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什么是儒家,儒家的本质是什么#

儒家由孔子创立,在周代礼乐传统中成长和发展。

春秋时代,“儒”者亦精通宗教礼仪,替人主持祭祀仪式,以此为业,世代相传,与巫祝相似。

春秋后期,周朝政治社会制度崩坏,贵族纷纷违反礼乐秩序,封建礼制分崩离析,周天子地位低落,无力挽救。

儒家经书是四书五经;战国时,已有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之说。

孔子是礼学专家,与弟子都曾主持仪式,对当时已败坏的礼乐极为不满,决心从内部改造礼乐传统,为旧有礼乐注入活力重新树立其意义,恢复秩序,提倡“君子儒”,从礼乐专家转型为知识人,提升了“儒”者的思想地位,形成“儒家”,“儒”成为学者的同义词。

孔子自视为周朝文化的守护者,崇拜制礼作乐的周公,要加以效法,寻求礼乐的根本,主张礼乐必须以“仁”为精神核心,仁与礼互相支援互相制约,从哲学角度重新阐释礼乐,标志着儒家精神的开端,使儒家的人文主义超越了巫的传统。

而到了近代已沦为统治者的工具,已没有制度可供托身,儒学出现严重危机。清末民初中国一再失败,知识分子开始相信中国文化已经崩坏,儒家也受到猛烈抨击,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应为专制落后、贫穷疾病,以至裹小脚等各种弊病负责。辛亥革命之后,儒家建制迅速崩溃,儒学失去具体托身之所。

儒家比基督教、佛教等宗教伦理更政治化,把政治权威视为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内圣外王,相信人性发展到极致就成为“圣王”。圣王既是伟大的理想,也是历史事实,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圣王,都是已落实的;圣王以及天下有道,都是可以再现的。

儒家的中心价值是仁、诚、恕,重视忠恕之道。

仁是最基本的美德,靠自我修养达成。

儒家有修己和治人两方面,修身最为根本,是儒家的起点、“为己”之学。

君子是有道德的人,达到最高境界便是仁者。

孔子达到人类的最高境界,个人都是潜在的圣人,实际上学习成圣永无止境,圣人境界可望而不可即。

但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鲁迅是传统儒家的主要反对者之一,他反对儒家提倡的君臣思想,认为那无异于借由个人崇拜实现的思想控制。

按照北京清华大学的哲学教授贝淡宁所言,近年儒家被宣称“儒家社会主义”,或称“新儒学”

儒家的思想和基本观念(浅谈儒家本质和历史浅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