太的老公元帝刘奭为高宗。

衣赐履说:我们在以前讲过,为什么汉朝皇帝一般称某某帝,而不像唐宋时期称为唐太宗、宋高宗什么的?因为汉朝的皇帝不是每个人都有庙号。汉初制度,只有建立特别功勋的皇帝才能有庙号,比如汉高帝刘邦为太祖,汉文帝刘恒为太宗,汉武帝刘彻为世宗,什么惠帝刘盈、景帝刘启、昭帝刘弗陵,都是没有庙号的。王莽为取悦王老太,要给元帝加庙号,而元帝就是个败家皇帝,比他老爹宣帝差得太远,所以连宣帝一并给了庙号。

拥有庙号是至高的荣耀,汉武帝当年被尊为世宗都差点没通过诶,王老太当然觉得这个侄子实在是太上路了!

太师孔光声称有病,坚决辞职。王老太下诏:

太师不必再参加朝会,只要每隔十天入宫一次就可以了。宫廷当为你置备几案手杖,赏赐吃十七种食物,然后再回家;太师府的属官各行其职如故。

衣赐履说:公元5年,四月,孔光去世,终于踏实了。显然,老孔同志一方面大拍马屁,大吹法螺;另一方面也嗅到了危险,想要离开是非之地。实际上,官场中大多数人都跟孔光一样,性格不鲜明,谁也不得罪,既好不到哪里,也坏不到哪去。他们当官的秘诀就是跟皇上(权臣)保持一致,换句话说,如果皇上雄才大略如武宣,他们就能发挥得好一点;皇上如果如哀莽,他们就会助纣为虐。

不久,百官又奏称,从前,周公代周成王处理国政七年,国家的制度才厘订妥当。而今,安汉公辅政刚四年,实际上负责才两年,却大功全部完成。所以,应该把宰衡的地位,提高到诸侯王之上(原来仅在“三公”之上)。

平帝刘箕子下诏批准,同时下诏讨论九锡之法。

柏杨先生注:锡跟赐在古代相通。既然相通,为什么不用九赐而用九锡?因为必须有九锡而再去解释九赐相通,才能展示学问,以增加它的神秘性和严肃性。九锡:①赐车马,②赐衣服,③赐乐章(乐则),④赐朱红大门(朱户),⑤赐斜坡台阶(纳陛),⑥赐武装卫士一百人(虎贲百人),⑦赐武器(弓矢),⑧赐大旗斧钺,⑨赐祭祀用的美酒(秬鬯,读如巨唱)。《礼经·含文嘉》宋均注:封国国君有高尚的品德,当增加他的采邑。再建立大功时,则加九赐:①进退有节,行步有度,赐给车马代步。②言成文章,行成法则,晚给衣服,表彰善行。③长于教育,心怀仁爱,赐给乐章去教化人民。④家宅整洁,户内严谨,赐给朱红大门,使他与众不同。⑤动作合礼,行为有节,赐给他斜坡台阶,使他保持体力。⑥勇敢,仗义执言,赐给他武装卫士保护安全。⑦⑧良心慈悲,立志保卫皇家,赐给他斧钺,使他得以专断诛杀。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赐给他美酒,使他得以祭祀祖先。

九锡没有实质意义,但能造成一种与众不同的飞越形象。王莽之后,强梁高官要篡夺政权时,总要先玩这套把戏,教那位即将被诛杀或即将被罢黜的倒霉皇帝,先加给自己九锡。所以当九锡出现之日,也就是旧王朝结束,新王朝登场之时。

冲哥品评叙府大曲蓝标(酱香通鉴方法派男演员王莽官至宰衡)(2)

【九锡之斧钺】

自从王莽拒绝接受新野采邑之后,全国的官员和老百姓纷纷上书抗议,前后有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以及诸侯、王公、列侯等见到太后的都叩头进言,应立即加赏安汉公。

衣赐履说: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就算每人只签个名,这得多少竹简啊,呵呵。莽哥的造假水平,不服不行。

按照惯例,王莽继续谦恭推辞,再经几个来回,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公元5年,五月,王莽接受西汉政府正式加赐的“九锡”。

衣赐履说:具体赏赐的物品与上面所列的略有不同,无妨,我们就不一一列出了。九锡,要的是个政治影响,不在于具体物件儿。莽哥一步一步走过来,走得非常扎实,现在,从法理上看,他上面还有两个人:王老太和刘箕子。莽哥很自信,继续向着他的理想前进。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