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如今的我们一日三餐,都用餐桌来吃饭,餐桌标配的有板凳,而且每逢节日,特别是春节,家家户户都盼望过一个团圆年。什么是团圆年呢?就是一大家子人聚在餐桌前,一起吃吃饭。吃饭的时候都用小碟子或者小碗来盛食物,可能南方和北方吃饭的用具是不一样的。现代的人们吃饭的方式是从何而来呢?古代的人们又是怎么吃饭的呢?

唐朝的饮食以什么为主(唐朝餐制饮食坐姿)(1)

▲唐朝人吃饭场景

餐制

在和领导聚餐的时候,领导不坐当然其他人也要站着,领导动筷才可以动筷。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家中年长着不动筷子,那幼者自然不可以提前动筷的。这是几百年来,中国尊老的传统

1、分餐而食

分食制就是大家各吃各的,把食物分给每人,该制度最早于原始社会出现。当时人类处于群居模式,遵循着对食物共同分配的原则,由于生产力低下,为了让每个人都能获得食物,只要有人打到了猎物,就要将其平均分配这也是最早出现的分食制。到了周朝时期,该制度发展得比较规范,人们开始席地而坐,把食物放在自己面前,另外周朝时的分食还体现在男女不能一起吃饭。

夏朝经济发展比之前有了提高,不过随着国力变得强盛,由此也出现了阶级划分。周人吃饭时,从饮食器具以及饮食礼仪上也可以看出身份的尊卑,当时的分食制度也具备一定的社会意义。到了汉朝阶段,分食制得到了完整继承,汉人席地而坐,一人一案,在史书上也有记载汉人分食而做的记录,比如鸿门宴上,项伯和项王都是朝东而坐,而亚父则朝南,赴宴的刘邦朝北,五人都是一人一案,独自进食。

唐朝的饮食以什么为主(唐朝餐制饮食坐姿)(2)

▲分开吃饭的古代百姓

2、同桌不共用餐

到了魏晋南北朝,政局动荡不安,儒家思想受到挑战,百姓的生活习惯因为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饮食上有分餐也有合餐,在这两者间出现了一种过渡餐制“会食制”,它最早出现在北朝阶段。当时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不管是家具还是饮食习惯都出现了改变,很多人开始同桌而食。隋朝时期,尤其是唐朝,伙食制格外流行,主人在宴请客人吃饭时,大家都在同一个餐桌吃饭,但是每个人面前都会有一个小碗和菜碟子,方便大家加菜和吃主食。

之后出现了同桌吃饭,一直到后来该制度成了饮食文化的主流。除了生产力提高之外,合食的出现也跟很多因素有关。一方面是宋代出现了很多高桌椅家具,另外受到多种饮食观念影响,最后也跟宋代独特的烹饪手法有关。合食制可以节省餐具,而且在一起吃饭更能活跃吃饭时候的氛围,让人们更有食欲。发展到明清阶段,合食制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了,合食的出现是社会潮流的推动,是朝代文化背景的变迁,更有利于交际需求,比起分食就餐更能活跃气氛。

唐朝的饮食以什么为主(唐朝餐制饮食坐姿)(3)

▲合餐制吃饭场景

3、同桌又共用餐

逢年过节,全家的老少爷们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们团团围坐,做一大桌子菜,当然最隆重的还属饺子,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阖家欢乐宾主尽兴,讲究的是亲朋好友们吃得好玩的好。晚上吃饭一般都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点几个喜欢吃的菜,大家一起品尝,即同桌又共餐。当然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些快餐更受年轻人的喜爱,他们往往只有自己一个人吃饭。当然还有自助餐,也是按照吃多少,取多少的方式来规定的,这即和唐朝以前的分餐制有些类似,又和唐朝的合餐制有一点相关联。总之唐以后合餐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发展得更加贴合人们的生活方式。

唐朝的饮食以什么为主(唐朝餐制饮食坐姿)(4)

▲皇帝进餐

饮食坐姿

现在无论在哪里吃饭都要桌椅板凳,但是野餐的时候人们是会带一张桌布放食物,然后再带一些垫子来做,那这些方式是从什么地方传来是呢?在古代还没有桌椅板凳的时候,古代人吃饭一般都是坐在席子上面的,这一古老而传统的方式一直保留到现在有时还会使用。

