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春秋篇音频(诗忆中华第八集东周篇)(1)

春秋形势图(1984年《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东周列国春秋篇音频(诗忆中华第八集东周篇)(2)

战国形势图(1984年《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东周列国春秋篇音频(诗忆中华第八集东周篇)(3)

1984年《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

东周文化歌谣

东周春秋与战国,天子势微多坎坷。

五百余年战不断,文化丰富多硕果。

百花齐放百家鸣,东方哲学蓬勃生。

孟子荀子弘儒教,列子庄子老聃承。

法家韩非讲法道,墨家兼爱是墨翟。

苏秦合纵意抗秦,张仪连横破六国。

苏张兄弟论纵横,秦帝楚王功名成。

农家名家与杂家,百家思想若繁星。

稷下学宫《考工记》,屈平楚辞赋《离骚》。

荀子《劝学》多比喻,楚王兰台《宋玉风》。

国学名著战国多,《四书》流行多儒生。

《论语》记载孔门话,《孟子》录有孟轲行。

《大学》《中庸》出《礼记》,朱熹推崇成两书。

四书五经为国粹,儒家文化集大成。

战国初期多名著,《左传》《国语》左丘明。

《公羊》《谷梁》与《左传》,注解《春秋》称《三传》。

战国古建亦有名,碣石馆望黄金台。

邯郸丛台忆武灵,修建长城保国安。

春秋夫差挖邗水,战国魏䓨掘鸿沟。

李冰始修都江堰,郑国关中凿郑渠。 

注:魏䓨,即魏惠王,主持开掘鸿沟。

甘德石申善天文,著书两部合星经。

观察总结五行系,最早发现木卫三。

齐国扁鹊医术高,望闻问切四高招。 

妇幼五官内外科,无一不精降病妖。

耄耋之年心壮士,救死扶伤游列国。

太医李谧忌心起,秦国遇害冢临潼。

战国风云谁霸主?书阅三遍知百家。

战国是我国哲学思想蓬勃发展的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杂家等等各学派思想均得以发展。成书于西汉的《战国策》记述了一些战国思想家的主张,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与外交事件。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晚期的刘向修订而成,书中各卷故事原作者不详。《战国策》共包括十二国策,除战国七雄外,还有东周策、西周策、宋策、卫策与中山策。其中齐策最多,共六卷;宋策与卫策合为一卷。下面我介绍除秦策之外的六个经典故事,秦策故事放在秦朝推荐。

战国策故事一:平原君赵胜

战国时,与赵国平原君赵胜相关的成语典故很多,比如毛遂自荐、一言九鼎、利令智昏、美人笑躄、脱颖而出、翩翩少年、割地求和等。今天与大家分享《战国策》当中平原君赵胜与兄弟平阳君赵豹的一次对话中的观点。

平原君谓平阳君曰:“公子牟游于秦,且东,而辞应侯。应侯曰:‘公子将行矣,独无以教之乎?’曰:‘且微君之命命之也,臣固且有效于君。夫贵不与富期,而富至;富不与不梁肉期,而梁肉至;梁肉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累世以前,坐此者多矣。’

应侯曰:‘公子之所以教之者厚矣。’仆得闻此,不忘于心。愿君之亦勿忘也。”平阳君曰:“敬诺。

东周列国春秋篇音频(诗忆中华第八集东周篇)(4)

赵高改诏书

阅读参考:公子牟话的含义:

如果一个人尊贵了,即便他不求富裕,富裕也会随之而来;

一个人富裕了,即便他不求山珍海味的高级享受,山珍海味也会随之而来;

一个人享受变得高级了,他不想骄傲奢靡,骄奢的生活必然会随之而来;

一个人生活变得骄奢了,他也就该败亡了!

