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曾晓刚

家乡语“赶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赶集的意思。乡音,说起来容易,并且很流畅,听起来又感觉到特别亲切。乡音,不论何年何月,也不论何时何地,始终令人无法忘却,也从根本上无法改变。乡音,是从小就养成的一种语言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无论在什么条件和环境下都无法逆转。乡音,融入了家乡的情怀,带着家乡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心中深深地烙上了家乡的烙印。乡音,传承着故乡人亲近的情感交流,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所以,不论经过时间的长短,也不论因所处地域的不同,经常在讲话或写作的时候,总是带有乡音的味道。一生中,总是对故乡的依恋,还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1)

老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镇中有一条宽阔的河流,名叫湧澌茫河,是家乡的母亲河。湧滔茫河穿镇而过,河水清澈见底,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家乡人,滋润着家乡的每一块土地。两岸风光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在湧澌茫河上,筑有一座古老的五孔石桥,名叫长山桥。石桥连接着两岸,将整个小镇连为一体。 在我童年的时代,家乡的小镇,只有一条狭窄而又曲折的街道。沿街道的两旁,都是低矮的土木结构串架而建的瓦房。街道从河那边的场头到河这边,随后沿缓坡而上,最后到达上街子的场尾,一气贯穿整个小镇。唯有小镇街道上的地面,是由宽大、平坦且厚实的青石板铺就。走在青石板上,给人一种特别平稳、舒适的感觉。那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经常赤着脚,在街道的青石板上尽情地玩耍,做各种童年时代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2)

  那时候的小镇,每逢赶场的日子,一大早就有四周乡脚的农民和小摊小贩们前来镇上赶场。居住在镇上的小摊小贩们,自然也得起早,把店铺打开或把小摊摆起来。因为当时规定赶场的期限,是每隔五天才有一个赶场的日子,我们把这天称之为逢场。所以,每到逢场这天,赶场的人就特别多。因为街道狭窄,也就非常拥挤。到了中午时间,从四面八方前来镇上赶场的人,将小镇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人潮如洪流,拥挤的人流,几乎把人都可以自然地抬起来。你若挤在人流当中,双脚无需粘地,便可随着人流任其自然而行。小镇上每逢赶场的日子,拥挤的人流从上午开始,直到下午才逐渐地稀疏起来。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3)

  我的家就住在镇上。母亲是个小商贩,长年累月摆摊和赶场。若逢其它乡镇赶场的日子,经常起早摸黑,还要全靠自己的双腿走路去赶场摆摊,很是辛苦。那时我们姐弟四人都还很小,生活、上学等各项开支也不低。父亲虽然有工作,但工资却很微薄,并且又经常出差在外,除了上班工作的时间,很少有时间照管子女。家里的一切也就全靠母亲担当,母亲不但洗衣做饭,照管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还要摆摊和四处赶场。春去冬来,年复一年。不管风吹雨淋,不论寒冬与酷暑,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畏艰辛而劳累奔波。可怜天下父母心!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4)

  每当星期天,遇上本地逢赶场的日子,一大清早母亲就把我从床上叫起来,懒觉自然也不能睡了。听到母亲叫我起床的声音,便立即翻身起床,双手不停地揉着双眼,在昏昏沉沉中开始穿起衣裤来。 这时候,天刚蒙蒙亮,就将摆摊的用具和货物背背肩扛,就跟母亲一起出门,到街上摆起货摊来。把货摊摆好后,母亲便回家去做早饭,货摊就留给我来照看。开初不是很习惯,毕竟年龄还很小,因为即要起早,开始又记不住货物的价格,顾主来了就把我急得慌。为了方便和便于记价,后来我就把货物的名称和价格全都统一的写在一张纸上,这样即方便又很直观。不过,这些事情也并不是什么难处,次数多了,时间一长也就开始熟练起来。从早上出门摆摊开始,往往要到下午二至三点之后,等赶场的人们开始散去的时候,我可以离开一段时间去玩耍一下。然后是在较晚的时间和母亲一起收摊回家,母亲又开始做起晚饭,我也开始做剩下的作业。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5)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第一次和母亲一起到留佳镇去赶场的那段难忘的经历。

