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读错的字涟漪(yī) 稚子(zhì) 耕耘(yún),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笔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笔记
一、易读错的字
涟漪(yī) 稚子(zhì) 耕耘(yún)
白昼(zhòu) 蚌壳(bàng) 蚂蚱(mà)
逛街(guàng)啃骨头(kěn) 徘徊(huái)
篝火(gōu) 萌动(méng) 澄澈(chè)
无垠(yín) 点缀(zhuì) 葬身(zàng)
腮帮(sāi) 虬须(qiú)玷污(diàn)
秉性(bǐng) 凉飕飕(sōu)
二、易写错的字
晓:右边是“尧”,上面没有点。
拔:右边不是“发”。
承:中间是三横。
瓢:右边是“瓜”
三、重点词语
白昼 耕耘 桑树 春晓 蝴蝶 蚂蚱 嗡嗡 樱桃
拔草 瞎闹 铲地 锄头 割草 承认 拴住 水瓢
闲逛 蜻蜓 随意 圆滚滚 明晃晃
四、多音字汇总
【供】①gōng(供给)②gòng(供职)
【晃】①huǎng(晃眼)②huàng(摇晃)
【蚌】①bàng(蚌壳)②bèng(蚌埠)
【燕】①yān(燕山)②yàn(燕子)
【澄】①chéng(澄澈)②dèng(澄清)
【撩】①liáo(撩动)②liáo(撩起)
五、形近字组词
(1)桑树 嗓子 (2)破晓 浇水
(3)蝴蝶 湖水 (4)拔河 点拨
(5)锄头 帮助 (6)瞎话 割草
(7)拴上 血栓 (8)水瓢 飘动
(9)嗡嗡叫 老翁
六、近义词汇总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闪烁——闪耀
存心——有意 瞎闹——胡闹 健康——健壮
随意——任意 承认——认可 阴凉——凉快
孤单——孤独 徘徊——踌躇 萌动——萌生
巍峨——巍然 幽芳——幽香 分外——格外
郑重——庄重 稀罕——稀奇 偶尔——有时
训斥——斥责 秉性——本性 眷恋——留恋
马马虎虎——随随便便 离乡背井——颠沛流离
相映成趣——相映生辉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七、反义词汇总
新鲜——腐烂 承认——否认 存心——无意
随意——拘束 自由——禁锢 黑暗——光明
巍峨——低矮 澄澈——浑浊 郑重——随意
爱惜——糟蹋 稀罕——普遍 欺凌——保护
凉飕飕——暖烘烘 马马虎虎——认认真真
乐此不疲——心不在焉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恍然大悟——迷惑不解 背乡离井——安居乐业
顶天立地——卑躬屈膝 低头折节——不屈不挠
八、词语归类
1、古代对儿童的称呼:孩提 黄口 垂髫
2、比喻词:仿佛 好像 宛如 如同 好似
3、描写童年的四字词语:无拘无束 生龙活虎 自由自在 无忧无虑
九、句子积累
1、比喻句: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2、拟人句:这榆树在院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3、排比句: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4、引用句: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十、课文重点内容汇总
(一)《古诗三首》
1、《四时田园杂兴》译文: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主题概括】《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描写了农村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儿童学种瓜的天真情趣,表现了劳动的乐趣,体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其诗题材广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较为突出。诗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也称“南宋四大家”。
2、《稚子弄冰》译文:小孩子早晨起来,将金属盆中的冰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主题概括】《稚子弄冰》一诗形象地描写了天真稚气的小孩子“玩冰”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学着称诚斋先生。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
3、《村晚》译文: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朝家而去,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主题概括】《村晚》一诗形象地描写了一幅青草池塘、山衔落日、牧童晚归的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者简介】雷震,宋朝(南宋),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二)《祖父的园子》重点段落总结:
1、第3自然段:写大花园里的果树和榆树的生长状态。“因为樱桃和例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这一句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喜欢事物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结果子的喜欢,不结果子的好像不存在。
“先呼叫”说明榆树高大,树大招风,只要一刮风,枝叶猛烈摇动,发出呼呼声;“先冒烟”是雨点落在树叶上,水雾向下涌,就像冒烟一样。这里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榆树的高大。
2、第4自然段:写“我”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菜。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中心句,总领全段。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这一组是排比句,生动地表现了“我”爱模仿祖父的行为。
3、第6—11自然段:“我”和祖父的对话,这里共出现了三个“笑”——“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祖父和“我”说话的时候,被“我”的幼稚行为逗得一直在笑,说明祖父是一个慈祥、有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人。
4、第13自然段:写“我”在院子里摘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玩蚂蚱。
这一段运用“摘、丢、追、采、捉、绑”等动词,写出了“我”在园子里一刻也不停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对园子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
5、第15自然段:写园中的一切事物在阳光下都是健康漂亮的。“太阳在院子里是特别大的,……漂亮的。”紫萼园中太阳的特点——又大又亮,具体从人、蚯蚓、蝙蝠三个角度突出太阳的特点。太阳给园子带来光明,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漂亮的。