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许多人平凡时很清廉,也没有骄奢的机会。一旦因为清廉而占据了尊贵的高官位置,或者管理巨大财富,富裕、梁肉、骄奢、败亡也就随之而来。

我们不能不引以为戒,每日三省吾身!我们的奋斗是为了什么?奋斗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更主要的目标在于精神追求!

注:

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中的赵国赵胜。平阳君是赵胜的兄弟赵豹。应侯是秦昭襄王末期的秦国丞相、政治家范睢。公子牟,魏国公子,贤明人士。

战国策故事二、东周策:颜率保九鼎

我们知道成语问鼎中原表明了楚庄王争霸天下的野心。可自古以来,哪一家诸侯没有夺取天下的野心呢?

《战国策》开篇第一策为东周策,这里的东周指东周公国。战国末期,周天子赧王可怜到无国可居,寄居在东西二周公国。话说周赧王寄居在东周国期间,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东周的国君与天子赧王忧心忡忡,求助于谋士颜率。于是颜率到齐国争取齐国帮助。

颜率对齐王说:九鼎,乃天子象征,有德者得之。今天泰国无道,想强夺九鼎,将九鼎给予暴秦还不如送给齐王您。希望大王您能出兵救周,这样齐国即能享有存周的美名,又可得到诸侯们都想得到的九鼎。

齐王一听天下还有如此美事,就派大将陈臣思率五万精兵救周,秦国军队撤退。但东周国却迟迟不将九鼎送给齐国。

后来颜率再次来到齐国,对齐王说:不是我们不想将九鼎送给您,实在是没有万无一失的运送方法啊。九鼎是大型礼器,九头牛都拉不动,没有合适的运输设备。并且周与齐不相接界,沿途梁国(即魏国)、楚国等必然虎视眈眈。如果运九鼎到齐国,恐怕中间会被楚梁等国劫持,这也不是您想得到的结果。

齐国最终也没有得到九鼎。公元前256年,秦国灭西周国,此时周赧王寄居在西周国,秦最终得到了象征天子的九鼎。不久周赧王被气死,享年80岁左右,在位59年,是有据可查的周朝在位时间最长、最为憋屈、落魄的天子。

视频:战国策故事三:冯且反间计杀昌他

战国策故事三:冯且借刀杀人(反间计)

战国时期,西周公国与东周公国是真正的兄弟之国,却成了势不两立的两个弹丸小国。西周国在东周国西南,西周控制着东周国的水源洛水与伊水,给东周国的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战国策中》就有“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的记载。东周想种水稻,西周国不给放水。最后东周公请苏秦设计游说西周公,使西周说放水给东周国。

有一天,西周公国的重臣昌他叛逃到东周国,将西周国的重大机密告诉了东周公。东周公大喜,西周公大怒。于是,西周公派谋士冯且利用反间计干掉了昌他。

西周公送给冯且30斤黄金,冯且马上派人给客居在东周国都城(应该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昌他送了20斤黄金,并附一封反间信。信中说到:事情能办则办,不能办则速回。以免夜长梦多,丢了性命”。同时,冯且又派了一名“地下工作者”迅速到东周向东周的情报局举报:今晚可能有西周的间谍入境。结果为昌他送信的使者当场被东周抓获,人赃俱获,送给东周公,东周公马上就把昌他杀了。这也是经典的借刀杀人的案例。

视频:战国策故事四中山君飨都士

战国策故事四:中山君的亡国教训

中山国是战国时间的一个诸侯国,位于河北省、山西省交界一带。在赵国与燕国的夹缝中生存,相对于战国七雄而言,中山国是一个小国,据说鼎盛时期实力也非常强大,有九千乘之说。中山国数次亡国与复国。

话说有一次中山国的国君招待国内上层人士,大夫司马子期在场。中山国办公厅的这帮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宴会准备工作问题严重,中山国最美味的特色食品羊羹居然不够分的。大夫司马子期没有分到一杯羹,于是子期认为是中山君瞧不起自己,愤怒而逃到楚国,劝楚王伐中山国,攻破中山国都,中山君狼狈逃跑。

