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来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

两千年前的楚国边境,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在寻找逃出楚国的最佳路径。正当他小心翼翼尽力缩小存在感的时候,另一个锦衣华服风度翩翩的人却在对面喊他的名字问“你怎么沦落到如此地步?”这个正在逃难的人闻言抬头看着昔日好友,满腔愤慨的说:“我的父兄都被杀了,我拼命才走出京城逃到这里。昏君无道,他日我一定要覆灭他的国家”。他的好友听完沉默许久,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来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

最后坚定的说出一句“希望你能成功逃到安全地区,但你若要覆灭国家,我必要让它重新兴盛。”

这个蓬头露面的人是被楚平王追杀的伍子胥,锦衣华服的人是他的好朋友申包胥。伍子胥之后的事情家喻户晓,他带领吴国军队踏上故土并且一路势如破竹攻下楚国京城郢都,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在位的楚昭王连夜出逃。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三百,逃难路上对申包胥说的“覆灭楚国”,到此为止已经实现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来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

伍子胥说到做到,申包胥呢?他当时对伍子胥说“你若令楚国灭亡,我必会令它再次兴盛”,这些他都做到了么?他也做到了。当时申包胥已经辞官归隐了,当他在山中听到伍子胥攻陷郢都又鞭尸楚平王的时候再也坐不住了,他派人质问伍子胥:“你曾经是平王的臣子,亲自拱手称臣侍奉他,今天竟至污辱死人,这难道不是违背天理到了极点了吗?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来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4)

”伍子胥说“我就像快要落山的太阳,但距离落山还有一段路程,所以我要倒行逆施”。申包胥听完伍子胥的回话后知道自己多说无益,如今想要挽救楚国就得寻找外援。秦楚一向有通婚的传统,楚平王更是秦哀公的女婿,如今被赶跑的楚昭王还是秦哀公的外孙,于是申包胥马上出发向秦国借兵。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来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5)

从楚国的山中出发凭借两条腿走到秦国,这个路程不是一般的远。更何况兵贵神速,申包胥为了楚国的百姓能够早一天脱离吴国的蹂躏要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用到刀刃上,因此这一路远不止风餐露宿这么简单。书上说他“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关,躐蒙笼,蹶沙石,蹠达膝曾茧重胝,七日七夜,至于秦庭”。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来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6)

克服了这么多的困难终于来到秦国宫廷了,可是秦哀公拒绝出兵。秦国的军队在后人的印象中是虎狼之师,似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这是商鞅变法之后的事情,秦国在春秋霸主秦穆公和商鞅变法之间还有相当长的沉寂期,这段时间秦国已经被边缘化了。秦哀公此人看谥号也知道不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因此当时的秦国国力不强国君也没有魄力,不敢接下挽救楚国的重担,哪怕楚国被赶跑的国君是秦国国君的外孙。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来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7)

千辛万苦走到秦廷,难道就要这么回去么?申包胥自然不甘心。并且回去又能去哪里呢?秦国不敢出兵其它国家就敢么?因此申包胥只能一条路走到黑。秦哀公拒绝面见,那他就在秦国的宫殿外面哭。一天不见我我就哭一天,两天不见我我就哭两天,并且在哭的时候不吃饭不喝水,还一边哭一边诉说楚国的危机,秦楚两国的联系,楚昭王现在的状况,最后申包胥竟然一连哭了七天。七天之后申包胥再也说不出话了,他喉咙嘶哑双眼泣血,并且因为一直没有进食身体极度虚弱,这个为了家国奔走七天又在秦国哭喊七天的男子终于撑不住晕了过去,但他也打动了秦哀公。

秦哀公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因此秦哀公同意出兵救楚。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来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8)

国君点头了,但是大军的调度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前面也说过这时的秦国并不是后来雄踞西方的虎狼之国,当时秦国想要把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帮助楚国并不容易。为了让这次出征达到最佳效果,秦哀公亲自操刀写了一首《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来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9)

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极大的鼓舞了士气,再加上吴国军队在楚国无恶不作早已激起民愤,楚国人民在压迫之下全民皆兵,吴国国内又开始内乱,秦楚两国同仇敌忾一鼓作气,终于把吴国打出国境。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来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0)

这场战争很快就结束了,但这首诗歌却穿越千年流传至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三句话更是随时都能激起华夏子民心中不灭的热忱。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并肩奔赴前线的时刻,这首诗歌定会在无数人脑海中回响。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