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 (论语·学而篇》-,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千古名句赏析及感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千古名句赏析及感悟(千古名句经典解读)

千古名句赏析及感悟

5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 (论语·学而篇》-

学习知识时时刻刻琢磨钻研,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

一个做手工活的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做得完善,应该把工具准备好。 -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过去的事不可挽回,未来的事却可以把握。 -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

君子和小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君子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无怨无悔;而小人却愁肠百结,怨天尤人,心胸狭窄,猜疑嫉妒。 -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

天气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只有松树和柏树依然傲立。 -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疑惑而更加危险。 -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

人在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但作为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

人都可能犯错误,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样的。 -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领导者本身正直没有偏差,就是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倘若自己做不好,就是下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缺点。

6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杂记)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文王治国宽,武王治国严,宽严结合称文武之道,松紧结合称一张一弛。比喻工作和生活要劳逸结合。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行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有制带来的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阳光,百姓得到幸福。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不论做什么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否则就容易失败。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通过学习,才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经过教学,才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如果学习当中缺乏学友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切磋,则知识就浅薄,见识就狭隘。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一块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皿,则没有用处;一个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则不能成为人才。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使老人有人养老送终,壮年有事情可做,发挥其作用,幼年能健康成长,对于那些没有劳动能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也有人扶养。(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夫为寡,幼而无父母为孤,老而无子为独。)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事物相互有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融合在一起。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73、物以类聚,人群以分。 (易经·系辞上)

物是按类别聚集在一起的,人是以志趣的不同分成一群一群的。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在追求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的上天入地去追求和探索。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眼泪流下来,我是在哀叹人民的生活是多么艰苦!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回我也绝不改悔。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个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个人清醒。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生不得志。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我要扼守正道,毫不动摇,宁可终身处在黑暗之中。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一尺也有不足的时候,一寸也有多余的时候。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自都有可取之处。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黄钟被砸烂并抛弃在一边不用,而把泥土制作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弃之不用,而才德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人就越少。

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读书时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完全相信书,不如不要

读书,应该加以分析,辨证地去看问题。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生存发展往往在忧患危难之中,萎靡死亡往往在贪图安逸享乐之中。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这是一个治国理念,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一件事情。即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做成大事,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什么事都做不好的。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适宜作战的天气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团结。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 。

9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即使自身富贵, 也不做过份的事, 不穷奢极侈, 不为声色所迷;即使自身贫困, 而志决不贫,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做不仁不义之事;即使自身勇武, 也只以德服人, 而不以武屈人, 滥用武力。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要有根据,所说的话要有道理。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镂刻不停,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镂刻成功。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同'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是一个意思。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比喻学生是老师教出来的,只要学生努力,会比老师更优秀。

97、不积跬(kui)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小的步伐,就不可能走到千里路程。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i)。 (庄子)

朋友之间的交往如果保持一定的距离,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水一样纯净,这就是君子之交;如果接触过于密切,交往若醴,像酒一样,容易醉人,导致勾心斗角,追逐名利,这就是小人之交。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ai)。 (孙子兵法·谋攻)

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