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都城沈阳图(这个地名背后隐藏着清朝疑案)(1)

沈阳东陵与辉山风景区之间,有个村子叫满堂。“满堂”这个看似寓意吉祥的地名,却传说与清代一桩疑案,即努尔哈赤杀子之谜有很大干系。

满堂原来不叫满堂,叫“埋头沟”。关于埋头沟来历的传说版本比较多,但大同小异。

相传,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同明军大战时,有一天晚上,他派大太子褚英去侦察明军的虚实。因为努尔哈赤已经做好了决战的准备,只要探明敌军没有新的变化就可出击歼灭明军主力,取得萨尔游战役的全胜。

褚英翻过两座山,来到明军大营的后边山上,站在山顶借着月光向明营看去,只见满山遍野全是明军官兵,灯笼火把一片连一片,无边无沿。急忙跑回来向努尔哈赤报告说:“不得了啦!明军增兵无数。”

努尔哈赤吓了一跳,忙问:“你看清楚了吗?援军能有多少?”

“数不清啊,满山遍野全是!”

“你若谎报军情,我斩你的头!”

努尔哈赤很纳闷:这么些援军是从哪里来的呢?怎么事先一点动静也没有?难道明军里真有用兵如神的能人?下一步这仗可怎么打?他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最后又派精明强干的八太子皇太极再去打探军情。

清代都城沈阳图(这个地名背后隐藏着清朝疑案)(2)

皇太极来到明营的后山顶,往下一看,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真像褚英所说那样,满山遍野都是明军,灯笼火把一片连一片。可是他仔细一观察,这些明军却一动不动,感到很奇怪,就派两个亲兵爬到跟前去看看。

不一会儿,那两个亲兵每人扛着一个明军士兵跑了回来,往皇太极面前一扔,“哗啦!”“哗啦!”皇太极定睛一看,原来是两捆高粱杆,上面各套一件明军军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明军的疑兵之计。

皇太极急忙赶回老营向努尔哈赤报告说:“明军没有增兵,防守也比较松懈。”老罕王一听,这生死决战关头,大儿子褚英谎报军情,是可忍孰不可忍,立刻喝令将他斩首。

努尔哈赤命皇太极为先锋,号令各营在天亮前主动出击,与明军决战。这时已是鸡叫头遍了,八旗兵浩浩荡荡杀奔明营。明军被杀得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剩下一些残兵败将逃回沈阳去了。努尔哈赤驱兵一直追到沈阳东北、蒲河以南的一座山上扎住阵脚。

大战过后,努尔哈赤这时想起被自己杀死的长子褚英,不禁老泪纵横,他对着大山喊道:“军法无情,但虎毒不食子,我的心很痛!”于是这山便成了“悔山”,久而久之,“悔山”念白了,就成了现在的“辉山”。

努尔哈赤吩咐七儿子巴布泰找个好地方埋葬褚英。巴布泰来到一座山,见这里山青水秀,一问当地人,说这山叫九凤山。俗话说凤凰不落无谷之地,这里有九个凤凰,显然是风水宝地。于是将褚英埋在山脚下。后来人们就把埋大太子褚英人头的这条山沟叫“埋头沟”。再后来,“埋头沟”谐音成为了“满堂沟”。

清代都城沈阳图(这个地名背后隐藏着清朝疑案)(3)

传说终归是传说,与真实的史实之间有很大的出入。

《满文老档》第三卷记述了努尔哈赤杀褚英的原委:褚英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凭借嫡长子身份和赫赫战功,一度成为后金政权的汗位继承人。辽阳大战时,褚英因贪杯贻误军机,被解除兵权。

后来,褚英因为性格暴躁得罪额亦都等“开国五大臣”和自家兄弟,在一片反对声中,他彻底失去权位。褚英由此开始敌视父王,结交党羽,伺机报复。据史料记载,当努尔哈赤与诸弟出征时,褚英写咒语诅咒出征的父汗、弟弟们和大臣,对天地焚烧,还扬言:希望出征之师被击败,“若被击败,我将不使被击败的父亲及弟弟们入城”。

听闻此事后,努尔哈赤震怒,监禁褚英于牢中。然而被囚禁后,褚英并未因此悔改,在牢狱之中对父王以及弟弟们的诅咒愈演愈烈。努尔哈赤见褚英始终无悔改之心,最终只好将其处死。褚英死后并没有埋葬在“埋头沟”,其墓在清东京陵(辽阳阳鲁山)。

清代都城沈阳图(这个地名背后隐藏着清朝疑案)(4)

电视剧《独步天下》中褚英剧照

既然“满堂(埋头沟)”,埋的不是褚英,那么这个地名传说是不是无稽之谈呢?