1、席地而坐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对这句话想必谁都不会陌生,它出自一本名为《中国古代的风俗礼仪》之书,说的就是站、坐、行、卧四种日常生活行为举止符合传统风俗礼仪的姿态要求。古人席地而坐吃饭可能是有原因的:第一,古人在寒冷高纬度地区形成穴居和搭帐篷的生活方式,想必因为受限于材料和出于方便的考虑,那些帐篷不会太高,空间也不会太大,不利于站立或者摆出桌子椅子工作台实行大幅度的活动,在这种空间内的活动,必然是以跪坐和膝行的方式进行,一屁股坐那里反而不利于挪动和工作时发力。

第二,这种地上铺有兽皮的地毯和帐篷,想必用于睡觉的可能性较大,否则没必要地上铺兽皮地毯,搞得这么舒服。那么,这种帐篷类似于卧室而不是客厅,古人也是会讲究干净的,不会在外面干了一天活踩了一脚泥,进屋直接踩到珍贵的兽皮上,在不频繁换鞋的情况下,在兽皮上跪坐和膝行基本上是必须的。这种帐篷内的居住环境,与其说是房间,更不如说是床上或者炕上,跪坐可能就是这样习惯成自然的。所以说席地而坐就餐的传统由来已久。

唐朝的饮食以什么为主(唐朝餐制饮食坐姿)(5)

▲唐朝聚餐文明

2、胡桌胡椅

唐朝统一之后,唐太宗吸取教训,重视百姓生活。尊重边族风俗,促进民族融合,让很多边族地区的百姓都往唐朝来做生意,久而久之他们就把他们那边的生活习惯,生活用具,饮食文化都带到唐朝来了。相应地传入了胡桌和胡椅。高大的家具深受唐朝人的喜欢。很快他们的饮食方式就从之前的席地而坐换成了胡桌和胡椅。并且随着北方游牧民族逐渐迁入到中原地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便捷的餐具,比如碗、勺、盘子、樽等,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唐朝的饮食以什么为主(唐朝餐制饮食坐姿)(6)

▲曲辕犁

3、特制的餐桌

以前是高大的胡桌,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变化,人们总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大的胡桌让人们改造成了更为简洁的桌子,不同大小的桌子有不同的用处,他们各自发挥作用。而胡椅也让人们改造成了更符合人体舒适度的椅子。现在有很多的餐厅,餐厅桌椅各式各样,但是它们的功能一样,都是为了人们方便而存在的。

唐朝的饮食以什么为主(唐朝餐制饮食坐姿)(7)

▲唐朝餐具

饮食方式

1、一日三餐或一日两餐

古时候差不多都是一日两餐的,以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活习惯。早上吃饭的时候差不多在7:00-9:00,这是早餐,因为早上吃完饭之后要进行一天的劳作,所以会吃得多一些;下午3:00-4:00左右再吃一顿,他们这就相当于晚饭了,因为这次吃完饭之后天色就暗了,不再适合劳作,所以就会吃的少一些。但在上层社会和士人当中却实行三餐制,他们劳作的时间要比普通百姓的时间长,所以他们一般都是三餐制的,晚上加一个夜宵。在三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迅速发展,百姓更加辛勤劳作,当然这就需要充足的食物补给,所以他们也开始流行一日三餐制了,但是他们吃的时间和现代有所不同,古代大臣都要上朝,所以他们要吃朝食,这是早上第一顿饭;第二餐为昼食,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下午茶时间;第三餐为飧食,在下午3——5时。

唐朝的饮食以什么为主(唐朝餐制饮食坐姿)(8)

▲唐朝人吃饭场景

2、健康饮食

现在与以前的填饱肚子的吃饭理念不同了,人们生活幸福,家庭快乐,老有所依,病有所医,所以说很多的人都开始注重健康饮食了,俗话说的好: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好。这是很健康的饮食习惯。而且要换着花样来吃,不要每天都吃白米饭,这样不利于营养均衡。其次,一定要吃蔬菜,新挑选好的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人体很多需要的营养元素。再者,鸡、鸭、鱼等,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鱼,含有丰富蛋白质。当然,也不可以少了牛奶,内脏和植物豆类。

唐朝的饮食以什么为主(唐朝餐制饮食坐姿)(9)

▲宴饮百戏图

总结

唐代饮食的变化主要是唐太宗吸取隋朝教训,鼓励农业,关注百姓生活,选贤任能,平定外患,尊重边远地区的风俗习惯,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唐朝李白的《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此首诗很形象地描绘了唐朝时期的饮食,意味着人们在美食方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饮食与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用餐方式是衍》

《细说唐朝》

《中国餐制的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