那是在一个暑假中的一天,逢留佳镇赶场的日子,母亲叫我跟她一起到离家二十多公里路程的留佳镇去赶场,把水烟背到镇上去卖。

“水烟”,就是将种植收获后的烟叶,经过加工之后,再将加工制作过的烟叶,切成很细的烟丝。然后再将烟丝进行一下加工处理,完成后就成了水烟。以前,专门用来抽水烟的烟具比较特别,由烟斗、烟管、水袋、吸管和吸嘴组成。在烟斗上面放上烟丝,抽烟时,烟雾从烟管中通过水袋过滤出来,再通过吸管到吸嘴吸到嘴里后,又从嘴里将烟雾吐出。所以,便将这种烟丝称为水烟。后来,烟具也简单起来。将成品的水烟烟丝一次取一点,放在简易的烟斗上或专门用于抽水烟的烟筒嘴上,供吸烟之人点火抽之,也叫做“抽水烟”。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6)

  当时的水烟是很畅销的,因抽水烟的人特别多,销量也比较大。有时到水烟厂去进货,还不能保证随时能够进得到,每逢赶场的销量就更可观。在那个早期计划经济的年代,市场上几乎可以说买不到香烟。能得到香烟的渠道只有两个,一是凭烟票,一是照计划按人头分配。绝大部分时间是照计划按人头分配,有时一月分配一次,有时两月分配一次,最长时间有时三个月才能分配一次不等。并且每次分配的数量也是极其有限的,按每户在册的家庭人口计算,平均每人约二至三支和三至五支不等,满足不了众多的吸烟消费者。所以,众多的吸烟者,就只有靠抽水烟来解决吸烟的需求。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7)

  由于离家前去赶场的路程远,赶路耽误的时间多,若当天一早才去,那就赶不上赶场的时间。所以,需要提前在赶场的前一天下午出发,到镇上住一晚,才能赶上第二天赶场。 中午过后,我和母亲就开始收拾起来。找来一大一小两个背篓,把水烟装好后盖好。母亲要装得比我多,我的就装得少,因为母亲知道我年龄小。那时我还不到十岁,又是走远路,怕我背不动,所以把我的就装得很少。然后,母亲又拿来一个陈旧的军用水壶,把凉开水装得满满的,一切准备工作就这样基本就绪。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8)

  烈日当头,骄阳似火。盛夏的太阳还真够火辣,没有一点人情味,直烤得地皮发烫。我和母亲背起背篼,戴上草帽,迎着烈日散发出的滾滾热浪出发了。 出门穿过小街,沿着公路前行。那时的公路也被称为石子路,非常狭窄。坡度大,弯道多,路面凹凸不平。整个路面又都是用碎石块洒在路面上铺成的,虽然脚上穿着一双薄底塑料凉鞋,走在石子路面上,只觉得脚底被什么扎似的,走起路来感觉到非常吃力。在公路上行走的时间中,几乎看不到汽车,在那时的汽车,实属稀有之物。为了少走一些路程,就避开公路的一些路段,走一些捷径的小路。杂草丛生的小路,也是坡多坡陡,行走起来也很艰难。就这样,一会儿穿行公路,一会儿又穿行小道,在通往小镇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9)

  老天爷好像是在故意为难我们,火辣辣的太阳烤得身上发烫。身上的汗水浸透了衣服,额上流淌的汗水让人无法睁眼。气温总是居高不下,四周的空气就好像已被凝固,没有一丝凉风。行走的路上显得十分清静,也极少遇上行人。 这次到留佳镇去赶场,也是我记忆中第一次走远路,出远门。在这样清静的路上行走,我心里总有一种害怕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我从未出过远门而胆小的原故吧。望着走在前面的母亲,母亲也不时地回头看看我,心中害怕的感觉开始慢慢地减轻。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10)

