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关乎国本。从古到今,教育问题一直都为人们所重视。

其实,从清政府时期开始,政府就萌发出要在教育上改革的念头,只是最终由于清政府内部太过于腐败,教育强国的目的最终难以达成。

川大跟四川大学的区别(国立四川大学拆分之痛)(1)

清政府被推翻以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始大范围地效仿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民国政府也不惜重金开设多所综合性大学。

民国时期大学的国立化进程,是中国官方办学历史传统的文化内因与政治、战争、经济等客观存在的压力外因二者合力推动的历史产物。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在全国各省份的分布上呈现为“扁平化结构分布格局”,即基本上每个省至少都拥有一所国立大学。

1 开篇

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同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爆发。

川大跟四川大学的区别(国立四川大学拆分之痛)(2)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此时,晚清洋务运动的改良派掀起了空前的教育改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新办学堂,兴学育才。

1896年,时任四川总督、后任军机大臣的鹿传霖创办了四川中西学堂,这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之一,也是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学校创建之初,设立英、法文科,以学习英、法语言文字为主。1897年,四川洋务总局行文确认,需要增设数、理、化三门理科作为通识教育,将学生按文理、年级分设班级。

川大跟四川大学的区别(国立四川大学拆分之痛)(3)

据相关资料记载,鹿传霖的四川中西学堂对学生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6个学分拿到三个的发给三等执照(文凭),6个学分拿到4个的发给二等执照,6个学分拿到5个的发给头等执照。二、三等执照由四川省洋务总局转报四川总督署备案后发给。头等执照则还须呈报四川总督亲自核准。获得二、三等毕业执照的学生,可以留在四川或回原户籍所在地、区当中学老师,如果想留学,可以自费留学,学校帮忙联系。获得头等执照者,在经过严格考核后,公费派送出洋留学,与锦江书院、尊经书院掀起了四川近代出国留学的第一次高潮。

四川大学另外两个源头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和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在1912年相继更名后,实施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两校合并后,将原四川省城高等学堂的师生及一切经费、校产、图书、设备等全部转到师范学堂名下,成立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1926年,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一分为二,成立国立成都大学和国立成都师范大学。1931年,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大、公立四川大学,三所学校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当时全国最早的13所国立大学之一,并在办学规模上位居全国前列,仅次于国立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和国立交通大学。

川大跟四川大学的区别(国立四川大学拆分之痛)(4)

抗战期间,由于地处西南地区中心城市,地处抗战大后方,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国立四川大学得以迅速发展。很多其他大学的教授为躲避战乱,纷纷前往四川大学任教,在当时可谓名家荟萃,学术繁荣。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国立四川大学共有文、理、法、工、农、师范6个学院,涵盖航空、土木水利工程、农业等25个系,教职工1038人,其中专任教授167人,副教授53人,办学规模是全国中最大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川大学是在抗战时期发展最好的院校之一。

川大跟四川大学的区别(国立四川大学拆分之痛)(5)

2 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外国教会和财团创办的大学被停办撤销,其校园资产全部划归给国家经办的学校。当时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此外,一批跟新社会新时代不搭调的学科专业,也被勒令撤销,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神学等,都陆续被撤销。在这些变革基础上,当时中国社会一边倒,学习苏联,学习苏联高校的“小而专”模式。除了综合性大学保留文、理两科外,其余学校建立小专业,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林学院师范学院等,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当然,处在四川省的四川大学也不例外。下面,对四川大学在院系调整中的具体调整去向,做个归纳。

1 航空系(川大航空系整合了云大航空系),后与清华航空系(清华航空系整合了天大、厦大等航空系),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三校航空系最终共同组建成立北京航空学院,后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世界上仅存有两架P-61夜间战斗机,一架在美国俄亥俄州空军博物馆,另一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馆。此飞机曾经为四川大学所有,也是当时国内高校唯一一架研习飞机,1952年随四川大学航空工程系一并划归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