逃跑过程中,随从与保镖越来越少,但有二个人一直手执兵器相随左右,中山君对这二人还不太熟悉。于是问这两个人,你们为何不逃跑呢?二人说:我们的父亲曾经快要被饿死了,是您用一壶飨(面汤之类的食品)救活了父亲。父亲临死前嘱托我们,中山国有难,我们一定要以死报答您的救命之恩。

中山君不仅感叹万千:

帮助别人不在于所赠东西的多少,一定要雪中送炭;让人怨恨也不在于深浅,而是在于伤了人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可谓是教训深刻呀!

注:

飨:拼音xiǎng,用酒席招待宾客。

飧,拼音sūn,晚饭之意,按文中内容应该属于稀饭、面汤类的流体食品。

视频:春申君大意丢性命,李园妹两嫁耻千年

战国策故事五:春申君遇害

战国末期有四大公子,他们都是齐赵楚魏四国的皇亲国戚。分别是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与楚春申君黄歇。据说春申君的封地在上海,所以上海的简称申、黄浦江的名称都与春申君相关。

战国四公子的故事非常多,是《战国策》中的精彩之处,但故事与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下面我为大家讲讲春申君黄歇遇害的故事。

话说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0年左右,年过古稀的春申君在楚国作相国二十几年,可谓权倾一时。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

让春申君非常上火的是考烈王一直没有儿子,没有储君是国家政治的最大隐患。多年来,黄歇搜集了许多特别能生孩子的女人奉献给考烈王,就是不见开花结果。

就在这时,有一个善于见风使舵的赵国人带着倾城倾国的妹妹来到楚都寿春,这人就是史上著名奸臣,过河拆桥者李园。李园听说楚王无子,想将貌美的妹妹李嫣嫣嫁给楚王,这样自己就飞黄腾达了。可李园也担心妹妹也不能生儿子,楚王老了,过几年驾崩,妹妹势必会受到冷落,自己的政治生命也会随之结束。于是李园决定将妹妹嫁给春申君,春申君虽然年逾七十,但由于春申君注意保养,加强锻炼,看起来比一些四五十岁的人还年轻。春申君在诸侯国之间还享有贤者美名。

东周列国春秋篇音频(诗忆中华第八集东周篇)(5)

淮南春申君墓(全国有很多)

东周列国春秋篇音频(诗忆中华第八集东周篇)(6)

战国编钟(工艺品)

李小妹名嫣嫣,是百年不遇的大美人,春申君一见便将其纳为小妾,李园也因此受到厚待。不久,李小妹怀孕了。李园这时有了个移花接木的大胆计划。让他小妹找个机会对春申君说:楚王年龄老了,无子,说不定哪天会立兄弟为王,这样考烈王去世后新的楚王势必会任用自己的亲信为相国,您势必会被疏远。您在楚国掌权多年,难免得罪楚王兄弟,那么您离殃祸真的不远了。现在我刚怀孕,别人不知道。如果您将我送给楚王,楚王必定会临幸于我。万一上天保佑我生个儿子,将来就是您的儿子当楚王。还是您掌管楚国,这与即将到来的殃祸,哪个更好呢?

春申君觉的有道理,第二天就将李小妹送给了楚王。燕赵之地盛产美女,当时中国民间流行的诗句是“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李小妹又是美女中的美女,楚王哪里见到这样的绝世佳人,每天都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用苏东坡调侃张先的诗句叫“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八个月后,李小妹果然生了个大胖儿子。考烈王高兴老来得子,却由于纵欲过度而病入膏肓。这时春申君有一个叫朱英的文武双全的门客提醒他说:您的富贵荣华、声名显赫的时代即将结束,并可能遭受杀身之祸。春申君问朱英何出此言?