  刚开始行走的一段时间,身上还没有什么感觉。再经过一段路程之后,感到背上开始慢慢地变得沉重起来,脚步也慢了下来,与走在前面的母亲拉开了一段距离。母亲见了便歇下,在前面等着我,待我走近后,把背篼放下,就一起歇息。在歇息的时候,母亲用草帽往我身上扇风除热,边扇边问我,你还背得动吗?我说背得动。 短暂地休息之后,又开始起程赶路。我深感背上越来越沉重,背子上的双绳磨红了我的双肩,并在双肩上压出两道深深的红印。我用双手捏紧双绳,用力往前支撑,以减轻背绳对双肩的压力,行走也开始吃力起来。母亲见状后,把我背子里的重量减轻,将卸下的水烟装进了她的背篼里,怕我的身体不能承受。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11)

  在路上顶着烈日,行走了好长一段时间,身体开始感到疲惫。边走边问母亲,还有多远。母亲对我说,转过前面那个弯就快了。转过弯后,我又问母亲还有多远。母亲又说,翻过前面那个坡就差不多了。我坚持着,继续跟着母亲往前走。每走一段路程,我又要问母亲还有多远的路程,母亲对我说就在前面,快到了,快到了。 时间好像过去了好久好久,路也走了好长好长,不知转了多少个弯,不知爬了多少个坡,也不知前面的路程还有多远。只是身上在不停地淌着汗水,背上越来越沉重,双脚也越来越感到无力。我还是坚持着,在母亲身后吃力地继续往前走去。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12)

  不知走了多久的时间,终于在太阳快要下山之前,到达了离留佳镇上不远的留佳镇中心小学。 当我和母亲来到学校,见到我外公时,外公先是很惊奇,我们事先没有告诉他,沒想到我们会到这里来。随后就用责怪的口气,对着母亲指着我说,他还小,走这么远的路,天气又这么热,在路上出了事情咋办,你不应该把他带来。母亲笑着对外公说,您不要担心,他这么大了,也应该锻练一下,以后他还要独立生活,现在不开始锻练咋行。 我外公在解放前,就是一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教书先生,靠教书养活一大家人的生存。解放后,在留佳中心小学教书到退休。他的语文、地理、历史讲得非常好,人品更好。我从小到大,就住在外公的家里,深受外公的文化教育和品质修养。我外公的一生,是勤劳俭朴的一生,是教书育人的一生。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13)

  太阳西下,夜幕降临。外公到其他老师处去搭床,把他的寝室留给了我和母亲。 我带着一身的疲惫,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翻身起床,天还沒有亮,四周又静又黑。带着疲乏的身体,又和母亲一起背上背带,到街上摆摊去了。 那些到镇上赶场的人们,也是早起早行。我们到了镇上,找了一户人家,交钱后租下了一个临时摊位,开始忙碌起来。不一会儿,街上赶场的人多了起来,我们的水烟摊前也开始热闹起来。前来买水烟的顾客特别多,几乎把整个水烟摊给围了起来。摊前的顾客,非常拥挤,一个接一个地在大声喊,谁都怕自己买不到。母亲又是称烟丝,又是收钱。我也手忙脚乱地把母亲称好的烟丝,立即包起来快速地递给他们。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14)

  从早上刚摆好摊不久,就开始忙碌起来。称烟丝、打包、收钱,忙个不停,还真没有歇息的时间。还未到中午的时间,我和母亲背去的水烟就卖得一干二净,后来的顾客真是还有没买到的。忙过之后,我和母亲这才歇下来 ,心里感到确实非常高兴。这时候赶场的人还特别多,离散场的时间还有点早。我心里在想,要是我能给母亲再多背一点,那就还要多卖一点。

没等赶场的人散去,我和母亲收拾好摆摊的一切,在街上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饭之后,我和母亲又背起了背包,戴上草帽,起程按原来的路线开始回家了。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15)

  这次离家远行的赶场,在我童年的生活中留下了一次深刻的记忆。艰苦的生活,锻练了我的意志。也让我懂得,辛苦是为了生活的付出,这个极为简单的道理。

镇子赶场时间(家乡语赶场)(16)

【贡嘎】编辑|李光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