2 土建铁道给了中南土建学院,后来合并进了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

3 工学院参与组建了四川化工学院和成都工学院。其中成都工学院是当时的全国八大工学院之一,四川化工学院也是我国最早的两所化工类高校之一。不过这种模式没有持续多久,1955年四川化工学院从泸州迁移成都和成都工学院合二为一,仍然是成都工学院。1978年成都工学院更名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样,归属中国科学院管辖。1994年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回归四川大学。合并之前的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均雄踞西南地区高校第一位。

4 师范学院的专科部分被四川师范学院接收,四川师范学院后来发展成为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

5 农学院有4个系交给了四川农学院,剩余的部分组建了四川农学院,这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为211层次的四川农业大学。这一部分算是源自四川大学的嫡系血脉。

6 经济系参与主导,四川财经学院筹建,这所高校后来发展成为西南财经大学。不过当时的四川财经学院组成成分特别复杂,包含了西南地区17所学校的财经相关科系。西南财经大学目前是211高校,33所小985高校之一。

7 地质系参与组建重庆大学,不过这一部分,1956年参与组建成都理工大学的前身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相当于211层次。这一部分血脉严格意义上来讲,算是在省内,毕竟重庆当时已经划归四川省管辖。不过为了理解方便,将这一部分划分在省外部分。

8 地理系这一部分参与组建南京大学地理系。

9 农学院其中4个系包括园艺、植物病虫害、蚕桑、农化参与组建西南农学院,当时教师26人,学生165人,共计191人调到西南农学院。调出的教授、副教授,有侯光炯、李驹、张文湘、李隆术、刘佩英、刘明钊,赵烈、王道容等。并从西南农学院、云大农学院等调入小部分师生。西南农学院后为西南农大,现并入西南大学。80年代初重庆高校共有3个首批博士点,其中之一是西农土壤学博士点,领军人物就是当时从川大调过去的侯光炯院士。

10 政法学院迁往重庆参与组建西南政法学院,这所高校后来发展成为西南政法大学。如今的西南政法大学虽然没有入选双一流,但法学评估结果是A类,可见当时政法学院实力的雄厚。虽然参与西南政法学院的有6所高校,但是四川大学的整个政法学院是参与组建的各大高校中实力最强的。其他的5所高校除了重庆大学法学院参与组建以外,基本上都是以法律系的名义参与组建的。

11 四川大学的师范学院本科部分,参与组建西南师范学院,后成为西南大学的一部分。这也意味着西南大学的两个源头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都有四川大学的参与组建。西南师范的主要优势学科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的知名大师级人物,大多都是来自当时实力雄厚的四川大学师范学院,如普施泽、涨敷荣、何其恺、张增杰等。

当然,在此次院系调整中,既有出去的,也有进来的。因为要保持文理科特色,其他学校多半是文理科的教学设备设施和人员调整进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华西大学藏品很丰富的博物馆。

当时在院系调整中还发生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至今印象深刻。新考入川大农学院的考生,收到的第一份录取通知书,是让他们到成都的四川大学报到。可没过几天,又收到一份录取通知书,说是更正录取通知书,要他们到雅安新成立的四川农学院报到。这种事情在国内高校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至此,四川大学只剩下了文、理两大学科,可谓损失惨重。

3 再次腾飞

如今的四川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位列985、211、双一流之列,中央直管副部级。学科覆盖了文、理、工、医等12个门类,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3人。

在科研实力方面,学校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大学一共58个学科参评,数量很多。其中,口腔医学获评A ,全国排名第一。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16个学科获评A类,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30个学科获评B类,社会学、民族学、城乡规划学等12个学科获评C类,妥妥的一所985实力。

川大跟四川大学的区别(国立四川大学拆分之痛)(6)

川大跟四川大学的区别(国立四川大学拆分之痛)(7)

川大跟四川大学的区别(国立四川大学拆分之痛)(8)

川大跟四川大学的区别(国立四川大学拆分之痛)(9)

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入选了双一流建设学科。

总结:

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到了2000年前后,中国的大学摒弃了苏联大学的办学模式,转而借鉴欧美大学的“大而全”模式,又开启了一片合并潮。

如今,双一流建设的开展和推进,又一轮“专而尖”的学科建设正在全面展开。希望四川大学能借助国家政策的趋势,重现当年国立四川大学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