朱英答道:李园本是一奸佞小人,其妹因您推荐而受宠。近来李园频繁出入王宫,又招集了许多亡命之徒,想必要图谋不轨,加害于您,以达到过河拆桥、杀人灭口的目的。我受您恩惠多年,无以相报。如果你将我送入宫中潜伏下来,万一李园发动什么政变,我一定会出其不意将其干掉。春申君不相信朱英的判断,说李园是软弱之人,干不了这种大事。

十七天后,楚考烈王驾崩。春申君在进入王宫时被李园事先埋伏的刺客杀死,朱英像八十年前的神医扁鹊一样,逃跑到他国。

晚唐诗人张祜有感于此,创作了一首小诗:

薄俗何心议感恩,谄容卑迹赖君门。

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

公元前238年,历史上的著名小人、佞臣李园亦被楚王负刍满门抄斩。

视频: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故事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改革开放以来,《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入选文言文。这是一个经典的故事,下面用半文言的形式进行介绍:

邹忌身高八尺有余,高大威武、相貌堂堂、玉树临风。一天早上,邹忌洗漱完毕、照镜后对妻子说:“吾和城北徐公孰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人眼中的男神。邹忌不相信,又问小妾:“吾和徐公谁美?”小妾说:“徐公何能及君也?”

第二天,有客人来,邹忌问客人:“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又过一天,徐公自己来了,邹忌仔细看了半天,自以为不如徐公。再仔细看,自己比徐公差得更远了。邹忌思考了一天一夜,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吾妻之美我者,是爱我;吾妾之美我者,是怕我;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呀。” 于是入朝见齐王(齐威王),说:“我的相貌远远不如城北徐公。可是我的妻子爱我,我的小妾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说我比徐公帅。由此想想齐国地大物博、万乘之国,王宫中嫔妃众多,她们都钟爱于大王,大臣们都敬畏于大王,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大王:由此观之,齐王您受蒙蔽的地方太多了。

齐威王高度认可邹忌的建议,于是广开言路,重赏提建议者,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燕、赵、韩、魏等国闻之,皆朝于齐。这就是所谓的战胜于朝廷。

这篇文章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当一个人身居高位之时,或者掌握着巨大财富的时候,他们所听到的往往都是些虚假的赞誉之声,很难听到中肯之话。

所以,中国经典诗文中的价值永不过时!

视频:秦二世胡亥公园分享《孟子二章》

经典诗文分享:《孟子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入选文言文。这是一个经典的故事,下面用半文言的形式进行介绍:

邹忌身高八尺有余,高大威武、相貌堂堂、玉树临风。一天早上,邹忌洗漱完毕、照镜后对妻子说:“吾和城北徐公孰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人眼中的男神。邹忌不相信,又问小妾:“吾和徐公谁美?”小妾说:“徐公何能及君也?”

第二天,有客人来,邹忌问客人:“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又过一天,徐公自己来了,邹忌仔细看了半天,自以为不如徐公。再仔细看,自己比徐公差得更远了。邹忌思考了一天一夜,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吾妻之美我者,是爱我;吾妾之美我者,是怕我;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呀。” 于是入朝见齐王(齐威王),说:“我的相貌远远不如城北徐公。可是我的妻子爱我,我的小妾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说我比徐公帅。由此想想齐国地大物博、万乘之国,王宫中嫔妃众多,她们都钟爱于大王,大臣们都敬畏于大王,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大王:由此观之,齐王您受蒙蔽的地方太多了。

齐威王高度认可邹忌的建议,于是广开言路,重赏提建议者,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燕、赵、韩、魏等国闻之,皆朝于齐。这就是所谓的战胜于朝廷。

这篇文章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当一个人身居高位之时,或者掌握着巨大财富的时候,他们所听到的往往都是些虚假的赞誉之声,很难听到中肯之话。

所以,中国经典诗文中的价值永不过时!

东周列国春秋篇音频(诗忆中华第八集东周篇)(7)

秦二世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