事实上,这里还真埋葬着努尔哈赤的一位皇子,这位皇子就是努尔哈赤的第六个儿子塔拜。

塔拜的母亲钮钴禄氏,仅为努尔哈赤的庶妃,所以在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塔拜官职不显,开始只封为三等辅国将军,直到顺治十五年,才追封为辅国公。塔拜早期也曾有些战功,据史料记载:“太祖高皇帝时令塔拜率兵一千,剿东海呼尔亥部落,克之,降其众一千五百人。”

清崇德四年(1639年),塔拜去世,享年51岁。他死后,葬于沈阳满堂村。2009年7月,满堂村一位村民在施工中布设电缆时意外地挖出了一方饰有双龙图案的碑座,上面的碑文已模糊不清,经专家鉴定,墓主人正是努尔哈赤的第六子塔拜。

塔拜墓地在沈阳东陵北约1.5公里处。簇拥着努尔哈赤陵园的,有努尔哈赤的股肱之臣额亦都、费英东等功臣墓,与塔拜同父同母的镇国公汤古代死后也葬在福陵之北。因此,塔拜墓是福陵周围多座陪葬墓之一。

不过,塔拜死后也留下谜团。

《清史稿》记载:“崇德四年九月,卒。顺治十年,追封谥。”从崇德四年到顺治十年,整十四年时间,塔拜才被追封谥号。正常来讲,塔拜死后随即就应该追封,而等了十四年才被“平反”,这有些蹊跷,但史料毫无记载,成为悬疑。

清代都城沈阳图(这个地名背后隐藏着清朝疑案)(5)

清代辅国将军画像

褚英死后并没有埋葬在满堂,而塔拜属于自然死亡,与“埋头”不沾边,那么“满堂”这个地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个地名和塔拜的一位曾孙裕德瑞有关。

裕德瑞生于康熙七年(1668年),他生性好动,喜好游山玩水。然而,朝廷对皇家子弟行动的约束非常严格,不管是宗室还是觉罗都不许出京百里。裕德瑞想离开皇城到外边居住,好逃脱束缚,可没有皇上的旨意是走不了的。

裕德瑞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和担任康熙御前侍卫的大哥增寿说,想去东陵那儿守曾祖墓。康熙听了增寿的启奏,非常高兴:“既然皇侄要去守曾祖墓,这是孝心哪,我们大清朝就是要以孝治天下!”遂准其所请。

这样,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裕德瑞率全家老小来到盛京,在塔拜园寝附近建造房舍居住。从此,满堂这个荒沟便成了宗室皇族聚居之地,随着人口繁衍,满族人逐年增多,人们便将这里称为“满塘”,即满人集居地沟塘,后来又为取意“吉祥”,将“满塘”称为“满堂”。满堂村所在的乡,后来命名为满堂满族乡(2006年改为满堂街道)。

原来的塔拜墓地有二百多平米,墓前有石供桌,桌前有一丈四、五尺高的九眼透龙碑,四周青砖围墙,建有门楼。上世纪六十年代被人为损毁。

如今在满堂村的西山,还有裕德瑞的坟墓,其碑文2001年经后人修复,上面镌写道:“生于康熙七年于康熙四十四年获取皇帝恩准由北京来这里定居守曾祖塔拜墓从此满堂村逐步形成。乾隆十四年卒享年八十二岁。 ”

至于很久以前是否有“埋头沟”的地名,无法考证,有一说法,满堂最早叫“买头沟”,是因为有一个姓“买”的老头在此居住过。

清代都城沈阳图(这个地名背后隐藏着清朝疑案)(6)

塔拜园寝剩下的唯一的龟趺(本张图片源自柳塘寒士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