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肖亚光一起参观平型关大捷展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平型关大捷抗战著名战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平型关大捷抗战著名战斗(长城万里行山西段)

平型关大捷抗战著名战斗

与肖亚光一起参观平型关大捷展览

大雨哗哗……

雷声不断……

我们冒着大雨,艰难来到灵丘县境内的“平型关战役”遗址,这是我们筹划己久的事了。因为,“平型关战役”一直在脑海中转动……

平型关战斗,这是一场扭转中国抗战举足轻重的战斗。为此,我们迫不及待地去现场一看。

平型关已列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一带、三段、六区、多点”格局的重点。

去的路上,司机二小先生介绍:“平型关,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于天下。1937年9月25日的一场战斗,日本最精锐的师团主力,遭到我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的部队的袭击,共歼日军上千人,毁敌车300多辆,缴获步枪和重机枪1100多支,我军大胜日军!”

十分钟车程,我们来到了“平型关战役遗址”又称“平型关大捷遗址”。

在这里,我们去了115师指挥所、主战场乔沟、老爷庙、邓峰寺、驿马岭阻击战遗址等。

在将帅广场,宣传标牌显示:“平型关是我国抗日战争第一个大胜仗的遗址。”

离开广场,来到了乔沟。乔沟是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位于内长城平型关东侧公路边一块较平缓的坡地,公路边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碑上书写着: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乔沟。

乔沟沟长4公里,沟深一百多米。峡谷古道宽不过三五米,仅容一辆卡车单行,古道两侧是刀削似的危岩绝壁。讲解员介绍:“日军后续部队步兵进入乔沟之后,埋伏在小寨村西乔沟入口处的我军六八七团第三营,向沟内外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截断敌人的退路。沟口有40余名敌人冲上沟边山地,向三营九连进行反击,四五名战士中弹牺牲。二排长秦二楞带领全排战士冲向敌人阵地,他连甩手榴弹炸掉敌人的一挺重机枪,然后和战士们冲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当他刺倒两个敌人后,被日军包围起来。已经浑身是伤的秦二楞身处险境,端着刺刀同敌人左右周旋,后面敌人的刺刀刺进了他的腰部。秦二楞瞪大了血红的眼睛,猛一侧身还了身后敌人一刺刀,与敌人一起倒在地上。在六八七团伏击战斗中,副团长田守尧与战士们一起向敌人冲杀,身负重伤。”

在老爷庙,讲解员介绍:“在乔沟伏击战中,被围困在西段公路上的日军抢先占领了老爷庙前高地,居高临下向处于沟底的八路军进行反击,给八路军造成很大威胁。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命三营夺回老爷庙高地,敌我双方拼杀在一起,6架敌机前来助战。三营战士不怕敌机威胁,奋勇作战,副团长杨勇和营长邓克明先后负重伤。三营伤亡过半,九连最后只剩下十余人仍在坚持战斗。在六八五团、六八七团的配合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血战,终于夺回了老爷庙高地,聚在该地区的400多名敌人全部被歼。”

到达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这里排队参观。

纪念馆分三个大厅,第一展厅介绍平型关大捷的历史背景和战前形势,第二展厅主要介绍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大捷的经过,第三展厅内容是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影响和将帅对平型关大捷的评价等。

之后,我们到了“平型关战役遗址”又称“平型关大捷遗址”。在这里,我们瞻仰了“平型关大捷纪念碑”?

最后,我们绕路到繁峙县境内的平型关旧关遗址踏访。

平型关是明朝内长城沿线上的一个关口,位于繁峙县边界处的平型岭脚下,明朝正德六年即公元1511年修筑明朝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城堡。

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两山之间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通道,东连河北紫荆关,西接山西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时代,京畿恃以为安。

明代的平型关,蒙古骑兵频繁侵边,抢掠财物,尤其嘉靖年间更为激烈。

平型关镇镇委詹书记介绍:“1553年,蒙古鞑靼部俺答率兵大举南侵,从大同深入浑源攻平型关,乘虚而入,遂陷平型关。接着由此直趋灵丘、广昌即今日河北涞源,进逼紫荆关。途中遇明将陈凤率军抵抗,蒙古兵便分头掠繁峙,侵略蔚县并屠掠延庆诸城,后因受到明军与百姓阻击又遇连日下雨便猖狂北逃。”

平型关,抗战之地举世闻名!(肖亚光 王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