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怎么评价蔡文姬(三国女子图鉴④)(1)

电视剧《曹操》(2013)中张玉洁饰演的蔡文姬

前人对蔡文姬的作品真伪都表示过怀疑,但几乎没人怀疑这个被正史记载、事迹颇多、充满传奇色彩的才女本身存在的真实性。如果我们细读《后汉书·蔡琰传》自然会产生质疑,而且现今确实开始出现质疑蔡文姬真实性的声音了。

蔡文姬的事迹,后世的记载多是附会、缺乏根据之说,我们从最早的文献记载入手,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三国怎么评价蔡文姬(三国女子图鉴④)(2)

金代张瑀《文姬归汉图卷》

1、蔡文姬本传疑点太多

先看陈寿写的《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搜罗详尽的注文,都没有记载这位建安第一才女,如果她的事迹是真实的,或者说陈寿听闻过有这么一个人,不可能遗落不记。

再看《后汉书·蔡邕传》,并无一字显示蔡文姬这个女儿存在的痕迹。其中蔡邕上书自辩倒是提到了“与(羊)陟姻家”,后来蔡邕被构陷,“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二年”。蔡邕与太山羊氏的关系,裴注《三国志》也曾引用魏晋人张璠《后汉纪》:“邕恐,乃亡命海滨,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年。”这都说明,蔡邕有个女儿是嫁给了太山羊氏,即前文提及的蔡贞姬,我们后面还会详细介绍一下蔡文姬这个姐妹。

三国怎么评价蔡文姬(三国女子图鉴④)(3)

《后汉书·蔡琰传》(影印图)

其实最让人产生疑惑的还是《后汉书》蔡文姬本传。

首先,记载曹操赎回蔡文姬的动机时说“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这一句存在一个绝大问题。除了蔡文姬,蔡邕还有一女嫁给了羊氏,不仅如此,据《晋书·羊祜传》:“(羊)祜当讨吴贼功,将进爵土,乞以赐舅子蔡袭。诏封袭关内侯,邑三百户。”则蔡邕还有一孙子蔡袭,蔡邕46岁时曾说自己“孤特一身”(只指没有男嗣),那么蔡袭之父应该是蔡邕46岁之后所生。清代金埴在《不下带编》中也指出此处疑点,“是伯喈非无嗣者”。清侯康《后汉书补注续》为证明蔡邕无子,给出了强行解释:“所谓舅子者,非必即(蔡)邕之孙。虽从孙亦得蒙此称也。”如果是蔡邕侄孙,与羊祜关系相对就远了,分爵可能名不正言不顺,毕竟蔡邕有儿子也不是不可能,而且侯康又无法证明蔡袭之父不是羊祜亲舅、蔡邕亲子。《世说·轻诋篇》注引《蔡充别传》称,蔡邕还有个孙子蔡睦,是蔡充祖父,但根据《晋书·蔡豹传》,蔡睦应为蔡邕叔父蔡质之孙,即蔡邕堂侄。就算蔡袭之父也不是蔡邕亲子,而是侄儿,羊氏妻是蔡邕之女总是确凿无疑的,因此不能说蔡邕无嗣。

其次,蔡文姬被曹操嫁给手下一个籍籍无名的中等偏下的官吏,也让人疑惑。名门之后,一代才女,前配河东世家卫氏,姐妹配太山世家羊氏,她三嫁时就只配一个屯田都尉?蔡文姬丈夫管理几百人屯田?至少也应该是三公府或丞相府掌管书记的属官吧。

再次,曹操向蔡文姬打听蔡邕藏书下落,就完全是问错了人。蔡文姬称父亲留给她藏书四千多卷,也完全是瞎说。曹操想要蔡邕藏书,直接去找王粲才对。《三国志·王粲传》记载:献帝西迁,(王)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晋张华《博物记》也记载,“蔡邕有书近万卷,末年载数车与(王)粲。”王粲二子牵涉魏讽谋反案被诛杀,“(蔡)邕所与书悉入(王)业”。王业本是王粲堂侄,因为王粲一族绝嗣,曹丕让王业过继为王粲之后,王业的儿子就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王弼。因而蔡文姬本传记载的藏书之事极不可信,更别说一人默记四百多篇文章了。

三国怎么评价蔡文姬(三国女子图鉴④)(4)