【主题概括】《祖父的园子》一文回忆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女作家。原名张廼(nǎi)莹,黑龙江呼兰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短篇小说《小城三月》,小说散文集《牛车上》
(三)《月是故乡明》重点段落总结
1、第2自然段:写作者的故乡没有山,所以无法理解和想象古代诗文中山与月在一起的景象。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过渡句,由上文的月亮过渡到下文对山、水的叙述。
“因此,……不可胜数。”这句由月亮铺展开来,写到月亮的陪衬物“山”和“水”,引出下文。“山高月小”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意思是从山下望去,山高高耸立,天上的月亮小而明亮,形容夜景的气势。“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风景秀丽,景色清幽,享誉中外。
像苏东坡说的“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引用苏轼的《前赤壁赋》中的语句,意思是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2、第3自然段:写作者幼年时故乡的生活环境及两件童年趣事——夏天数星星,捉知了。
此段开始写故乡的水。“八月湖水平”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句写出了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作者以“洞庭湖”与故乡的苇坑作对比,说明了故乡的水给小时候的“我”留下了浩大朦胧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水的热爱。
3、第5自然段:将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写作者离开家乡后的经历,从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常年漂泊在外、远离故乡的孤独与无奈。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对比,用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小月亮情有独钟。
4、第7自然段):写作者盼望见到故乡的月亮。
“月是故乡明”照应题目,结尾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无限向往之情。
【主题概括】《月是故乡明》作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再世界各地漂泊时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清平(现隶属于临清)人,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四)《梅花魂》重点段落总结
1、第1自然段:写故乡的梅花使“我”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这一段运用倒叙的写法,开门见山,睹物思人,由故乡的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引出下文。
“冷艳”“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2、第2自然段: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并因思念祖国而落泪。
“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教“我”读这些诗词,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借教“我”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做客他乡,每逢过节的时候便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的《上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您能不能回还?“王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宋代词人秦观的《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柳絮飞舞如虚无缥缈的梦境,丝丝细雨落下如同心里郁积的忧愁。
这些诗句,包含着无尽的乡思和乡愁,勾起了外祖父思乡的情绪。他由这些名句想到了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己,不禁悄然落泪。
3、第3自然段:写“我”不小心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
“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间接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这一段中,通过对外祖父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外祖父对这幅墨梅图珍爱的程度。
“拉下脸”“训斥”说明外祖父很生气。在外祖父心中,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儿玷污。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心理描写,这是作者的疑惑,留下悬念,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4、第12自然段:写外祖父送给“我”墨梅图。
“郑重”一词说明外祖父很重视这个东西,表现了外祖父的态度。离别前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可见这幅图在外祖父心目中的分量。
5、第15自然段:写外祖父送“我们”上船并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眼含泪水”这是外祖父第三次流泪,这泪水饱含着外祖父对家乡、对祖国深深的情意。不能叶落归根是外祖父的终身憾事。
“血色的梅花”寄托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思念,他希望这乡思能随“我”回国。
【主题概括】《梅花魂》一文通过作者回忆身在异国他乡的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深切的爱国之情,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作者简介】陈慧瑛,1946年出生于新加坡,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当代作家,1959年回国。著作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等,发表诗文3000余篇,获国际、国家部级以上文学奖项3项。曾被评为“侨界十佳、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学习笔记汇总
「五年级语文」第4课《梅花魂》学习笔记,缕缕梅花香拳拳爱国心
「五年级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笔记,人人都爱故乡的月亮
「五年级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预习笔记,田园生活快乐童年