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弟弟,兔姐姐有了很大的心理变化。加上三岁正是第一个叛逆期,有哭有闹有欢有笑,有时熊孩子有时又天使。我们和她在一起都特别注意她的情绪,所以对待弟弟的到来,越来越接纳,越来越有爱。昨天我对着弟弟做鬼脸,兔姐非常严肃的跟我说:妈妈,你不要对着乔治做鬼脸,太难看了,吓到乔治怎么办,你可以对着我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和成长轨迹,不去给他们划分好坏,只需要耐心有爱心尊重他们,每一个宝宝都是天使一般存在。

兔妈妈舔食自己的孩子是在干嘛(家里出现熊孩子应该怎么做呢)(1)

这是在郑玉巧育儿经上面看到的一段内容,关于面对孩子有好有坏的个性,我们应该怎么做,分享一下:

孩子个性无好坏

父母不要给孩子下这样的定义:

▶ 这孩子个性很差,可谓“朽木不可雕也”。

▶ 这孩子没这个潜质,不可能有这方面的发展。

孩子的个性没有好坏之分,父母需要全面接受,无论孩子个性怎样,带有怎样的遗传烙印,父母都应该把孩子视为可塑之才,充分发挥优势的一面,回避劣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从根本上讲,培养孩子时,需要坚持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如果父母竟嫌弃自己孩子的个性,那只能说明父母应该好好审视。检查一下自己的个性了。正确的选择是,无论孩子潜质、个性如何,父母都应该无条件、全身心地去爱孩子,养育孩子,塑造孩子。父母只可怀疑自己的方式方法不对,不能怀疑自己的孩子有问题。

不要把孩子分成好孩子和坏孩子

父母应该怎么做:

▶ 一直都把孩子看做是个“好孩子”;

▶ 从不怀疑孩子,也很少批评孩子,更不否定和敌视孩子;

▶ 从不找理由冲孩子发火,相信孩子的话,不站在“统治者”的地位对待孩子;

▶ 对孩子不是麻木不仁,也不是不管不问,从不忽视孩子的存在,对孩子充满关心和爱护。

这样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将是一个自信、友善、富有同情心、为人善良、热情、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孩子。

父母不能怎么做:

▶ 把孩子看做是“坏孩子”;

▶ 常常怀疑孩子长大后不会成才;

▶ 总是批评孩子,以结论性的语言否定孩子;

▶ 找任何一种理由对孩子发火,向孩子发难;

▶ 用怀疑的态度反问孩子:“真的是这样吗?你说的话是真的吗?”

▶ 把自己放在统治者的地位,对孩子发号施令,从不承认错误,是永远的正确者;

▶ 忽视孩子的存在和孩子的感受;

▶ 溺爱孩子。

这样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将缺乏自信,不知道尊重别人,对人常常产生敌视,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他人,抑郁冷漠,对生活缺乏向往,消极对待人生,不爱学习、不思进取、喜欢享乐,甚至喜欢过不劳而获的生活。

◇ 内容参考《郑玉巧育儿经》

更多育儿/旅行/败家/美妆等内容请关注missmaqiduo

新浪微博:小熊QQ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