南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局部)中蔡文姬一家

最后,蔡文姬答应为曹操默记古文典籍,还说“真草唯命”,这一点也不可信。本来记述蔡文姬“乞给纸笔”“缮书送之”也没问题,但作假之人又忍不住炫技,要表明蔡文姬的家学“工书”,结果反而露出了作伪的破绽。据裴注《三国志》转引《文章叙录》可知,蔡邕兼学李斯和曹喜的书法,精通篆书。唐代张怀瓘《书断》也称,蔡邕“篆隶绝世”,尤其精于八分书,“又创造飞白,妙有绝伦”,总而言之蔡邕“八分、飞白入神,大篆、小篆、隶书入妙”,也就是他精通的是篆书、隶书,草书也可以算上。“女琰甚贤明,亦工书”,但蔡文姬绝不可能从蔡邕处继承真书(又称正书,即楷书)。楷书在汉代可能已经出现,但锺繇之前无人号称精通楷书。北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降及三国锺繇者……为正书之祖。”没有记载说蔡邕精通真书,而且蔡文姬本传之前,也没有真书的记载。

由此种种,可见《后汉书·蔡文姬传》大概率是范晔道听途说、毫无根据的记载。如果要说与蔡文姬时代最近的相关记载,就是丁廙的《蔡伯喈女赋》和曹丕的“序”(残文),但是前人早已考证,丁廙是曹植一党,曹丕继承魏王后,首先就是杀了丁仪、丁廙两兄弟,曹丕怎么可能为丁廙的赋作序。就算曹丕的序不是为丁廙所作,他自己也写了同题的《蔡伯喈女赋》,但两晋六朝之人作伪是出了名的,那就是一个伪书横行的时代,丁廙的《蔡伯喈女赋》出自唐代类书《艺文类聚》,而曹丕的《蔡伯喈女赋(序)》是出自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年代太靠后,根本不能证明蔡文姬的真实存在。

既然蔡文姬本人是否真实存在都是个疑问,那么她的作品同样出现真伪之争也就不足为怪了。“文姬归汉”故事大流行大概是两晋南北朝时代,五胡乱夏、南北对峙的大历史背景下,中原人们对战乱惨痛的书写,对族群矛盾、家仇国恨的控诉。

三国怎么评价蔡文姬(三国女子图鉴④)(5)

清代李坚《文姬思汉图》

2、蔡文姬还有个姐妹

蔡文姬真实与否存疑,倒是她还有个姐妹,是载于正史,确凿无疑的蔡邕之女,就是前文提及的蔡贞姬。

蔡贞姬嫁给了羊衜,泰山羊氏是山东平邑的世家望族,羊衜父亲羊续做过东汉南阳太守,廉洁奉公,留下“羊续悬鱼”的美誉。

羊衜是魏国上党太守,原配孔氏是名士孔融的女儿,继妻就是蔡邕的女儿蔡贞姬。羊衜和孔氏生一子羊发,和蔡贞姬生两子一女:羊承、羊徽瑜、羊祜。蔡贞姬甚贤,羊发、羊承同时生病,继子和亲子不能兼顾两全,她不得已痛心做出取舍,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保全羊衜前妻留下的羊发身上,最后羊发得以痊愈,而亲子羊承却病死。少子羊祜十二岁的时候,丈夫羊衜过世,蔡贞姬母子四人依靠羊衜弟弟、魏国太常羊耽生活。

后来长子羊发官至都督淮北护军,少子羊祜是晋初名将,官至征南大将军,封南城侯,追赠太傅。女儿羊徽瑜是司马师继妻,西晋代魏后被侄儿司马炎尊奉为景皇后,称弘训太后,死后谥号景献皇后。母凭女贵,蔡贞姬被追赠济阳县君。

历史上一些有名学者却把两姐妹混为一人。明代徐文长《路史》称:“蔡琰一嫁卫伯(仲)道,一嫁董祀,一嫁羊衜,一嫁单于,凡历四男子。”他不仅把两姐妹混为一人,还认为蔡文姬嫁给了匈奴单于,错得有些离谱。清代大学者赵翼倒是发现了蔡邕有两个女儿,他又说蔡文姬嫁董祀后“生女为司马师之妻”,还奇怪怎么蔡邕两个外孙女都如此显贵,都嫁给了司马师,又是将两姐妹混为一人。

学者金埴对范晔的《蔡琰传》很有意见: “(羊)祜为蔡邕外孙,其母甚贤,范史不载,而载蔡琰,故后人但知文姬耳。”他倒没有质疑范晔记载的真实性,只是指出《后汉书》记载有疏漏。

如此看来,蔡邕真正的女儿被湮灭无闻,蔡文姬这个真伪存疑的女儿却大放异彩。

封面新闻 文康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